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布寧「藝術哲學三部曲」的敘事研究 / Narrative study on I. A. Bunin's "Artistic-philosophical Trilogy"

王鵬, Wang, Paul P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俄國作家伊凡‧布寧(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 1870-1953)的《兄弟們》(Братья, 1914)、《從舊金山來的先生》(Господин из Сан-Фраициско, 1915)以及《阿強的夢》(Сны Чанга, 1916),被稱為「藝術哲學三部曲」。 / 論文作者從傳記相關資料以及小說的內容推論,這三篇作品雖然都有死亡情節(或死亡主題),然而作品主旨卻在於探討生命,亦即布寧的死亡詩學著眼於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作者將透過分析小說的藝術形式,指出對比辯證是作家「言說不可言傳之物」的敘事策略,作品以此呈現難以窮盡的人生道理。 / 作者首先以文本分析法、細讀法、敘事話語分析與敘事時間分析等途徑,說明對比形式是這組作品的共通特點,在陳述各種類型的重複與對比之後,將說明此一形式具有強化作品主題的敘事功能。 / 接著,論文作者指出三篇小說的細節描寫具有「忠於視覺生理現象」的特點:布寧描寫的是「所見」,而非「所知」。此外,這個部分也將說明包括「動態性」、「精確性」在內的幾項文字藝術特徵,並論述這些細節描寫在小說裡發揮如下的功能:作家透過具有動態影像特徵的敘事,導引讀者的關注焦點,這些敘事內容本身即隱含作家意旨;而忠實反映視覺生理的、精確的細節描寫,能夠讓讀者在感同身受的基礎上,把信任感延伸至作品的內容,作家藉此達到加強作品藝術效果的目的。 / 這組作品的共同形式基礎在於對比,論文最後也將以對比的形式呈現作品的重要內容──存在的多重矛盾,並總結這組小說的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之間的對應關係。

Page generated in 0.02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