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
  • 5
  • Tagged with
  • 5
  • 5
  • 5
  • 5
  • 5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六方會談與東北亞區域安全

蔡顯炎, TSAI,HSIEN-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冷戰結束之後,隨著蘇聯之垮台以及南韓與中共之建交,使得北韓在東北亞區域內之地位受到嚴重之衝擊,再加上經濟上之困難,使北韓為了本身安全以及政權之存續,引發了一連串的核武危機。北韓以核武牌作為談判之籌碼,為自身爭取到龐大的國家利益,獲取了其最需要的能源以及輕水式反應爐,並在談判過程中使美國做出了讓步。美國防止核子武器進一步之擴散,而對北韓採取紅蘿蔔加棍子政策,另一方面加強與盟國之聯繫,以期可順利解決核武危機。以現實主義來看北韓之外交策略,北韓透過核武的運作,成為區域內的主要行為者。 北韓核武危機期間雖經歷了柯林頓總統與小布希總統之北韓政策演變,但整體而言,仍持續朝對話與協商發展。「六方會談」主要係為解決北韓所引發之一連串的核武危機,所設立之一個多邊會談機制。中共持續在北韓核武問題上積極進行外交斡旋,說服各國參與北京的「六方會談」,使得會談成為實現東北亞區域各國之國家利益的角力場。而南北韓關係亦為區域內之重要變數。南北關係之演變,是朝鮮半島和平安全之主軸,今後兩韓是戰是合,顯然具有決定性之因素。四強對朝鮮半島雖有相當之影響力,卻無法改變雙方的真正意向。 美國希望各國藉此對北韓施壓,共同承擔對北韓談判之責任,共同來實現與對北韓的承諾與援助;中共則大力促成「六方會談」之舉辦,希望藉此奠定大國之地位以及逐漸掌控在東北亞區域的主導權,削弱美國與日本在東北亞之影響。日本則欲藉由會談重建其在東北亞式微之影響力,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後,將戰略重心由歐美地區轉向亞太地區,將北韓核武危機視為提升其國際地位的一個機會,扮演各國孤立北韓政策的平衡力量。南韓則是利用此次危機,提升對朝鮮半島事務的主導權。南韓延續陽光政策,並提升在區域之自主性與獨立性,在中共與日本於東亞地區權力之競逐間,增加自身之發言權與地位。雖然就當前情勢而言,南韓尚無脫離與美國軍事同盟之可能,未來東北亞區域之前景,南韓之策略將會為東北亞之權力平衡帶來何種衝擊,更是值得觀察。
2

北韓核武研發與東北亞安全:2002-2007

方玥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朝鮮半島長期以來被視為東北亞安全的不定時炸彈,而北韓的核武研發更是此議題的熱點,本文將著眼於時間軸與地緣政治觀點,一方面探討2002年到2007年間,北韓的核武研發進程,及其對東北亞安全所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南韓、中共、俄羅斯、日本以及美國等國,對北韓核武研發的因應與對策,並進而討論東北亞地區成立共同安全機制的可能性。
3

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與東北亞安全:2001-2004

賴德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小布希政府的亞太戰略,係在拉攏日本、南韓、澳洲及其他民主盟友,以制衡「中共及北韓」。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架構是透過美國與日本、南韓、澳洲等雙邊同盟關係為支架而建立的。美國是以「美日同盟」處理東北亞,「美韓同盟」穩定朝鮮半島,「美澳同盟」經營南太與北控東南亞,再輔以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簽定的雙邊條約或合作關係,而共同維護亞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大半個20世紀裡,東北亞幾乎是強權於亞洲進行角力的必爭之地,此地區的局勢如下:(一)四大強國(美國、俄羅斯、中共、日本)均在此區域競逐;(二)朝鮮半島南北持續軍事對峙,一旦發生嚴重危機,很可能引爆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戰爭;(三)彈道飛彈設備的部署日趨密集;(四)台海地區危機四伏,軍事方面的敵對狀態很可能正逐漸加溫。 東北亞區域非但未因美蘇冷戰結束,對抗格局而有所緩和,反而是潛在衝突的開始,包括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飛彈防禦部署爭議、海洋領土主權爭議、台海兩岸衝突危機等不確定的因子,同時潛藏在區域危機當中尚有分離主義與恐怖主義等諸多問題,意味著東北亞區域和平與穩定充滿變數,也因此逐漸形成東北亞區域軍力的競相爭逐的局面。 美國爲了因應這些挑戰,確保美國在亞太的利益,除積極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同盟關係;要求日本及澳洲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更部署東北亞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攻擊;而且推動「六方會談」來緩和朝鮮半島之緊張情勢;以「三公報一法律」穩定台海局勢,防止台海地區發生戰爭。 東北亞的戰略重要性正持續提升中,是整個亞太地區能否維持和平、繁榮、安定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錯綜複雜的東北亞情勢發展中,台灣絕對不能置身事外,必須對東北亞地區的情勢發展,保持高度的關心與瞭解,並且與各國為鄰為善,面對中共外交一貫的打壓與軍事恫嚇上,應引導區域國家支持台灣立場與處境,進而拓展台灣未來發展的可能道路。 關鍵詞:亞太戰略、國家戰略、東北亞安全、六方會談、美日安保
4

