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華民國政府放寬中國駐點記者管制之研究─以新華社、中新社為例 / Analysis of ROC government’s regulations allowing Chinese Reporters to be ported to Taiwan : a case study of Xinhua news agency and China news agency

林興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回顧60年來刺激兩岸敏感政治對立融冰的力量,一是攸關人民肚子的經濟發展,另為挑動人民情感的民間交流,而媒體報導則是扮演最佳催化劑的角色,充當兩岸人民的耳目,透過新聞報導逐步揭開彼此神秘的面紗,隨著兩岸政治情勢演變及區域經濟發展,彼此互動交流日益熱絡,2001年首批中國媒體記者來台駐點採訪,讓兩岸訊息交流更進一步,政府在2009年放寬駐點記者採訪地域管制措施,更是一大突破,但仍維持限制政府官員接受駐點記者採訪措施。 本研究除延續前人的研究腳步,分析中國在台駐點記者報導內容呈現,同時觀察駐點記者對台灣真實的建構是否存在框架,並期盼了解中國在台駐點記者面對採訪區域不再受限的採訪環境,新聞報導的內容及報導新聞的地域性,是否發生變化,另對中國在台駐點記者報導新聞的消息來源進行分析,進而了解政府放寬對中國在台駐點記者管制措施、限制政府機關對中國在台駐點記者發言的影響,嘗試提出對管制措施的檢討與建議。 本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在台駐點記者仍以台北市為主力採訪地域,政府放寬駐點記者前往大台北以外地區採訪的管制措施,對於駐點記者採訪報導大台北以外地區新聞的比重,並無顯著影響。本研究駐點記者報導新聞的類目建構,特別列出有別於過去研究者的「台海兩岸交流」類目,研究發現駐點記者半數以上的報導內容,均屬台海兩岸交流新聞,放寬採訪地域提供自由的採訪環境,對於駐點記者採訪報導的新聞內容,並無顯著影響。 至於駐點記者消息來源,則發現駐點記者在政府放寬採訪地域管制措施前一年,其最主要消息來源為可指認姓名之台灣政府官員,但在政府放寬管制措施後,在各項消息來源中的比重,迅速降為第三位,顯示中國在台駐點記者呈現疏離台灣政府官員消息來源的現象。 有關駐點記者對台灣真實的建構方面,本研究發現駐點記者在政治經濟新聞迴避展現台灣民主政治、開放社會及爭取國際地位的新聞取向。報導社會司法新聞,則明顯關注前總統陳水扁被控貪瀆案的起訴、羈押、判刑等,難免有形塑陳水扁貪瀆形象的新聞框架。至於民生新聞部分,駐點記者對三聚氰胺毒奶粉、高雄世運、台北聽奧、美國帶骨牛肉進口台灣等議題未見著墨,則可發現駐點記者迴避報導台灣主權、涉外事務的新聞框架。 本研究認為,中國在台駐點記者報導新聞未能完全反映真實台灣,即使放寬管制採訪地域,也未見駐點記者採訪新聞的觸角積極伸往台北市以外的台灣其他地區,仍未將真實的台灣現狀,透過報導傳達給中國大陸的民眾。建議政府可考量加強對中國在台駐點媒體公關作為,遇有重大新聞事件,立即針對駐點記者召開記者會,提供詳盡新聞資訊;配合政府發展觀光政策,密集安排駐點記者採訪報導台灣具有潛力觀光景點;因應國際重大事件,則機動對駐點記者召開記者會,明確說明台灣政府立場,以更進一步落實政府開放中國記者來台駐點採訪政策的初衷。

Page generated in 0.02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