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
  • 12
  • 1
  • Tagged with
  • 13
  • 13
  • 13
  • 13
  • 11
  • 9
  • 9
  • 9
  • 8
  • 8
  • 8
  • 6
  • 6
  • 6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與美國在朝核六方會談之策略研究-地緣政治角度的分析 / The strategies of China and the U.S. In the six-party talks concerning North Korea's nuclear dispute: a geopolitical analysis

孫爾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全球地緣政治大格局來看,中國代表的陸權力量在崛起的過程中,與美、日所代表的海權勢力對抗中,朝鮮半島,尤其是北韓的地緣政治地位及其對中國地緣戰略考量,自古以來即位居一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全球化影響下,每個國家與其他國家互動更為頻密,如何在地緣政治上發揮影響力、爭取國家利益,就成了國家安全及生存發展重要項目。如何在強國地緣政治框架上尋求突破,建立一套完善的中長期發展策略,制衡強權控制或是發揮優勢參與權力分享,都是一項困難且不易達成的目標,也是關乎國家安全的嚴峻問題。 東北亞地區各國之間的合縱連横、明爭暗鬥,幾乎是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的翻版。作為東北亞一員的臺灣,應認知到東北亞相關情勢的發展將對我國家安全造成影響外,對我國家安全影響甚鉅的美國新世紀亞太戰略中對中國是否從「圍堵」、「圍和」朝「交往」 (engagement)及「平衡」 (balancing)轉變,值予密切關注。 美國與北韓2007年1月16日至18日期間,於柏林舉行雙邊會談,嗣後六方會談各造於2月間達成「213文件」,使北韓核武問題的解決初露出曙光。為確保區域穩定與和平,六方會談與會各國雖表同意與支持,但因各有戰略盤算,又使得東北亞安全機制建立之路充滿荊棘。六方會談機制恰好提供中美二國在東北亞地區競爭與合作的一個最佳舞台,中美二國在其間所扮演的角色、目標及策略深值吾人探究。
2

六方會談與東北亞區域安全

蔡顯炎, TSAI,HSIEN-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冷戰結束之後,隨著蘇聯之垮台以及南韓與中共之建交,使得北韓在東北亞區域內之地位受到嚴重之衝擊,再加上經濟上之困難,使北韓為了本身安全以及政權之存續,引發了一連串的核武危機。北韓以核武牌作為談判之籌碼,為自身爭取到龐大的國家利益,獲取了其最需要的能源以及輕水式反應爐,並在談判過程中使美國做出了讓步。美國防止核子武器進一步之擴散,而對北韓採取紅蘿蔔加棍子政策,另一方面加強與盟國之聯繫,以期可順利解決核武危機。以現實主義來看北韓之外交策略,北韓透過核武的運作,成為區域內的主要行為者。 北韓核武危機期間雖經歷了柯林頓總統與小布希總統之北韓政策演變,但整體而言,仍持續朝對話與協商發展。「六方會談」主要係為解決北韓所引發之一連串的核武危機,所設立之一個多邊會談機制。中共持續在北韓核武問題上積極進行外交斡旋,說服各國參與北京的「六方會談」,使得會談成為實現東北亞區域各國之國家利益的角力場。而南北韓關係亦為區域內之重要變數。南北關係之演變,是朝鮮半島和平安全之主軸,今後兩韓是戰是合,顯然具有決定性之因素。四強對朝鮮半島雖有相當之影響力,卻無法改變雙方的真正意向。 美國希望各國藉此對北韓施壓,共同承擔對北韓談判之責任,共同來實現與對北韓的承諾與援助;中共則大力促成「六方會談」之舉辦,希望藉此奠定大國之地位以及逐漸掌控在東北亞區域的主導權,削弱美國與日本在東北亞之影響。日本則欲藉由會談重建其在東北亞式微之影響力,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後,將戰略重心由歐美地區轉向亞太地區,將北韓核武危機視為提升其國際地位的一個機會,扮演各國孤立北韓政策的平衡力量。南韓則是利用此次危機,提升對朝鮮半島事務的主導權。南韓延續陽光政策,並提升在區域之自主性與獨立性,在中共與日本於東亞地區權力之競逐間,增加自身之發言權與地位。雖然就當前情勢而言,南韓尚無脫離與美國軍事同盟之可能,未來東北亞區域之前景,南韓之策略將會為東北亞之權力平衡帶來何種衝擊,更是值得觀察。
3

北韓核武研發與東北亞安全:2002-2007

方玥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朝鮮半島長期以來被視為東北亞安全的不定時炸彈,而北韓的核武研發更是此議題的熱點,本文將著眼於時間軸與地緣政治觀點,一方面探討2002年到2007年間,北韓的核武研發進程,及其對東北亞安全所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南韓、中共、俄羅斯、日本以及美國等國,對北韓核武研發的因應與對策,並進而討論東北亞地區成立共同安全機制的可能性。
4

