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
  • 5
  • Tagged with
  • 5
  • 5
  • 5
  • 5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一九五八年以來中共戰爭觀的轉變 / The change of the PRC's view of war since 1985

周飛來, Chou, Fei-L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馬克思主義對戰爭的傳統看法,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世界資源,世界大戰是無可避免的。但第二次大戰後,資本主義國家間並未發生大戰,反而社會主義國家間紛爭不斷。一九八五年六月步中共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鄧小平重新評估國際形勢,認為世界大戰短期之內不可能爆發,但各國為追求獨立自主的政治、經濟路線,區域性衝突將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共軍內部對其長期以來所遵循的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展開了一連串再認識的活動。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指的是列寧、毛澤東在其本國進行革命、戰爭式與其他國進行戰爭時,對馬克思學說的應用與詮釋。事實上,馬克思對於戰爭本質及基本規律等問題,並沒有一套完整的理論,但列寧在其俄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以馬克思的階級理論,倚造出一套對戰爭起源、根源、目的、性質及消滅等問題有完整答案的戰爭觀;而中共的戰爭觀,則可說是完全承襲自列寧。因此,中共戰爭觀的轉變,有很大成份是對列寧革命戰爭理論的揚棄,其目的在為現代戰爭的發生找到合理的解釋,並為其未來軍隊建設打好理論基礎。長期以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幾乎就等同於中共的軍事思想。由於戰爭觀的轉變,中共開始將其軍隊任務與作戰側重方向放在應付未來「局部戰爭」的威脅上,加以現代戰爭對武器裝備、人員素質及作戰方式等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這自然會對中共根據內戰經驗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產生衝擊。中共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修正,表露出它在堅持共黨專政的同時,亟欲使其軍事思想更能符合現代戰爭的要求。
2

後冷戰中共國防現代化之研究

吳子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名稱:後冷戰中共國防現代化之研究      頁數:160 校系(所)組別: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系國際安全與戰略組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92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論文提要 研究生:吳子敬      指導教授:朱新民 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90年代初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國際情勢進入後冷戰時期,由於蘇聯全球性的軍事威脅消失,西方國家普遍要求削減國防經費,希望享受和平紅利之際。在正常思維下,中共起始於80年代初之國防現代化受到外部軍事威脅減輕、內部經濟全面開放格局的影響,應該延遲或趨緩。令人質疑的是,中共國防經費自1989年起卻持續每年呈百分比兩位數字大幅成長,凸顯中共有加速國防現代化之現象。鑑於冷戰時期中共威脅亞太安全及我國國防安全之歷史經驗,因此中共違反國際普遍的趨勢,持續國防現代化究竟有那些意圖、作為及變化,為本論文之研究動機。     本論文之研究重點,主要透過1985年中共建構之國防發展戰略體系架構,藉由上而下之層次分析法,瞭解中共持續國防現代化真正的意圖、國防戰略構想、常規軍事武力整建的過程與成效。並試圖對其整體軍力及未來發展趨勢作一評估與預判,以及對亞太地區、台海安全可能潛在的威脅。   通過本論文的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中共90年代國防現代化的建設佈局,投入的重心不再是放在大規模傳統戰爭的準備上,而是放在高技術局部戰爭和小型軍事衝突快速反應能力的建構上。後冷戰中共軍力整建最具特色的部份:一是陸航兵力、海空軍境外投射兵力的整建,讓中共已經具有局部取戰略攻勢之能力;二是二砲M族地對地戰術導彈的成軍與部署,加大中共的威懾戰力。初步達成中共國防所應具備保衛國家利益、適應戰爭需要等兩項基基本任務之軍力結構轉型,同時也在綜合國力的提升上作出一定的貢獻。就實力的對比角度言,中共的軍力優勢未來與亞太地區周邊國家的軍力比較,如果差距越來越大,相對安全威脅之程度也愈來愈大。
3

