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產品技術發展的介面管理監視器產業實案研討 / Research of Interface Management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n Monitor Industry吳鴻志, Wu, Hung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行銷/研發/製造三部門之間的互動影響新產品研發的績效,從眾多文獻的實證研究看來已是無庸置疑的事。本研究以五家具代表性的監視器個案公司從橫斷面做單一產業的研究,希望能對行銷/研發、研發/製造之間的互動與新產品研發績效關係做比較精確的描述。
本研究對成功新產品發展的定義為:(1)產品規格定位正確,上市後能廣被市場接受。(2)產品可靠度良好,沒有品質問題。(3)產品材料成本及製造成本低於同級競爭者。
本研究從個案廠商在行銷/研發及研發/製造介面上的作為,並比較觀察其新產品發展績效,發展出四項命題建構:
1. 當研發與行銷的互動內容,以產品技術為主時,則其互動程度愈高,其新產品發展績效較佳;而不以產品技術為主時,則其互動程度,與新產品發展績效無顯著差異。
2. 當企業業務型態偏重於OEM/ODM時,研發與行銷之間的互動,由研發部門主導時,其新產品發展績效較佳。而當企業業務型態偏重於自有品牌(Own Brand Manufacturing)的銷售時,研發與行銷之間的互動,由行銷部門主導時,其新產品發展績效較佳。
3. 當研發與製造的組織地位與技術能力相當時,研發與製造的互動方式,採同步作業方式較採順序作業方式,其新產品發展績效較佳。
4. 製造對研發的逆向溝通(製程技術的擴散)程度愈高,則新產品發展績效較佳。
本研究並根據命題內容對實務上的運作提出三點建議:(1)藉著將技術人員調往行銷部來提升行銷人員技術專業知識的程度,以加強研發/行銷人員在新產品研發中,基於技術內容的互動水準。(2)提升生技的地位和技術層次使之能達到研發部的水準。(3)以雙向性的互動關係來看待研發/製造的關係。研發對製造的技術移轉固然重要,製造對研發的回饋,對新產品研發的可製性(Manufacturability)也有很大的幫助。
|
2 |
監視器產業技術策略之研究 / Research of Technology Strategy on Monitor Industry徐永道, Hsu, Yung Daw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技術策略(Technology Strategy)大約是從1970年代起才開始被考慮,並被當作公司整體策略的一部份。在此之前技術策略只是被當做R&D活動的一部份。
監視器產業是資訊硬體工業的一項。從1981年起監視器產業一直都是以高速成長的科技產業。本研究是以個案研究方式來探討台灣此一從零到世界第一產業的廠商在各技術策略構面上的作為,做一個橫斷面的研究。
本研究以產品技術能力、製程技術能力、研發/製造功能之耦合、競爭時機、技術來源等五個構面來描述技術策略,以領導者和追隨者劃分經營者技術策略意向的類型。然後從中導引出三個命題建構:
(1)在部門功能耦合上,採研發/製造並重者其新產品研發的績效較高;而採重研發輕製造者其新產品研發績效較低。(2)企業產品技術的來源,採多元化方式者,其新產品研發績效較高;而採單純化方式者,其新產品研發績效較低。(3)企業的製程技術能力採內部發展累積經驗為主者,其新產品研發績效較高。而不強調內部發展順其自然形成者其新產品研發績效較低。
本研究並以本產業為實例,對管理實務提出三項建議:(1)給予研發和製造同等的重視(2)注重內部製程技術能力的培養(3)尋求可能途徑以取得產品技術
|
Page generated in 0.017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