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
  • 7
  • Tagged with
  • 7
  • 7
  • 7
  • 7
  • 5
  • 4
  • 4
  • 4
  • 3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共海軍現代化對美國亞太戰略的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the PRC Navy's Modernization on the US Asia-Pacific Strategy

王宜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80年代以來,中共海軍展開了現代化工程。美國無疑是亞太地區安全的關鍵性角色,由於中美兩國存在戰略上的衝突,美國藉由駐軍、美日安保形成對中共的圍堵,其中美國海軍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中共海軍現代不乏對此一戰略態勢的回應。綜觀目前中共海軍的現代化發展,將使中共擁有「局部制海權」與「有效核嚇阻」的能力,提高美國介入東亞局勢的風險。對美國的影響包含兩個層面:其一,美國在東亞地區領導與影響能力將會縮小;其二,美國的軍事戰略優勢將受到挑戰。
2

歐巴馬政府亞太戰略之研究 / Asia-Pacific Strategic Study of the Barack Obama Administration

徐潤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在兩次波灣戰爭後使國家深陷反恐戰爭的泥沼,加上經濟風暴國力因此而衰退。在這樣的情況下,歐巴馬政府以結束反恐戰爭為由,在國際戰略上進行收束,以節約國家資源耗費。但美國在亞太地區陷入兩難:中國的快速崛起以及在區域內影響力的提升,使美國產生濃厚的不安全感,感到必須提早加以遏阻,以免威脅美國優勢地位與亞太地區利益。 美國的亞太戰略當然是美國全球戰略與整體外交安全政策設計的一環,顯示中美已從「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轉向「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歐巴馬認為,地緣經濟時代來臨,美國不能單打獨鬥,在21世紀亞太地區將引領世界前進,美國不能與亞太共同體脫鉤,「亞太再平衡政策」已成美國外交最緊迫之關切。 冷戰結束初期,亞太各國原本期待此一區域因東西兩極意識形態對抗格局的不復存在,以及多數區內國家均以經濟發展為首要任務下,能使得亞太區域安全情勢相對呈現穩定的格局。初期雖能保有部份樂觀的發展,但至1990年代中期,在中共快速崛起,區域的軍事實力與經濟實力發展愈形失調之後,此區的安全情勢也隨之變化。 歐巴馬政府基於亞太地區政經地位的提升,企圖轉向強化對該地區在政治、外交、經濟及軍事等方面的優先地位,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維持區域長期的安全與穩定,確保美國的重要利益及領導地位。
3

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與東北亞安全:2001-2004

賴德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小布希政府的亞太戰略,係在拉攏日本、南韓、澳洲及其他民主盟友,以制衡「中共及北韓」。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架構是透過美國與日本、南韓、澳洲等雙邊同盟關係為支架而建立的。美國是以「美日同盟」處理東北亞,「美韓同盟」穩定朝鮮半島,「美澳同盟」經營南太與北控東南亞,再輔以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簽定的雙邊條約或合作關係,而共同維護亞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大半個20世紀裡,東北亞幾乎是強權於亞洲進行角力的必爭之地,此地區的局勢如下:(一)四大強國(美國、俄羅斯、中共、日本)均在此區域競逐;(二)朝鮮半島南北持續軍事對峙,一旦發生嚴重危機,很可能引爆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戰爭;(三)彈道飛彈設備的部署日趨密集;(四)台海地區危機四伏,軍事方面的敵對狀態很可能正逐漸加溫。 東北亞區域非但未因美蘇冷戰結束,對抗格局而有所緩和,反而是潛在衝突的開始,包括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飛彈防禦部署爭議、海洋領土主權爭議、台海兩岸衝突危機等不確定的因子,同時潛藏在區域危機當中尚有分離主義與恐怖主義等諸多問題,意味著東北亞區域和平與穩定充滿變數,也因此逐漸形成東北亞區域軍力的競相爭逐的局面。 美國爲了因應這些挑戰,確保美國在亞太的利益,除積極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同盟關係;要求日本及澳洲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更部署東北亞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攻擊;而且推動「六方會談」來緩和朝鮮半島之緊張情勢;以「三公報一法律」穩定台海局勢,防止台海地區發生戰爭。 東北亞的戰略重要性正持續提升中,是整個亞太地區能否維持和平、繁榮、安定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錯綜複雜的東北亞情勢發展中,台灣絕對不能置身事外,必須對東北亞地區的情勢發展,保持高度的關心與瞭解,並且與各國為鄰為善,面對中共外交一貫的打壓與軍事恫嚇上,應引導區域國家支持台灣立場與處境,進而拓展台灣未來發展的可能道路。 關鍵詞:亞太戰略、國家戰略、東北亞安全、六方會談、美日安保
4

