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論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文學的哥德傳統-發展、類型、流變 / The gothic tradi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Russian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ype and transformation.何瑄, Ho, 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文學中哥德傳統的影響與流變。哥德體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最初發源於十八世紀的英國,在十九世紀初傳入俄國。哥德體充滿幻想性,探討人性善惡和細膩的心理描寫等元素,皆對俄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文主要舉出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文學中深受西方哥德小說影響的代表作家及作品,透過分析文本蘊含的哥德元素,探討哥德體對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文學的影響,以及此一體裁在俄國的發展與演變。
緒論一章主要提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回顧、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限制及研究框架,並加以說明。本論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討西方的哥德體傳統;第二章詳述哥德體進入俄國的文化背景,討論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哥德文學的發展概況;第三章討論馬林斯基(А. А. Бестужев-Марлинский, 1797-1837)與「歷史哥德小說」的演變,分析其代表作〈裝甲騎士〉(Латник, 1831)蘊含的哥德元素與作家的革新處;第四章討論普希金(А. С. Пушкин, 1799-1837)與「諧擬哥德小說」的演變,以〈棺材商人〉(Гробовщик, 1830)與〈黑桃皇后〉(Пиковая Дама, 1834)為分析文本,探討其中的諧擬哥德元素與背後的社會意識;第五章以哥德文學傳統角度出發,分析果戈理(Н. В. Гоголь, 1809-1852)《迪坎卡近鄉夜話》(Вечера на хуторе близ Диканьки, 1831-1832)與《彼得堡故事集》(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中的幻想元素;結論歸納哥德體進入俄國後的發展、演變與作家脈絡。
|
2 |
果戈理《狄康卡近鄉夜話》之神話境域 / The Mythological World in Nikolai Gogol's "Evenings on a Farm near Dikanka"陳怡錚, Chen,Yi-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探討果戈理早期浪漫主義作品《狄康卡近鄉夜話》中的東斯拉夫神話成分與題材,其神話成分屬「下層神話」或謂「魔鬼學」的領域,由於這些神話成分在故事中絕大部分扮演「惡」的載體,因此論文從作家個人對「惡」感受的生成切入,逐步剖析作家與「惡」爭鬥的歷程,進而延伸探討作品所傳達的善惡觀。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途徑、方法及限制、文獻評論、研究架構;第二章介紹東斯拉夫神話的緣起、發展、特色及研究情形;第三章則是對果戈理及《狄康卡近鄉夜話》這部作品進行分析、評介;第四章探討果戈理如何在《狄康卡近鄉夜話》中詮釋東斯拉夫神話的成分和題材,如何營造出《狄康卡近鄉夜話》中引人入勝的神話境域,又如何透過這些虛構的神話角色來體現人性中的善惡特質,傳達作者本身甚至擴及整個民族對善惡二元論的看法;第五章則為結論。
|
Page generated in 0.026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