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論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文學的哥德傳統-發展、類型、流變 / The gothic tradi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Russian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ype and transformation.

何瑄, Ho, 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文學中哥德傳統的影響與流變。哥德體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最初發源於十八世紀的英國,在十九世紀初傳入俄國。哥德體充滿幻想性,探討人性善惡和細膩的心理描寫等元素,皆對俄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文主要舉出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文學中深受西方哥德小說影響的代表作家及作品,透過分析文本蘊含的哥德元素,探討哥德體對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文學的影響,以及此一體裁在俄國的發展與演變。 緒論一章主要提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回顧、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限制及研究框架,並加以說明。本論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討西方的哥德體傳統;第二章詳述哥德體進入俄國的文化背景,討論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哥德文學的發展概況;第三章討論馬林斯基(А. А. Бестужев-Марлинский, 1797-1837)與「歷史哥德小說」的演變,分析其代表作〈裝甲騎士〉(Латник, 1831)蘊含的哥德元素與作家的革新處;第四章討論普希金(А. С. Пушкин, 1799-1837)與「諧擬哥德小說」的演變,以〈棺材商人〉(Гробовщик, 1830)與〈黑桃皇后〉(Пиковая Дама, 1834)為分析文本,探討其中的諧擬哥德元素與背後的社會意識;第五章以哥德文學傳統角度出發,分析果戈理(Н. В. Гоголь, 1809-1852)《迪坎卡近鄉夜話》(Вечера на хуторе близ Диканьки, 1831-1832)與《彼得堡故事集》(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中的幻想元素;結論歸納哥德體進入俄國後的發展、演變與作家脈絡。
2

從語言文化學視角論俄羅斯飲食之民族特色(以普希金作品為例) / 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й анализ русских кулинарных пристрастий в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ом аспекте (На пример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 А. С. Пушкина)

林柏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飲食除了作為人類維生的基本需求,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一環。甚至隨著人類經濟的發展與文化的提升,飲食已由維生的基本需求與口腹之欲的滿足,更發展到社交、禮儀、養身、修心之美學境界。俄羅斯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隨著歷史的演進,飲食文化雖然不斷在變遷,也保存不少固有傳統。因此,本論文結合文化與語言的知識,從宏觀角度論述出俄羅斯民族之飲食美學觀。在文化面,本論文將介紹影響俄羅斯飲食文化之形成的地理條件和歷史發展。在語言方面,我們將飲食相關的俄語用語(諺語、俗語、成語、詞組等)與普希金作品有關飲食場景的部分討論,整理並歸納出俄羅斯飲食的民族特色。

Page generated in 0.01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