冷戰後美國亞太戰略下之美日安保新架構與台海安全

陳善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前的美日安保條約與美國的台海政策,都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而不斷的調整,尤其是美國的台海政策更是圍繞著中共因素,這中間牽連著整個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台海安全戰略變化中的中共因素,主要是為了因應美國在全球戰略上與蘇聯對抗所需;美日安保體系調整主要著眼,在於美國亞太戰略中對蘇聯與中共的防範。1950年2月,中蘇共間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後,美國放棄了對中共的幻想,並改而積極的思考如何將日本納入其亞太安全戰略體系,以防範國際共產主義在亞洲的彌漫,但在台海安全上所採取的是放任的放手政策。   韓戰爆發後,美國感受到共產主義在亞洲擴張的潛在軍事壓力,對其亞太戰略態勢極為不利後,即積極著手建構美日安保體系,並組建日本保安部隊以彌補美軍為因應韓戰在日本所留下來的防衛空缺及確保駐日美軍基地安全等。在台海安全方面,美國認為倘此刻中共攻佔台灣,則美國的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防線,從阿留申-日本至菲律賓一線將面臨瓦解,並嚴重的威脅到美國的亞洲安全支柱-日本,對美國介入中的韓戰及爾後的亞太戰略形勢發展非常不利。故以確保台海安全為第一要務,乃積極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而使其對台政策從原先的放手政策調整為以軍事積極介入台海安全,並與台灣簽訂中美協防條約以確保台海安全。之後,在1950年代的台海第一、二次危機中,美國也從日本基地派遣部隊增援台海等。美國對台政策的這種調整,主要是為了鞏固美國的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戰略防線的安全,以實現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構想。   1960年代末期起中蘇共決裂,美國鑑於全球戰略結構的鬆動有利於美國對蘇聯的圍堵,乃在全球戰略需求上積極拉攏中共,使美國、蘇聯、中共之間,在冷戰時期從自由與共產主義壁壘分明的對抗,發展到美中(共)聯合對抗蘇聯的戰略態勢。在對台政策方面,美國為了在全球戰略上創造美蘇對抗的有利態勢,除了與中共積極交往、拉攏、建交及建立戰略關係外,同時也不惜犧牲中華民國的利益,而於1979年採取斷交、終止官方關係、廢止中美協防條約等。雖然如此,但在亞太安全戰略考量上,美國面對中共的不確定未來,仍需要保持其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戰略防線的完整與安全,因此美國在台海安全防衛缺口上,乃以微妙的「台灣關係法」來維繫之;對日本則於1978年11月,透過《美日安保條約》的第二次修訂,來強化了美日安保體系的亞太應戰整備及遠東區域的防衛合作事宜,以涵蓋並彌補美國在亞太第一島鏈所失去的中美協防軍事同盟,以鞏固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基礎。   冷戰結束蘇聯瓦解後,亞太安全環境主要的是面對中共的積極向外擴張,尤其是台海安全議題,可能會引爆美中軍事衝突。因此,美國的亞太戰略除了保持亞太10萬兵力前進部署及強化美日安保軍事聯盟外,更積極的尋求交往中共與亞太安全多邊對話等。美國除了在亞太保持兵力部署外,更積極的與亞太各國建立雙邊關係,其中以美日、美韓、美澳為最主要,餘美菲、美泰、美新亦保持戰略關係。在台海安全上,過去美國對於兩岸關係中的台灣問題主張,一直是強調「和平解決」,從三報一法均強調應該以和平方式解決看,「兩岸問題和平解決」應該是最符合美國的亞太安全與經濟利益。因此,冷戰後美國柯林頓政府一直在尋找可以降低兩岸軍事衝突的外交作為,只是他所採取的是一些以中共為主軸的作為,如較寬鬆的「一國三制」及接受中共的合平統一等,尤其在1996年台海危機後,更進一步提出對台「三不」政策,壓縮台灣在兩岸關係上的生存與迴旋的空間,削弱台灣在兩岸事務中與中共討價還價的能力,而間接的表示出美國在對華政策上傾向支持中共的統一方式。但在兩國論危機之後,美國總統柯林頓,即不再提對台「三不」政策,而改以「三大支柱」來延續美國一貫的三公報一法的精神。繼之,小布希在2001年10月的上海亞太經合會上亦表示,美國的中國政策不變;一個中國、兩岸對話及和平解決,同時強調美國在兩岸關係上將遵守「三報一法」,並重視對台軍售等。此外,美國也在亞太地區積極的戰略部署,並尋求與亞太國家的雙邊關係,以建構有利的美國亞太安全戰略環境。在戰略部署上除繼續強化美日安保基礎外,亦積極的和菲律賓簽訂部隊到訪協定,以利在台海方面建立較佳的戰略態勢。   1996年4月「美日安保共同宣言」發表以來,中共便一直對美日安保適用範圍擴大表示憂慮與抗議,尤其對新指針適用範圍涵蓋台海安全部分。故,冷戰後美日安保「新指針」的修訂,乃應亞太安全戰略環境變遷所產生,尤其是針對中共在冷戰後的一系列向外擴張行動。因此,冷戰後的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主要是透過美日安保軍事聯盟,來強化亞太地區的威脅平衡,以確保亞太地區的穩定與安全。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長期以來的台海安全政策,就是將美日安保體制適用範圍與《台灣關係法》相結合。故冷戰後之美日安保軍事聯盟,除可確保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外,亦可透過該條款中「日本周邊有事」的事態之說來介入台海安全,美國的此一亞太安全戰略在台海安全作用上,可達到嚇阻中共武力犯台的戰略目標,進而確保台海安全。
5