冷戰後中共在六方會談之角色:多邊安全機制的理論與實踐 / The role of China in the six-party talks after the Post-Wa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ultilateral security regime

馮湘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世紀以來,多邊主義是全球化時代外交新思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種國際互動方式,是國際體系層面的一種制度框架。然而,多邊主義強調的並不只是從一個國家的對外戰略,而是從整體角度強調多邊制度結構,並且考慮國家之間的互動方式。自中共確立多邊外交政策以來,從過去消極參與態度到今日的積極參與多邊機制,不只代表中共對參與國際機制的重視,更意味在國際舞台上的整體國家實力提升,因而擴大對於國際多邊機制的影響性。 對中共而言,積極推動北韓核武危機解決,促成「六方會談」啟動,不只是符合中共的防止核武擴散的國家利益,更代表中共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六方會談」象徵中共以和平方式推動多邊機制的一環,在「六方會談」中的積極「有所作為」態度及策略立場,更成功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若以北韓核武為例,中共希望利用「六方會談」成功提升優勢,故中共以參與多邊安全機制作為角逐世界的工具。 然而,「六方會談」可能還有許多限制因素,但作為此區多邊安全機制框架,為來的關鍵在於必須要加強協調原有的安全機制,進而發展出完善的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綜觀而言,「六方會談」成功透過多邊對話機制解決危機,並成功為北韓和美國提供談判空間,也各自為彼此得到國家利益,維持東北亞和平與安全。在長期東北亞的安全結構中,周邊國家間出現全面的安全合作,不只可在軍事議題上合作,更能在經濟議題交流加深合作,使得沒有任何一國可在東北亞安全問題置身事外,逐漸形成鞏固的東北亞安全機制。
5

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與東北亞安全:2001-2004

賴德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小布希政府的亞太戰略,係在拉攏日本、南韓、澳洲及其他民主盟友,以制衡「中共及北韓」。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架構是透過美國與日本、南韓、澳洲等雙邊同盟關係為支架而建立的。美國是以「美日同盟」處理東北亞,「美韓同盟」穩定朝鮮半島,「美澳同盟」經營南太與北控東南亞,再輔以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簽定的雙邊條約或合作關係,而共同維護亞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大半個20世紀裡,東北亞幾乎是強權於亞洲進行角力的必爭之地,此地區的局勢如下:(一)四大強國(美國、俄羅斯、中共、日本)均在此區域競逐;(二)朝鮮半島南北持續軍事對峙,一旦發生嚴重危機,很可能引爆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戰爭;(三)彈道飛彈設備的部署日趨密集;(四)台海地區危機四伏,軍事方面的敵對狀態很可能正逐漸加溫。 東北亞區域非但未因美蘇冷戰結束,對抗格局而有所緩和,反而是潛在衝突的開始,包括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飛彈防禦部署爭議、海洋領土主權爭議、台海兩岸衝突危機等不確定的因子,同時潛藏在區域危機當中尚有分離主義與恐怖主義等諸多問題,意味著東北亞區域和平與穩定充滿變數,也因此逐漸形成東北亞區域軍力的競相爭逐的局面。 美國爲了因應這些挑戰,確保美國在亞太的利益,除積極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同盟關係;要求日本及澳洲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更部署東北亞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攻擊;而且推動「六方會談」來緩和朝鮮半島之緊張情勢;以「三公報一法律」穩定台海局勢,防止台海地區發生戰爭。 東北亞的戰略重要性正持續提升中,是整個亞太地區能否維持和平、繁榮、安定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錯綜複雜的東北亞情勢發展中,台灣絕對不能置身事外,必須對東北亞地區的情勢發展,保持高度的關心與瞭解,並且與各國為鄰為善,面對中共外交一貫的打壓與軍事恫嚇上,應引導區域國家支持台灣立場與處境,進而拓展台灣未來發展的可能道路。 關鍵詞:亞太戰略、國家戰略、東北亞安全、六方會談、美日安保
6

