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以美濃鎮為例

廖桂敏, Liao Kuei-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民國六○年代中期起台灣面臨國族認同和政治權力的對峙、產業結構轉型的壓力、地方傳統文化流逝及傳承的焦慮等相互糾結之危機,政府首先於文化政策角度回應,「社區總體營造」即是政府自民國八十三年起大力推動的因應政策,此一政策之重要核心為「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之操作,為地方提供積極支持「社區總體營造」的經濟誘因,相關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亦陸續推出;近年來,台灣面臨資本全球化更劇烈的社會轉型壓力,政府更積極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民國九十一年自行政院游錫堃內閣就任後,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為施政主軸,其中將「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列為重點之一,並加重以地方文化結合產業發展面向切入社區營造工作,彰顯出地方文化產業的推動為我國政府現階段為地方文化再發展、振興地方經濟,以提昇國家競爭力的重點工作。 在此一政策發展下,值得探究地方文化產業為一種以地方文化為基底之產業發展形態,然經濟成長之一元化慣性追求一直是台灣過去發展軌跡的主要思維模式,因此疑慮這樣之思維下,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是否會本末倒置以經濟效益為最主要、甚至為單一之指標及考量,或以觀光客人數為發展鑑定指標,而致使在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的同時會犧牲其環境生態、生活品質,甚或戕害地方原有文化資產,而不利文化主體性之落實。而各別地域之間因具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及環境條件,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內涵也必然因地域而異,而有多元而複雜的呈現。據此,本文研究目的乃嘗試對單一地域-美濃鎮之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現況做一清楚的描述、記錄及建構其走向,分析此一發展下是否呼應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理念,對地方經濟及文化層面上的衝擊為何,以及挖掘所面臨之阻力及困境,據以提出值得批判與檢討的策略及定位,期能對個案地方文化產業之推動產生影響力及應用性,並為台灣地方永續發展提供可能的方向與借鏡。 在章節安排上,本文共分為六章,茲將其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文獻檢閱、研究架構與流程、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作為後續各章節研究導引之基礎。 第二章 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理念與脈絡 論述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理論面,以及政策面興起與開展之歷史脈絡。第一節析論地方文化產業之意涵並釐清其推動之價值,以利本文後續個案實踐情形之解讀;第二節闡釋我國地方文化產業相關政策在如何之歷史時勢下興起與開展;第三節彙整歸納行政體系就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所提出之相關政策之歷史回顧及現況,以有助了解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在整體政府施政所處的位置。 第三章 個案分析(一)-美濃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背景與歷史時勢 論述個案在地方文化產業上之發展背景與發展之歷史機緣與因素。第一節就美濃鎮歷史地理及產業發展背景作一交代,以期對美濃鎮有一基本之認識,並明瞭近年來在產業發展上所面臨之問題;第二節闡述文化認同乃支撐地方文化產業永續發展之基底,美濃鎮至今一甲子菸葉種作所蘊含之集體記憶,以及經歷長達七、八年之反水庫運動,地方文化質素被提煉出而建構再生具有集體性象徵與文化認同符號之脈絡;第三節闡述美濃鎮觀光發展之優勢,以及地方基於延續與提升此一既有優勢而納入反水庫運動之訴求中,建構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願景之此一發展脈絡。 第四章 個案分析(二)-美濃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文化經濟分析 論述地方文化產業之理念在美濃鎮是否啟動與啟動後之實踐情形。由第一至三節分別就美濃鎮發展文化觀光、舉辦文化活動、經營傳統及特色產業之發展脈絡、呈現之樣貌做一描述與記錄,以及探析此一發展下對地方經濟及文化層面上之衝擊。此外,地方整體景觀風貌的營造、相關措施,以及產業體系之良性互動與整合下,方能強化整體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第四節就此加以闡述,以明美濃鎮整體發展地方文化產業之條件及面臨之侷限性。 第五章 個案分析(三)-美濃鎮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主體分析 美濃鎮未來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未必能循著第四章所建構之軌跡邁進,因美濃鎮各主要權力集團人際網絡之互動關係及既有資源之運用,決定了美濃鎮為何、如何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的基本策略與樣貌。據此,本文第五章就美濃鎮公所、農會,以及非營利組織之間的人際網絡互動關係及既有資源運用情形做一探討,以明美濃鎮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主體,方有助於釐清未來美濃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可能走向。 第六章 結論 就前述各章節之論述總其成歸納結論。第一節歸納出研究發現;第二節就研究發現提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策略與定位,並可作為後續研究之面向。
2

族群認同下的社區傳播--以美濃反水庫運動論述為研究脈絡

林福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區的特質和傳播的過程,兩者相似程度甚高,本研究將社區視為研究場域,藉此探索傳播的本質和運作方式。其目的之一,是認為傳播和社區的認同有密切的關聯,因而想從中找到關聯的性質;之二則是相信在社區情境中,可以從更多元而深刻的面向發掘並探討傳播的基本意義。 本研究的脈絡「美濃反水庫運動」,是高雄縣美濃鎮的鎮民因為反對政府的美濃水庫興建案,自民國八十一年開始發動的族群社區抗爭運動。本研究採用運動發動者所使用的論述主題,根據「共識動員」的理論架構分析之,再對照美濃此一客家族群社區原本具備對自身的認同,來檢視上述兩者之間的關係:一、美濃既有的族群認同在論述中如何被呈現;二、在訊息傳播的過程中,認同的意識和機制如何影響運動策略。而經由分析得到的結果,以傳播的角度來觀視,呈現了什麼樣的意義?發掘了什麼過去所末見的觀點? 本研究發現,在一個族群社區中,當發生涉及集體利益的公共議題、攸關族群的存續時,社區應對的機制和過程中,因為祖裔連帶、共同經驗和集體記憶所形成的認同感,往往會成為集結協志力量所動員的主要資源。在美濃反水庫運動的案例中,族群的認同,在整個訊息傳布的過程中,成為論述生產的核心基調。 其次,由於客家族群象徵符號的密集運作,運動的意義已經超越維護性命身家財產安全的現實層次,提升為族群傳統和歷史文化保衛的集體形上意義,召喚出心中對所屬族群和社區共同利益的認同,建構起對社會真實新的認知。 在一個社區內,認同的形塑過程其實也就是傳播的運作過程。人們從社區中吸收和攫取文他特質以形成集體共識,就是透過傳播的機制,藉由符號的傳遞與互動而漸次形成。而每一個成員的活動,也經由轉換成各類象徵符號,傳遞和儲存在社區的集體記隱之中,並形成新的認同。 本研究希望藉由本土的實例研究,開始深刻思索社區傳播此一取向在傳播研究中可以強化既有成果的地方,做為未來進一步研究的紮實基礎,從中累積經驗和論述,逐步建立起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關鍵字:社區傳播、社區、美濃鎮、美濃反水庫運動、社區認同、族群認同、共識動員、社會運動、文本分析、客家、意義建構

Page generated in 0.02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