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共反和平演變之研究 / A study of "anti-peaceful evolution" ina Mainland China馮國建, Feng, Kuo-J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中共反和平演變之源由、策略、方法及評估其成效。主要內容如下:從九○年初東歐、蘇聯相繼變天的事實來看,代表著共產社會主義制度並不適合人類社會,尤其是當被中共稱之為社會主義祖國的蘇聯老大哥崩潰瓦解以後,更使中共面臨了強大壓力;究境是因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還是因為西為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固的成功?中共當局為了維護其一黨專政統治的合法性基礎,於是將原因歸結於是這些國家走偏離馬列主義之修正主義道路的結果,在內有修正主義作祟及政治反對派掣肘,外有西為國家推行「和平演變」的情形下,才會出現社會主義制度暫時的退卻。於是中共開始藉著「反和平演變」及深化經濟改革之方法。來抵禦西方「和平演變」的攻勢。本論文以六章十九節約十萬字來探討中共反和平演變之相關問題,其綱要如下: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B研究範圍、方法與限制。第二章,中共對「和平演變」戰略的認知。從中共的角度探討西為「和平演變」之形成、發展、策略、方法。第三章,探討中共「反和平演變」的由來、發展與理論依據。第四章,分別從加強黨的建設,加強意識型態控制,加強軍隊的政治建設及堅持改革開放等四大主題,探討中共「反和平演變」之具體策略與方法。第五章,就中共進行改革開放所衍生的諸多如貧富差距問題、農民問題、倡廉反腐問題、軍隊問題、民族精神教育問題、社會治安問題及黨的建設問題等,分別檢討評估中共「反和平演變」之成效。第六章,試著就中共未來可能走向做一般性的評估,以作為本論文的總結。
|
2 |
論中共之反「和平演變」 / On Chinese Communists' Anti-Peaceful Evolution王翼龍, Wang, Yi 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一九八九年起,民主化浪潮陸續於世界各地發生,且愈演愈烈,但中共卻無視這股時代巨流,執意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將對之民主轉變的期望視為是「和平演變」的陰謀,並強調中共國情迥異,展開前所未見的大規模反「和平演變」運動,極力避免步上前蘇聯、東歐國家被演變的後塵。
本文欲探討的主題即,什麼因素使中共能免民主潮流衝擊於一時?中共如何詮釋「和平演變」戰略的內涵?中共面對「和平演變」時,所採取的反制策略為何?中共因應「和平演變」的措施能否在目前全球生態丕變的環境下持續奏效?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各章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方法及架構、研究範圍及限制。
第二章則於檢視中共反「和平演變」之內涵前,先探討中共對「和平演變」的看法,包括「和平演變」的產生背景、定義及施行目標、發展過程及施行手段。
第三、四、五三章分別論述中共三個反變時期,分別為毛澤東時期、鄧小平前後時期等,並以反變的背景、措施及成效等三個要素作為此三章的論述架構。
第三章說明中共反變運動最初形成的內外背景,反變的種種措施,以及毛澤東錯估當時各種情勢與反變結合後所造成的不良後果。
第四章則突出鄧小平掌權後,中共反變大環境有所變動,使得此時的反變必須在改革開放之下進行。
第五章敘述中共鎮壓民運的戲劇性發展,使反變與「和平演變」之互動進入另一個新的階段,並闡述中共反變運動時馳時張之緣故。
第六章首先對毛澤東與鄧小平的反變內容及成效作一初步的比較,次則指出中共反變目前所處的兩難境地,最後則展望許家屯及海內外學人所提出的「和平演進」論及「新權威主義」設計,在可見未來是否能為中共當局採納,而採用後的結果又為何?本文並以此章作為整篇論文之結論。
|
3 |
中共新安全觀與上海合作組織之研究潘君德, Pan , Bre-C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亞位於歐亞大陸地理中心,自古以來即為歐亞絲路交匯樞紐及戰略要衝。中亞位置與中共、俄羅斯、歐洲等世界強權的版圖接壤,對這些強權國家而言,中亞不但是通往對方的要道,更是自身的屏障,因此一直是強權必爭之地。
為強化中共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及塔吉克四國的邊界安全和互信機制,1996年4月,五國元首聚集在上海舉行會晤,創建了「上海五國」會晤機制。而後,逐年會晤召開,2001年6月15日更將「上海五國」機制改為「上海合作組織」,並吸收烏茲別克為成員國。六國元首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
隨著中共綜合國立持續增長,周邊國家以及世界主要大國對中共崛起可能帶來之威脅充滿疑慮,中共因而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之新安全觀,並透過「上海合作組織」等機制付諸實踐。
中共試圖由結盟策略的運用來擠壓美國、日本兩大強國在東亞地區的既有勢力,進而達到區域強權的目標。中共雖一再強調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活動,卻又同時強調反對霸權主義,指的即是美國。因此,中共在新安全觀理念成立下的對外多邊合作機制─「上海合作組織」便值得關注、探討。
冷戰後,中亞地區在全球地緣戰略格局中的地位顯著上升,國際強權為追求全球霸主的地位,使中亞地區成為國際強權爭奪的場域。911事件後美國正式取得駐軍中亞的機會,宣告美國的地緣政治勢力進駐中亞。
中亞國家作為強權競逐的場域,雖然加入俄羅斯和中共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卻也與美國進行各方面的合作,以謀求本身最大的地緣政治利益。面對美國在中亞地區的經略,中共和俄羅斯透過「上海合作組織」的機制,來抗衡美國侵略中亞的壓力,一場以中亞地區為場景的「新的國際格局」就此展開。
|
4 |
中共的新安全觀:從理念到實踐張景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2年7月31日,中共在「東協區域論壇」外長會議中,提出了「中方關於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全面有系統地闡述了中共在新世紀下的安全觀念和政策主張,中共自1996年就提出應共同培育一種新型的安全觀念,中共領導人更多次在國際場合呼籲建立新安全觀,強調以對話協商增進了解和信任,通過協調合作促進和平與安全。
近年來,中共積極參與雙邊國際協定、多邊國際組織,強調「和平發展」重於一切,其中「東協區域論壇」與「上海合作組織」更被中共視為是新安全觀的具體成功實踐。新安全觀顯然已經成為中共順應經濟全球化與倡導世界多極化的主要工具,勢將成為中共對外政策的主調。因此,本文除探究中共新安全觀的背景與理念,更透過中共安全觀的改變、國際建制的參與,以掌握中共可能採行的國家安全政策與所面臨的挑戰。最終,並省思「新安全觀」為兩岸關係帶來的啟示。
|
Page generated in 0.14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