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十一至十三世紀蒙古氏族制度之研究

簡俊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蒙古族興起於漠北,由於地理與自然環境之限制,社會生活祇得沿襲古來北方游牧民族一鬼方、玁狁、匈奴、突厥、室韋……等諸族之傳統生活習俗,依然過著草原游牧、狩獵生活。其與南方農業定居民族,生活不同,習俗互異,無形中即產生些許隔閡。加以蒙古初無文字記載,直到成吉思汗命塔塔統阿以畏吾兒字母教蒙古諸王及諸皇子研習後,始知文字之用處。如是之故,成吉思汗以前之蒙古史實,中西學者論著不豐,故祇能從斷簡殘篇中略知一二。至若成吉思汗以後之史實,則中西學者咸以成吉思汗有生之年所作所為,作為蒙古史料之標準。因資料有限,本論文以孛兒只斤族為主。 本篇論文資料來源,大抵以姚從吾教授譯註,札奇斯欽教授校補之「蒙古秘史」作藍本,證之以李文田氏注及,陳彬龢氏選註之「元朝秘史」,再輔以「元史」,「新元史」,張興唐、烏占坤二氏合譯之「蒙古社會制度史」……等諸參考書,將資料先加以分類,然後再以歸納法,歸納入各章節,匯集整理以成。 於搜集有關十一至十三世紀蒙古氏族制度之資料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一事實,就是以中文專門記載蒙古社會制度之書籍,少之又少。外文書籍又以記載明、清時期之蒙古社會制度為多。因此,搜集資料之過程,委實煞費周章。茲將本論文之內涵略述於下: 第一章導論。第一節蒙古族之歷史背景,乃敘述蒙古族起源之諸種說法,並加以引證、評論之。第二節蒙古族之生態環境。因一般人對北方游牧民族社會生活(包括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一知半解,而誤認北方游牧民族為「異族」之心理鄙視之。故本節之論述,乃針對此誤會而發,好讓人瞭解他們的生活,並不比農業社會生活落後;他們之所以如此,實因「環境所逼,勢所必然。」 第二章氏族制度。第一節討論氏族制度結構之特質。第二節探討氏族長之產生、稱號及職責。第三節以新元史所載蒙古「尼而倫派」(註一)與「都而魯斤派」(註二)諸氏族名稱為主,繪表格圖示蒙古秘史、補元史氏族表、多桑蒙古史、輟耕錄、拉施特史集等書所載諸氏族(或部族)譯稱之異同。 第三章氏族制度與社會文化之關係。第一節至第六節依次敘述氏族在婚姻,親族,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祭祀等社會文化方面之關係。另外,有關法律制裁方面,氏族制度時,強有力氏族長所言,即代表本氏族之法律,具有絕對約束力量(成吉思汗之大札撒Yehe Jasagh即是)。在本章雖未另立一章討論法律制裁,然散見於二、三、五、六節之中。 第四章氏族之聯合與氏族制度之解體。第一節敘述草原國家形成之原因,綠於氏族間為了政治、經濟、軍事....等諸種目的,而願彼此互相聯合在一起,終於釀成草原國家之雛型。第二節敘述成吉思汗於十三世紀初年統一蒙古本部,大行分對,因此,改變了十一世紀以來之氏族制度,進入對建制度社會。第三節簡述封建制度自古迄今之共通性不是一是符號一賞賜名號,土封土地,分賦等。第四節比較封建制度興氏族制度在社會文化方面之相異點,並略述封建制度之影響結果。 筆者才疏學淺,祇因本著對民族學、社會學方面之興趣,竟不揣翦陋,擬定比一難題為題目,多所疏漏之處,自不難逆料;筆者謹以一顆赤誠之心,伏乞諸位方家吝賜教為禱!! 本論文得以如期完成,首先得感謝指導教授唐屹老師,不辭煩勞,殷勤教誨之恩。同時,於寫作過程中,承蒙周老師昆田。哈勘老師楚倫,阮老師昌銳,包克老師,何講師美妍及諸位師長給予莫大之幫助,在此一併致敬十二萬分謝忱。

Page generated in 0.018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