美國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轉變之研究(2001-2003)

林景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使得美國全球安全環境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若不考慮戰略核武因素,美國在當時既無全球性的挑戰者,且贏得了夢寐以求的「戰略縱深」;而對於亞太安全的影響而言,主要意義是在兩極對抗的國際性因素的消失,一則使得亞太安全環境更為複雜和不穩定;另則使得亞太區域強權與集團國家的戰略安全政策取得更大的自主性。因此,各國為維持本身和整體環境的安全,霎時出現諸多有關亞太安全的政策設計與機制安排。 90年代中期,在中共快速崛起,區域軍力與經濟力的發展愈形失調之際,亞太的安全情勢也隨之丕變;從北韓核武威脅、台海主權爭議,到區域民族主義、分離主義與恐怖組織的推波助瀾,更使大國間的猜忌加深,並競相加強軍備,將原已嚴峻的亞太情勢推向更為複雜的形勢。基於前般世局的變因與發展,誘發吾人從事國際關係研究的動機,除期望取得一般性國際關係理論與實際知識之外,更希望就布希政府主政前後美國亞太戰略的主要政策內容,去嘗試發現亞太戰略之理論依據與其關聯性,俾助於政府政策制訂與國防戰略發展於萬一。 從冷戰後美國在建構其外交與國際安全戰略上面臨了「蘇聯威脅解除,全面性的挑戰不再;美國民意排拒大規模軍事介入海外衝突;以及在缺乏外在威脅下,現實主義難再提供主導美國外交與安全政策的解釋能力」之窘境。到「九一一事件」後復使現實主義理論再回歸到國際關係理論主流地位,持續支持美國遂行國際霸權的正當性止,無一不在詮釋國際關係動態發展的複雜和永無止息的變異。 嗣經研究發現,美國亞太戰略是其全球戰略與整體外交、安全戰略設計的一環。當冷戰結束,歐洲呈現安全穩定發展,亞洲則因中共國力竄升與北韓核武危機等新的威脅,既影響亞太區域的平衡穩定,且衝擊到美國的國家利益,連帶使得亞太戰略地位的不斷提升,迫使美國必須對其全球安全戰略作出因應的調整。特別是「九一一事件」後,對其亞太戰略的建構,已針對不同的威脅來源與挑戰,作出國家安全戰略與區域安全戰略的調整和強化。布希政府致力打擊全球恐怖組織與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以此作為外交政策與安全戰略的主軸,並積極利用反恐擴大其影響力和利益基礎,以持續維持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而回顧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布希政府無疑是結構性與政策性改變最大者之一。然而,研究美國亞太戰略的轉變,無論是從理論面看,抑或從戰略的實質內涵觀之,其在不同時期的亞太安全戰略所顯示的意涵,也多能符合前開國際關係理論的論述主張。從國際關係理論架構探究布希政府主政前後美國亞太戰略轉變,90年代初老布希政府到柯林頓政府是由現實主義過渡到自由主義的性質中;至於到跨世紀後,柯林頓政府與布希政府的世代交替,則是從自由主義色彩再度回歸到現實主義的理論特色上。若以實質內涵觀之,則是從老布希政府的「國際新秩序」、「扇形戰略論」、「太平洋共同體」,到柯林頓政府時期的「新太平洋共同體」、「超越圍堵」、「擴大與交往」、「塑造、反應、準備」、「勸止、制壓、擊敗」戰略的推移;到進入21世紀伊始布希政府接續提出的「圍堵交往」、「區域安全」、「反恐擴張」、「先發制人」等系列戰略內涵的揭示。而具體的轉變則表現在由經濟轉向國安主導戰略發展、由守勢轉向攻勢主義戰略發展、由國際轉向內外兼顧戰略發展,以及由多邊轉向單邊主義戰略發展上。 美國是世界超強,故其國家戰略走向,自必動見觀瞻,牽動世局,影響全球的安全與安定。本文探討冷戰後迄今美國亞太戰略的變化情形,除對布希政府上任前後,據以分析兩個時期的不同戰略特色之外,嗣也發現促成其戰略轉變的根源係在不同時空的敵情威脅、全球政經安全情勢與美國內部的政治等因素上。故如何審時度勢,厚植實力,睥睨時局,就成為主導戰略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亞太戰略、九一一事件、布希主義、圍堵交往、區域安全、反恐擴張、先發制人、美日安保。
6