中蘇共關係與東北亞安全

高英根, Gao, Ying-G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說明研究動機和目的及談討所用的概念和研究途徑。 第二章:描述中蘇共關係演變的幾個階段以現階段中蘇共衝突之特質和因素之分析。 第三章:東北亞在中蘇共衝突中之戰略意義,及中蘇兩共對東北亞戰略之探討。 第四章:中蘇共衝突與東北亞安全之相關關係,特別是日本、韓國半島所扮演的角色 之剖析。 第五章:中蘇共衝突與80年代東北亞安全的展望。
5

東北亞地區多邊對話機制之研究 / A Study on Northeast Asia Multilateral Dialogue Mechanism

王韋婷, Wang, Wei-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區皆有定期、頻繁的區域對話,對話內容廣泛,不再是過去國家安全、區域安全傳統定義下的「安全對話」。然而區域對話風氣的盛行,在東北亞地區卻嗅不到一絲絲這樣的氣息。東北亞地區由於本身的歷史特殊性與地緣政治的特性,在國際關係上始終是各國利益的錯綜複雜的區域。 東北亞地區國際政治衝突點主要為:領土糾紛、北韓核武危機、中日關係、日人綁架事件。北韓核武危機背後的動機主要是冷戰為結束之前,美國在南韓部署戰術核武瞄準北韓,北韓基於安全考量,於是發展核武計畫,另一原因則是針對日本,北韓視日本為安全威脅,基於歷史因素,北韓將其核武計畫背後目標對準日本。 冷戰結束後的新安全環境,應該要以區域安全考量為核心,東北亞地區主要的安全形勢是美國仍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安全主導者,同時美日聯盟是區域內重要的安全安排,隨者中國的經濟持續發展,中國將在東北亞地區扮演重要角色。多邊協商與合作是解決東北亞地區安全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定期舉多邊對話更可增加行為者之間的了解與互信,多邊主義可以解決區域內危機。東北亞地區多邊合作經驗豐富,雖然多半是非正式的二軌多邊對話經驗,不過非正式的對話多邊機制剛好符合亞太地區的特色,差異性大的亞太國家,或者是在冷戰痕跡深刻的東北亞地區,都以應養成對話習慣,針對區域內的危機熱點例如北韓問題、中日歷史爭議、中美關係、中日東海油源紛爭、日俄領土爭議等問題,都可以藉著多邊對話機制建立信心措施。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六邊會談正好替東北亞國家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雖然目前六邊會談是以解決北韓核武危機為主要,不過在六邊會談裡參與成員對等,並且六邊會談也沒有抹煞美國雙邊同盟的功能,日後東北亞國家應可以以六邊會談為基礎,討論更多區域內安全議題,促進東北亞地區的對話。東北亞地區多邊對話機制的發展可以融入冷戰結束後的新興安全觀念。如此一來反而有利既存的六邊會談進一步發展。 / There is EU as a multilateral forum in Europe. There is ASEAN in Southeast Asia for Asia countries to understand policies of each country and get better transparency.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Northeast Asia countries have always been complicated and uncertain. However, there is no multilateral dialogue in Northeast Asia. To study the multilateral dialogue mechanism,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Multilateralism. And because of the unique security situation in Northeast Asia after Cold War, we have also to take the cooperative security, common security and comprehensive security into consideration. Thus, we can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a multilateral dialogue mechanism in Northeast Asia. A multilateral dialogue mechanism is a dialoguing forum that three or more countrie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under some principles, with habits of practicing, without agenda limits, no participation limit, in order to solve security problems and reduce confrontations. The second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happened in 2002. The first Six-Party Talks began in 2003 and has hold for four times until now. Six-Party Talks can be viewed as a foundation of multilateral mechanism in Northeast Asia, despite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As long as Six-Party Talks keeps meeting, it is an achievement of dialogue for Northeast Asia countries. Six-Party Talks makes it possible that solving the crisis in a peaceful way and taking the diplomatic way to engage with DPRK. The Japan-US Alliance is the key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Northeast Asia. Basically,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US and Asia Pacific countries have become a “wheel”. The hub of USA is a key factor of developing a multilateral mechanism or not. To develop a multilateral mechanism in Northeast Asia must cooperate with US and not against its interests in Pacific Asia. Also, Northeast Asia countries have to build their mutual confidence and interests dependence.

Page generated in 0.03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