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發行指數化公債對社會福利之效果林祐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根據Calvo and Guidotti(1990)的公債管理模型做修正,探討在不考慮所得分配面,純就資源配置效率面考慮之前提下,本期政府如何透過控制指數化公債之多寡,影響繼任政府之行為,以極大化社會福利。指數化公債數量之控制對社會福利之影響是透過兩個層面,第一種層面稱為「平滑動機(smoothing motive)」,即本期政府藉由減少指數化公債之數量以增加繼任政府融通公共支出之彈性。質言之,政府支出往往有時間上之變異性,為保持預算平衡,各個融通財源工具之數量亦伴隨著產生變異性,然而扭曲稅之變異性會造成效率面之損失(超額負擔),必須做到扭曲稅之跨時平滑才可降低超額負擔,此時為維持預算平衡,必須增加公債之融通彈性,亦即發行名目公債,使繼任政府可發動通貨膨脹以侵蝕名目債務,才能克竟全功。第二種層面稱為「反誘因動機(anti-incentive motive)」,即減少繼任政府偏離本期政府已宣告政策之誘因,例如發行指數化公債以抑制繼任政府發動通貨膨脹,使通貨膨脹率跨時平滑,以維持政策一致性。
由於平滑動機和反誘因動機之政策工具是相衝突的,便本期政府對最適指數化公債比例之選擇問題複雜化,端視經濟環境之背景而定。此外,若加入Friedman(1968)提出之菲力蒲關係,進一步將降低失業率此一實質變數做為政策目標時,本期政府對最適指數化公債比例之選擇又會有所改變。
|
Page generated in 0.02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