後冷戰中共新安全觀對其軍事戰略之影響

史浩誠, Hao-Cheng S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中共倡導新安全觀目的為何?中共新安全觀與其軍事戰略是否互為表裡,為和、戰兩手策略的運用?中共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其內容為何?如何實踐?對世局、亞太及台海情勢有何影響? 二、冷戰時期中共安全觀區分毛澤東及鄧小平兩個時期,在毛澤東時代的安全觀為「戰爭與革命」,加上與美、蘇為敵,乃認為世界大戰迫在眉睫。因國力衰弱,反映在軍事戰略規劃上為全民皆兵的人民戰爭及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鄧小平時代的安全觀則認為是「和平與發展」,各國之間的競爭是以經濟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競賽。反映在軍事戰略規劃上是,進行和平時期建軍;提升綜合國力為國防建設奠基;質量建軍-精兵、合成、高效;陸權向權傾斜,兼顧空權;遂行積極防禦的現代化戰爭及以劣勝優。 三、中共新安全觀源起為冷戰結束後,國際局勢形成「一超多強」五大中心,除歐盟與中共無直接利害衝突,俄羅斯因內部問題與中共修好。美、日均與中共有利益衝突,再加上印度想成為強國,與中共有衝突。但中共要發展經濟,蓄積國力,需要一個安全、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故中共提出新安全觀。新安全觀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各國相互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處五原則與其他國際關係準則共處。新安全觀的戰略意圖是要建立有利中共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俾利中共國力發展及國際地位的提升。 四、中共新安觀下的軍事戰略,按中共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是和戰兩手策略,利用後冷戰有利的國際環境之戰略機遇期,加速經濟發展,帶動軍事力量提升,以軍事力量保障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和平環境。中共認為後冷戰世界局勢的發展是總體緩和、局部動盪,發生世界大戰機率不高,但局部戰爭或武裝衝突為此時期的主要衝突模式。中共要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必需加速軍隊,為趕上與西方發達國家軍隊之差距,必須採取跨越式發展,軍事力量建設的優先順序是人才培育及信息化裝備發展--航天、信息技術及C4ISR的人造衛星網路。並以信息化提升來帶動機械化,實現軍隊現代化的目標。 五、中共新安觀下的軍事戰略對全球戰略佈局可能的影響為中共仍希望持續發展經濟,不主動尋求與美國對抗,故短期內仍是美國主導全球的戰略格局。對影響亞太區域安全的預判是中共以發展經濟為首要,尚能抑制向外擴張的行為。但隨著中共軍事力量的提升,未來有三項事件可能引發軍事衝突:(一)台灣宣布獨立。(二)中共為確保南海主權。(三)美國為維持獨霸地位。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主要是:(一)威懾戰略,遏制台獨。(二)點穴戰:若武力進犯,必速戰速決,以信息戰的軟硬殺武器在太空衛星配合下,癱瘓我軍C4ISR系統使我喪失整體戰力。 六、新安全觀是中共國家戰略中屬安全戰略的一環,其目的是反制「中國威脅論」,獲致良好的國際與周邊環境,以利發展經濟。國家戰略指導軍事戰略,以經濟發展帶動軍事力量提升。故中共軍事戰略是防止戰爭,確保經濟發展。為了防止戰爭,其軍隊力量必須要與西方強權並駕齊驅,為了趕上差距,中共採取跨越式發展。最後是作者個人心得為(一)明確的國家戰略為軍事戰略規劃之依據。(二)運用國際力量制約中共軍事行動。(三)提升經濟實力,確保國力發展。(四)借鑒共軍跨越式發展的不對稱觀念,實施建軍備戰工作。
4

中共軍事思想之研究 / China's Evolving Military Theory

郎錫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軍事思想之形成,主要受毛澤東軍事思想、全球戰略形勢與周邊戰略形勢、及中共自身條件等因素之影響。從毛澤東時期「早打、大打、打核子戰」的人民戰爭思想與積極防禦,轉變至鄧小平時期「和平時期建軍」、與「打贏一場局部戰爭」的戰略思維,以至江澤民時期強調質量建軍、高科技建軍,打贏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等,突顯中共在不同形勢變化之下,軍事思想所強調之目標,對其軍事發展的過程,皆有重大的影響。   本論文的目的在於瞭解,對中共而言,什麼是軍事思想,其「軍事思想」的發展階段為何,其演進過程的內容及影響軍事思想發展的因素等。 / Clearly,China's military theory was largely shaped by Mao's military theory of people's war concept, perception of global and regional strategic environment, as well as China's own capabilitiy and priority. Mao Zedog has emphasized to fight "a early, large and nuclear war" under the context of people war.Deng Xiaoping changed Mao's policy,emphasizing a military construction under peaceful environment, and fight a local war. Jiang Zemin made further change, switching to emphasize fliilitary buildup based on quality and high technology,and to fight a local under high technology condit ion.These changes reflect how Chinese military theory has adapted to chang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what is junshi sixiang means in Chinese military vocabulary,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military theor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development.
5

冷戰後中共海洋戰略之研究 /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s Maritime Strategy After Cold War

林東煥, Lin Dung-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共海洋戰略發展之相關條件、環境、具體措施,以及對周邊國家所產生的影響。後冷戰時期國際情勢緩和,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地區爭端和衝突反而浮現出來。因地緣政治環境的改變,台海、南海地區已成為區域衝突的引爆點。中共研析波灣戰爭之經驗,放棄「早打、大打、打核戰」時時臨戰之觀念,強調「質量建軍打贏高科技局部戰爭」之策略,故調整戰略方向由陸上走向海洋,以保障其國家利益、國防安全及完成統一中國之企圖。就整體國力言,中共自1978年實施經濟改革後.,經濟成長快速,國家競爭力上升,無庸置疑,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經濟大國。而蘇聯解體後,中共來自北方威脅降低,有利其海洋之發展。又因沿海海洋爭奪及領土紛爭問題亟待解決,更全力擴展其海軍武力。中共在 1998年就制定了「中國二十一世紀海洋議程」,提出中國海洋事業永續發展政策。同年中共國務院在國際海洋年會中提出《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白皮書》,其中明文主張「中國是發展中沿海大國」。中共大力發展海洋戰略,已為亞太地區安全投下一個變數,亞太各國均深感不安。加上區域內互信機制不夠健全,中共時時對台灣文攻武嚇,更增加地區衝突之危險性。故未來台海、南海問題最後是以和平方式或兵戎相見收場,中共的戰略作為就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字:亞太戰略;國家戰略;海洋戰略;海軍戰略;海軍現代化;海權;積極防禦;近海防禦;局部戰爭;太平洋島鏈;兵力展示,有生戰力;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遏制點阻滯;海洋經濟;指管通情系統;亞太經合會;東協區域論壇;東南亞國家協會。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