中國在六方會談中的角色與展望 / China in Six-Party Talks: Role and Prospects

倪智琳, Kitty Noel Ng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後,朝鮮半島依舊是東北亞區域勢力的交會點,區內相關國家始終沒有放棄在該區的利益。在2002年北韓核武危機嚴重影響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中國從中協調舉辦了「三方會談」及六輪「六方會談」,與東北亞相關國家尋求和平解決對安全的憂慮,令北韓放棄核武計劃。在會談中,中國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令人關注。 本論文透過回顧中國在六方會談與北韓核武危機中扮演的角色,探討中國的戰略和分析其他參與國對中國的評估。隨著中國國力的相對崛起,中國在北韓核武危機與六方會談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力。中國的東北亞政策採用現實主義的路線,維護北韓政權的存續,亦同時保障中國的安全利益﹔藉由主導六方會談去穩固區域現狀,以強化區域領導者角色,符合其最大的國家利益。 / After the Cold War, the conflict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still remain unsolvable over half century, the related countries have not given up its interests in the Northeast Asia region. In 2002,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has brought up the serious security concern to the Northeast Asia. China has organized "Trilateral Talks" and "Six-Party Talks", hoping to find a peaceful solution through mediation. China had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Talk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role and strategies of China in Six-Party Talks. China, as host of the Six-Party alks, played a vital role and had been engaged in more active diplomacy to defuse this crisis, leading its growing influence in the Northeast Asia. China has the potential both to guarantee North Korea's security, and to impose and enforce a denuclearization agreement. The role of China in the Six-Party Talk is to eliminate the North Korea nuclear capability, stable the status quo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strengthen its influence in the Northeast Asia region.
7

中國大陸新安全觀之研究 / A study of China's new security concept

陳建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後,中國大陸所處之國際環境發生很大變化,1996年中國大陸官方及領導人多次在國際場合呼籲建立新安全觀,迄2002年7月31日中國大陸在「東協區域論壇」外長會議中,提出了〈中方關於新安全觀之立場文件〉更全面闡述中國大陸在21世紀之安全觀念與政策主張。 安全觀之形成與外交政策之制定是相互關聯的,基礎皆來自於對國家利益與國際環境之認知,中國大陸從1996年提出新安全觀後,在其外交政策中,可察覺到受新安全觀思維之影響,包括「維持不結盟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推行大國外交」、「睦鄰政策」,以及積極參與區域與世界性之國際組織活動如「上海合作組織」、「六方會談」等,檢視中國大陸新安全觀由理念發展到實踐層次,是否可行,為本篇論文研究之目的。 關鍵詞:新安全觀、大國外交、國家利益、上海合作組織、六方會談
8

中共「新安全觀」下的兩韓政策

古承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10年,朝鮮半島陸續爆發天安艦事件、北韓砲擊延坪島事件,和規模不斷擴大的美、日、南韓聯合軍演,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正一步步趨向白熱化,撼動了東北亞區域安全。東北亞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大國利益交錯的地區之一,具有極高的地緣戰略意義。而朝鮮半島位於東北亞核心地帶,且與中共山水相連、脣齒相依,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中共無論如何都不能置身朝鮮半島事務之外,為了維持朝鮮半島的安全、穩定、與繁榮,將成為中共在這一地區安全戰略的重要目標。 1997年,中共倡導共同培育一種新型的安全觀念,透過對話增進信任,以合作促進共同安全。近年來,中共領導人更在多邊、雙邊場合多次呼籲樹立「新安全觀」,儼然已經成為中共順應經濟全球化與倡導世界多極化對外政策的主調。東北亞地區情勢詭譎多變,中共希望透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朝核問題,建立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中共曾多次促成「六方會談」,並參與「中、日、南韓領導人會議」,透過廣泛合作取代相互對抗,增進互信與互利。 本論文已完成幾項基礎的研究工作:(一)詮釋中共「新安全觀」的緣起、意涵及對朝鮮半島的作用;(二)探討中共與南韓關係:美韓同盟對中共亞太安全戰略之影響,以及中共與南韓擴大經貿合作的現況;(三)探討中共與北韓互動發展:兩國在社會主義下的合作與侷限、北韓接受中共改革開放模式的爭論與適應,以及中共在朝核問題上的戰略選擇;(四)分析中共的兩韓政策與國際環境:中共參與六方會談的角色與作用,以及中共運用峰會外交與經濟外交穩定周邊安全。 本論文就中共「新安全觀」視角下的兩韓政策具體作為,考察中共對「新安全觀」體現與挑戰;「新安全觀」在中共朝鮮半島政策上的適用程度與限度,以進一步認識中共朝鮮半島外交政策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朝鮮半島、東北亞、新安全觀、六方會談、峰會外交、經濟外交
9

