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書評發展史:1972-2000

巫維珍, Wu, Wei 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自1972年《書評書目》創刊以來,已有20種以上專門書評專欄或 刊物,但書評研究相當罕見,本文以回顧英美書評史為線索,希冀理清台灣書評發展的脈絡。就英美書評史而言,18世紀,英國書評雜誌開始萌芽,當時的書評具有規範力量,藉由新書評介定義社會階級的流動,19世紀,書評雜誌進一步含有解釋思潮,以及指引社會大眾的功能,至《紐約時報書評版》創刊,20世紀的書評走向新聞化,「書即是新聞」成為書評領域的新觀點。 本文以《書評書目》、《文訊》、《新書月刊》、《聯合文學》、《開卷》、《讀書人》、《中央閱讀》、《讀書生活》、《誠品閱讀》、《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書評》為研究對象,採用內容分析及深度訪談法。研究結果指出,台灣書評的發展有下列趨勢:   一,70年代以前,報紙已有出版與讀書版面,也有評論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的書評專欄,但「評書」不是當時此類版面的主要目的,而是做為中介,提供作家與讀者交流讀書心得的園地,當時的評論作品以文學書為主。   二,1972年《書評書目》創刊以後,書評有了專門刊載的園地,書評領域開始發展,編輯試圖引起讀者的興趣,帶領讀者進入書評的領域,當時亦以文學書評為主。80年代中期以後,與排行榜抗衡,新興書評刊物嘗試建立新的書籍評價體制,囊括更多樣書種,從文學、自然、歷史,到社會科學,並邀作家學者選書,欲導引讀者的閱讀品味,建立書評領域新的閱讀風潮。   三,學者加入書評領域,帶來新的書評寫作方式,作家與學者成為台灣書評寫作的主要人力,同時,作家學者也制度性的參與選書過程。書評刊物有相當大比例依據作家學者的判斷,為讀者選書評書,作家學者對書評刊物的選書標準與評書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力,在規範讀者的閱讀活動方面,樹立了排行榜之外獨有的標準。   四,書評具有評論的功用,也具有資訊通報的性質,80年代以前,《書評書目》、《文訊》、《新書月刊》皆以書目或提要提供讀者資訊,為出版社與讀者服務,報紙書評版面出現,出版與讀書新聞的專題報導成為書評刊物的一部分,書評刊物從新聞的角度處理圖書出版業議題,長期報導出版與讀書新聞,繼刊登書目之後,新聞是書評刊物連繫出版社與讀者的另一方式,從18世紀英國書評雜誌摘錄新書內容,至美國《紐約時報書評》以書為新聞,台灣書評發展的歷程大抵相似。

Page generated in 0.02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