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4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俄羅斯參與亞太經合會對其外貿影響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n Russia foreign trade of participating in APEC

陳芑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俄羅斯於1998年正式參與APEC事務,參加APEC至今已有12年,並於2012年成為APEC領袖高峰會的輪值主席國。俄羅斯參與APEC是否對其外貿具影響力?本研究透過俄羅斯參與APEC進程、APEC架構下貿易自由化與引力模型實證進行分析。 從引力模型實證分析結果發現:1、APEC對俄羅斯進口具正相關,對出口為負相關,而進口的效益大於出口的負影響。可能因素為俄羅斯加入APEC後,在進口亞太地區商品方面,受惠於APEC的貿易便捷化,進口更為多元;在出口方面,因俄羅斯主要出口商品為石油與天然氣,兩者在於基礎建設與管線輸出的成本比重大,而俄國輸出石化能源主要對象為歐洲,目前已有多條管線通往歐洲,反觀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能源建設起步較晚,多為近幾年間,故效益尚未顯現。整體而言,加入APEC對俄國外貿具有正面的效益。2、貿易對象的國民所得與人口變數,對俄國外貿具正相關,亦即,貿易對象的國民所得增加或人口增加,對俄國的進出口也會增加。3、距離變數對俄國外貿為負相關,當兩國距離越遠,運輸成本越高,兩國貿易量少;當兩國距離越近時,運輸成本就越低,兩國貿易越頻繁。4、俄羅斯國民所得變數與俄羅斯的貿易為正相關,當俄國經濟水準提高,人民可支配所得增加時,會增加對外國商品的購買。5、俄羅斯人口變數方面,其結果並不顯著,若從正負相關來看,俄羅斯的人口對其貿易為負相關,俄羅斯在1995年至2008年人口遞減,但貿易額呈現遞增的趨勢,可能因素為俄羅斯國民所得增加,故雖勞動力減少但總體的經濟則是增長的趨勢。
2

美國於東亞地區經濟合作之角色:以霸權穩定理論解釋

許哲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所研究之主要問題為美國於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上是否還具有決定性或主導性之地位。研究重心為美國對東亞經貿政策之效能及其與東亞國家之經貿互動關係,並且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東協加三、美國與東亞國家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為主要研究標的。本文將先由理論切入,釐清霸權穩定理論之相關概念與內涵,提供觀察美國對東亞經濟合作政策之基本視角。次則觀察美國歷年對於APEC政策之微妙變化,亦探討東協加三合作機制之前景與對APEC之影響。再次則討論美國對東亞各國之FTA政策。研究後發現,霸權國家欲穩定其霸權體系除霸權國家本身實力至為關鍵外,霸權國家提供公共財之意願和與中型強權之互動亦為體系穩定之重要因素。然而美國無意強化APEC,甚間接導致其地位弱化;加上美國對東亞國家FTA政策過於僵化,執意堅持多項原則,導致簽署進度落後。本文認為,雖然目前美國於東亞地區仍具一定影響力,與地區中各國之聯繫也相當密切;但若美國無法將其經濟合作政策改弦易轍,以積極的態度與東亞地區中型強權進行互動,構建該地區之經濟合作制度、建制或機制,則其影響力勢將於未來進一步弱化。
3

中共的新安全觀:從理念到實踐

張景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2年7月31日,中共在「東協區域論壇」外長會議中,提出了「中方關於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全面有系統地闡述了中共在新世紀下的安全觀念和政策主張,中共自1996年就提出應共同培育一種新型的安全觀念,中共領導人更多次在國際場合呼籲建立新安全觀,強調以對話協商增進了解和信任,通過協調合作促進和平與安全。 近年來,中共積極參與雙邊國際協定、多邊國際組織,強調「和平發展」重於一切,其中「東協區域論壇」與「上海合作組織」更被中共視為是新安全觀的具體成功實踐。新安全觀顯然已經成為中共順應經濟全球化與倡導世界多極化的主要工具,勢將成為中共對外政策的主調。因此,本文除探究中共新安全觀的背景與理念,更透過中共安全觀的改變、國際建制的參與,以掌握中共可能採行的國家安全政策與所面臨的挑戰。最終,並省思「新安全觀」為兩岸關係帶來的啟示。
4

冷戰後中共海洋戰略之研究 /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s Maritime Strategy After Cold War

林東煥, Lin Dung-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共海洋戰略發展之相關條件、環境、具體措施,以及對周邊國家所產生的影響。後冷戰時期國際情勢緩和,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地區爭端和衝突反而浮現出來。因地緣政治環境的改變,台海、南海地區已成為區域衝突的引爆點。中共研析波灣戰爭之經驗,放棄「早打、大打、打核戰」時時臨戰之觀念,強調「質量建軍打贏高科技局部戰爭」之策略,故調整戰略方向由陸上走向海洋,以保障其國家利益、國防安全及完成統一中國之企圖。就整體國力言,中共自1978年實施經濟改革後.,經濟成長快速,國家競爭力上升,無庸置疑,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經濟大國。而蘇聯解體後,中共來自北方威脅降低,有利其海洋之發展。又因沿海海洋爭奪及領土紛爭問題亟待解決,更全力擴展其海軍武力。中共在 1998年就制定了「中國二十一世紀海洋議程」,提出中國海洋事業永續發展政策。同年中共國務院在國際海洋年會中提出《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白皮書》,其中明文主張「中國是發展中沿海大國」。中共大力發展海洋戰略,已為亞太地區安全投下一個變數,亞太各國均深感不安。加上區域內互信機制不夠健全,中共時時對台灣文攻武嚇,更增加地區衝突之危險性。故未來台海、南海問題最後是以和平方式或兵戎相見收場,中共的戰略作為就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字:亞太戰略;國家戰略;海洋戰略;海軍戰略;海軍現代化;海權;積極防禦;近海防禦;局部戰爭;太平洋島鏈;兵力展示,有生戰力;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遏制點阻滯;海洋經濟;指管通情系統;亞太經合會;東協區域論壇;東南亞國家協會。

Page generated in 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