•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一九五八年以來中共戰爭觀的轉變 / The change of the PRC's view of war since 1985

周飛來, Chou, Fei-L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馬克思主義對戰爭的傳統看法,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世界資源,世界大戰是無可避免的。但第二次大戰後,資本主義國家間並未發生大戰,反而社會主義國家間紛爭不斷。一九八五年六月步中共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鄧小平重新評估國際形勢,認為世界大戰短期之內不可能爆發,但各國為追求獨立自主的政治、經濟路線,區域性衝突將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共軍內部對其長期以來所遵循的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展開了一連串再認識的活動。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指的是列寧、毛澤東在其本國進行革命、戰爭式與其他國進行戰爭時,對馬克思學說的應用與詮釋。事實上,馬克思對於戰爭本質及基本規律等問題,並沒有一套完整的理論,但列寧在其俄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以馬克思的階級理論,倚造出一套對戰爭起源、根源、目的、性質及消滅等問題有完整答案的戰爭觀;而中共的戰爭觀,則可說是完全承襲自列寧。因此,中共戰爭觀的轉變,有很大成份是對列寧革命戰爭理論的揚棄,其目的在為現代戰爭的發生找到合理的解釋,並為其未來軍隊建設打好理論基礎。長期以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幾乎就等同於中共的軍事思想。由於戰爭觀的轉變,中共開始將其軍隊任務與作戰側重方向放在應付未來「局部戰爭」的威脅上,加以現代戰爭對武器裝備、人員素質及作戰方式等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這自然會對中共根據內戰經驗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產生衝擊。中共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修正,表露出它在堅持共黨專政的同時,亟欲使其軍事思想更能符合現代戰爭的要求。

Page generated in 0.02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