後冷戰中共外交政策之研究-以「北韓核武危機」為例

盧敬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自一九七八年戮力實施「經濟改革」以來,其在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綜合國力已有大幅提昇之勢,並獲得了世界各國的極度重視與憂慮,致使近期有關「中國威脅論」或「中國即將崩潰」等各式論點已充斥於國際社會之間。而且在東亞地區存有「台海衝突」、「北韓核武危機」和「南沙群島主權爭議」等三個危機引爆點,都與中共有著密不可分的直接關係。其中北韓在後冷戰時期所引發的核武議題,已成為區域威脅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北韓飛彈的試射更使得威脅的影響遍及全球。在東亞地區的危機中首推北韓核武問題最難掌握,且危險程度也最高。因此北韓發展核武對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無疑是一大挑戰,其目的就是要迫使美國進行雙邊會談,意圖藉此取得國際援助,以解決國內日益緊張的政治與經濟問題,並與美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以解除因被稱為「邪惡軸心」而產生的潛在威脅。 現階段中共在對外關係上仍是標榜「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並以靈活的外交策略,追求成為世界強權為目標。中共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就是要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努力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長期的、良好的國際環境,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因此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仍然是中共目前國際戰略的中心目標,而且經濟發展也是中共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中共建政以來的外交政策兼具了持續性與變革性,特別強調「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的基本原則。 北韓核武危機是當前亞太地區安全局勢中的重點。在相關強權和國際社會皆主張透過談判解決之努力下,局勢將得到緩和。台灣應支持朝鮮半島非核化,支持和平對話解決。尤其在中共積極從事北韓核武危機協商工作之際,台灣應慎防中共藉機將兩岸問題納入協商範疇,以作為對美國或國際間談判的交換籌碼,而損及台灣應有的利益。兩岸協商已中斷多年,緊張情勢已日益嚴峻。當我們身處危機的熱點中,如果仍不以安全與穩定為施政之最終考量,展現外交工作的彈性與靈活,則將斷送數十年來勤奮建設的經貿成果。
10

中共「新安全觀」下的朝鮮半島外交政策:以「六方會談」為例 / China's "New Security Concept" and Foreign Policy in Korean Peninsula: The Case of Six-Party Talks

楊名豪, Yang, Ming 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2002年朝核危機引發後,中共居中折衝尊俎,舉辦「三方會談」及數輪「六方會談」,使朝核危機相關諸國得以齊聚北京協商處理朝核問題,揭開朝鮮半島歷史之新頁。中共雖非當事國,然涉入與影響之程度均較前次危機為深,其政策及角色皆有研究之必要。「新安全觀」提出迄今已近十年,做為中共國際關係的「理論」,直接指導其外交政策,其意涵著重於與冷戰思維的差異,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及對「非傳統安全」的關照為其理論核心,在實踐上則以多邊安全合作為最要,而近歲於朝鮮半島發展之多邊安全合作正為「六方會談」。是故,本論文冀望能從「新安全觀」意涵在「六方會談」的實踐與挑戰,探析中共朝鮮半島政策之走向。主要的研究目的包括:(一)詮釋中共「新安全觀」的動機與意涵;(二)具體呈現中共與各國在朝核問題的立場及互動作為;(三)評估「新安全觀」在「六方會談」中的實踐與挑戰,並分析其朝鮮半島政策取向。 / 「新安全觀」在「六方會談」中體現於以下幾項作為:(一)穿梭籌辦歷輪會談;(二)戮力於會談制度化;(三)保障參與各方權益。然而,「新安全觀」同時也面臨許多挑戰,最值得關切者有冷戰時期所遺留下來的軍事同盟、朝核危機當事兩國的立場分歧、「中國威脅論」的陰影等。大體上,中共對於朝核問題的政策立場有三:(一)朝鮮半島非核化;(二)區域的和平與穩定;(三)以外交談判解決。此外,還強調在解決朝核問題的同時,必須照顧到北韓的生存利益,而為因應諸多挑戰,中共的朝鮮半島政策可能將朝以下方向發展:(一)擴大多邊安全合作;(二)鞏固大國共同利益;(三)強化南韓合作關係;(四)引導北韓經濟改革。因此,就現階段政策取向而言,中共應會並用多邊與雙邊外交途徑,在朝鮮半島持續勸和促談,扮演多重建設性角色,而「新安全觀」若要被徹底落實,將取決於中共的國家利益能否持續與「新安全觀」所訴諸的理念相結合。 / This study anticipates exploring the trend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Policy of China by understand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challenge of New Security Concept (NSC) in the Six-Party Talks. The main research goal includes: to interpret the motivation and meaning of NSC, to present China’s position and behavior with other nations in terms of 2002 North Korea nuclear issue, and to evaluate the practice and challenge of NSC in Six-Party Talks. In the past rounds, NSC has been embodied in holding meetings, endeavoring to institutionalize, and ensuring the right and interest of all participants. Even so, NSC has been confronted some challenge in the meantime; embracing the military alliances remained from the cold war era, the gap between North Korea and United States, and so-called “China Threat.” / Briefly speaking, China has three positions in 2002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Denuclearization,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solutions through the negotiation in Korean Peninsula. China also emphasizes that every decision dealing with the crisis should be given consideration to North Korea’s interest. It is highly likely to blossom into what follows for the sake of replying these challenges: To extend multilateral corporation, to consolidate the common interest with other powers, to strengthen the relation with South Korea, and to guide North Korea to reform its economy. Therefore, China might use multilateral and bilateral approach simultaneously; continue to mediate and to play a multiple role in the constructive way.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NSC depends on the extent of combining with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 and the ideal of NSC.

Page generated in 0.03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