中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initiative of the PRC.'s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蕭時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傳輸紐帶關係,發展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共在2013年所提出的戰略構想。 就美國而言,由於其經濟實力受金融危機影響減弱,透過積極干涉南海爭端,可協助其順利推進亞太戰略轉向,強化本國在東亞地區的權力基礎,並制約中國勢力擴張。相對於中共來說,應有效應對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可能產生的各種不利影響。 本文探討對於共同建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需要沿線各國與經濟體共同努力,願景需要由政治互信不斷增強,未來發展建置議程,共同促進聯合行動方案的互聯互通。 / The initiative of “One belt, one Road” means the economic belt of Land route of Silk Road connecting Mainland China with th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 and the transport ties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connecting Mainland China with the countries of ASEAN, which has been making a strategic formulation put forward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2013. The impact of islands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Philippines on the security of South China Sea, as far as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cerned, with its economic strength weaken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by proactively interfering with that, it helps successfully reorient its regional strategy, strengthen the U.S. power base in East Asia, and prevent China from expanding further. On the other side, to the PRC., effective strategies should be put forward to all kinds of disadvantageous influences of America's returning to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jointly building the initiative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s required all parties to work together, the vision needs to be built for future development by increasing political mutual trust as well as development agenda so as to jointly promote inter connectivity.
7

冷戰後中共海洋戰略之研究 /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s Maritime Strategy After Cold War

林東煥, Lin Dung-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共海洋戰略發展之相關條件、環境、具體措施,以及對周邊國家所產生的影響。後冷戰時期國際情勢緩和,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地區爭端和衝突反而浮現出來。因地緣政治環境的改變,台海、南海地區已成為區域衝突的引爆點。中共研析波灣戰爭之經驗,放棄「早打、大打、打核戰」時時臨戰之觀念,強調「質量建軍打贏高科技局部戰爭」之策略,故調整戰略方向由陸上走向海洋,以保障其國家利益、國防安全及完成統一中國之企圖。就整體國力言,中共自1978年實施經濟改革後.,經濟成長快速,國家競爭力上升,無庸置疑,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經濟大國。而蘇聯解體後,中共來自北方威脅降低,有利其海洋之發展。又因沿海海洋爭奪及領土紛爭問題亟待解決,更全力擴展其海軍武力。中共在 1998年就制定了「中國二十一世紀海洋議程」,提出中國海洋事業永續發展政策。同年中共國務院在國際海洋年會中提出《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白皮書》,其中明文主張「中國是發展中沿海大國」。中共大力發展海洋戰略,已為亞太地區安全投下一個變數,亞太各國均深感不安。加上區域內互信機制不夠健全,中共時時對台灣文攻武嚇,更增加地區衝突之危險性。故未來台海、南海問題最後是以和平方式或兵戎相見收場,中共的戰略作為就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字:亞太戰略;國家戰略;海洋戰略;海軍戰略;海軍現代化;海權;積極防禦;近海防禦;局部戰爭;太平洋島鏈;兵力展示,有生戰力;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遏制點阻滯;海洋經濟;指管通情系統;亞太經合會;東協區域論壇;東南亞國家協會。

Page generated in 0.05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