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原住民族語振興運動--環繞族語能力認證考試的分析

陳誼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教育部為因應族語師資恐將不足的窘況,在2001年委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負責原住民族語師資的甄選工作。雖然,以族語師資的甄選為起初的目的,不過,在行政院原民會欲振興族語的積極行動,以及政大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推展中心朝族語運動的規劃企圖之下,首屆的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考試,不僅促使了近三千名考生投入此號召,也讓族語的體質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檢視,並鼓動原住民社會開始重視族語的風潮。本論文即在檢視此次的族與運動,究竟對原住民族及族語造成了何種改變,而其影響之程度與層面又為何? 筆者以參與觀察為主要研究途徑,輔以第一手取得的試務文件、會議記錄及考生資料等,試圖以認證之命題、達成族語書寫系統之共識、三種認證管道之考生表現、小族語言振興之狀況等面向,於資料中耙梳出相關的討論片段;並整理龐大的考生資料,據統計所呈現的數據來探討考生表現的趨向,作為檢證振興運動表現,以及進一步論證的有力基礎。同時也針對族語認證委員,進行深度訪談,以參與者、宣傳者、抑或懷抱振興族語使命者等等人物的訪談,累積平實而生動的素材,是為論述的重要佐證基礎。 第一章的撰寫軸線,乃先針對語言政策的背景進行討論,由政策面切入,陳述國家語言政策形成語言強弱不平的現象,並對原住民族語使用情形加以描述,檢討國語政策所造成的族語流失狀況。第二章則是具體呈現族語振興運動的展開過程,由認證委員的參與即討論是提的經過,深度的呈現出推動認證考試的前置作業如何改造族語的體質,促使族語進入標準化、統一化、文字化的階段。第三章擬以認證執行後的成果,亦即考生的取向、成績表現,討論族語的振興是否有出現正向的效應。藉由通過狀況與考生背景分析,觀察小族語言在認證前後的變化,並試圖提供證據上的支持。在第四章,則是統計四屆考生通過的情形,並比較各屆參與人數的漲跌狀況,以各族語的參與程度與書寫系統的問題,作為本章討論的基礎。 在歸納本論四章的論述之後,筆者以為政大在推動族語認證考試的行動策略,是促使族語振興的理念得以實踐的重要關鍵,無論是對於族語的文字化、統一化、標準化等條件的建立、將原住民族語分類成38種話的考量、建議補助召開族語研習班進行書寫系統的教學、認證海報繪製的創意、考試管道與模式的建制、書寫系統達成共識、考前提供族語練習題等,皆為一場成功的考試建立穩固的基礎。在本論文中筆者也發現,經過一次大型的族語能力的檢測,不僅赤裸展現出來小族語言瀕危的現象,但也因此看出小族人士們是如何為振興族語付出行動;然而,藉由年齡層、居住地、職業等面向的資料分析,也再次的驗證了族語往低年齡弱化的情形,以及完整的分析了考生的取向分布,讓我們能夠更深一層的了解考生的狀況。 族語認證考試共辦理了四屆,為了能將四屆考試的成就與差異也併入討論,筆者嘗試藉由歷屆考生人數的統計,希望能在數字呈現上,提供一個整貌來探討此一政策的推動成效。 第五屆的族語能力認證考試並未如期辦理,也可能表示著族語能力認證的階段性任務已告一個階段,本論文的出爐,希望能讓此項視為族語振興運動的核心工程,提供一個深入觀察紀錄與研究分析論述。而首屆族語認證在民族學式的思考與規劃之下,不負期待的為族語振興運動立下一個里程碑,其所建立的初步成果,也帶動運動的風潮,為之後的三屆建立起穩固的基礎,不過,如何讓此波行動能持續加溫,是未來應再努力的方向。

Page generated in 0.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