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1
  • 1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以美濃鎮為例

廖桂敏, Liao Kuei-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民國六○年代中期起台灣面臨國族認同和政治權力的對峙、產業結構轉型的壓力、地方傳統文化流逝及傳承的焦慮等相互糾結之危機,政府首先於文化政策角度回應,「社區總體營造」即是政府自民國八十三年起大力推動的因應政策,此一政策之重要核心為「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之操作,為地方提供積極支持「社區總體營造」的經濟誘因,相關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亦陸續推出;近年來,台灣面臨資本全球化更劇烈的社會轉型壓力,政府更積極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民國九十一年自行政院游錫堃內閣就任後,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為施政主軸,其中將「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列為重點之一,並加重以地方文化結合產業發展面向切入社區營造工作,彰顯出地方文化產業的推動為我國政府現階段為地方文化再發展、振興地方經濟,以提昇國家競爭力的重點工作。 在此一政策發展下,值得探究地方文化產業為一種以地方文化為基底之產業發展形態,然經濟成長之一元化慣性追求一直是台灣過去發展軌跡的主要思維模式,因此疑慮這樣之思維下,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是否會本末倒置以經濟效益為最主要、甚至為單一之指標及考量,或以觀光客人數為發展鑑定指標,而致使在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的同時會犧牲其環境生態、生活品質,甚或戕害地方原有文化資產,而不利文化主體性之落實。而各別地域之間因具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及環境條件,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內涵也必然因地域而異,而有多元而複雜的呈現。據此,本文研究目的乃嘗試對單一地域-美濃鎮之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現況做一清楚的描述、記錄及建構其走向,分析此一發展下是否呼應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理念,對地方經濟及文化層面上的衝擊為何,以及挖掘所面臨之阻力及困境,據以提出值得批判與檢討的策略及定位,期能對個案地方文化產業之推動產生影響力及應用性,並為台灣地方永續發展提供可能的方向與借鏡。 在章節安排上,本文共分為六章,茲將其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文獻檢閱、研究架構與流程、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作為後續各章節研究導引之基礎。 第二章 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理念與脈絡 論述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理論面,以及政策面興起與開展之歷史脈絡。第一節析論地方文化產業之意涵並釐清其推動之價值,以利本文後續個案實踐情形之解讀;第二節闡釋我國地方文化產業相關政策在如何之歷史時勢下興起與開展;第三節彙整歸納行政體系就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所提出之相關政策之歷史回顧及現況,以有助了解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在整體政府施政所處的位置。 第三章 個案分析(一)-美濃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背景與歷史時勢 論述個案在地方文化產業上之發展背景與發展之歷史機緣與因素。第一節就美濃鎮歷史地理及產業發展背景作一交代,以期對美濃鎮有一基本之認識,並明瞭近年來在產業發展上所面臨之問題;第二節闡述文化認同乃支撐地方文化產業永續發展之基底,美濃鎮至今一甲子菸葉種作所蘊含之集體記憶,以及經歷長達七、八年之反水庫運動,地方文化質素被提煉出而建構再生具有集體性象徵與文化認同符號之脈絡;第三節闡述美濃鎮觀光發展之優勢,以及地方基於延續與提升此一既有優勢而納入反水庫運動之訴求中,建構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願景之此一發展脈絡。 第四章 個案分析(二)-美濃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文化經濟分析 論述地方文化產業之理念在美濃鎮是否啟動與啟動後之實踐情形。由第一至三節分別就美濃鎮發展文化觀光、舉辦文化活動、經營傳統及特色產業之發展脈絡、呈現之樣貌做一描述與記錄,以及探析此一發展下對地方經濟及文化層面上之衝擊。此外,地方整體景觀風貌的營造、相關措施,以及產業體系之良性互動與整合下,方能強化整體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第四節就此加以闡述,以明美濃鎮整體發展地方文化產業之條件及面臨之侷限性。 第五章 個案分析(三)-美濃鎮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主體分析 美濃鎮未來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未必能循著第四章所建構之軌跡邁進,因美濃鎮各主要權力集團人際網絡之互動關係及既有資源之運用,決定了美濃鎮為何、如何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的基本策略與樣貌。據此,本文第五章就美濃鎮公所、農會,以及非營利組織之間的人際網絡互動關係及既有資源運用情形做一探討,以明美濃鎮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主體,方有助於釐清未來美濃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可能走向。 第六章 結論 就前述各章節之論述總其成歸納結論。第一節歸納出研究發現;第二節就研究發現提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策略與定位,並可作為後續研究之面向。
2

新版高中英文教科書文化內涵分析及探討 / A Cultural Content Evaluation o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向玉珍, Hsiang, Yu-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旨在分析及探討遠東及龍騰出版社2006年9月所出版之高中英文教科書(第一冊至第三冊)的文化內涵,所使用的評量依據有二個。一為Moran的cultural knowings framework,其中評量的項目包含了文化內容、文化活動及文化學習結果。除此之外,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英文」課程綱要(2004年8月31日頒布)中的文化涵養與世界觀之基本能力和進階能力亦為另一評量依據。 本研究的結果總結如下: (1)這兩套教科書所提到的文化以英美文化居多,此種偏向某特定地區文化(culture-specific)的教學,並不符合當今外語教學界所盛行的culture-general教學或 transcultural教學。(2)這兩套教科書中,大部份的文化教學只是「事實呈現」(facts-only) ,幾乎沒有觸及文化觀點及自我文化覺醒。(3)在這兩套教科書中,只有不到12%的活動與文化學習有關。此外,大部份的文化活動目的為收集資料及發展某些文化技能,幾乎沒有論及到發現原因和自我文化覺醒。(4)根據前三項結果,推論出只研讀這兩套教科書的學生可能並沒有成功的文化學習經驗。(5) 這二套英文教科書達到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英文」課程綱要之大部份文化指標。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英文教師、師資培育機構、教科書編輯及出版社提出數點建議。 / Abstract This study first analyzes the cultural load of New Far East and Lungteng sets of English textbooks (from volume 1 to volume 3) based on Moran’s (2001) cultural knowings framework—content,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addition, each lesson in both sets is examined with the cultural objectives in English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issued in 2004 to see if each lesson in both sets achieves all of the cultural objectiv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foreign cultures mentioned in both New Far East and Lungteng sets of textbooks focus on American and British cultures. This kind of cul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does not follow the current trend of culture-general understanding or the transcultural approach in the world. (2) Most of the cultural content in both sets is just “facts-only” information, hardly touching the concepts of cultural practices, 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self-awareness. (3) Less than 12% of the activities in both sets are related to cultural instruction. Additionally,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center on gathering information and developing skills, rarely on discovering explanations and self-reflection. (4)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ults, it seems that students solely using the two sets of English textbooks are not likely to have a successful cultural learning experience. (5) New Far East and Lungteng sets of English textbooks (from volume 1 to volume 3) achieve most of the cultural objectives in English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Page generated in 0.02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