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核四廠決策過程之研究:效用模式之分析

劉文永, Liu, Wen-Y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治活動是各個團體之間針對相關政策議題競爭的活動,現代民主政治的特徵之一,就是民間社會團體不再墨守既定的社會秩序,勇於向權威性政府提出合乎其利益之要求,或拒絕敵對團體的相反主張,並透過種種活動,欲影響政府決策。因之,政治不折不扣正是一場團體之間競爭與牽制的「遊戲」。假定政府決策是團體之間競爭之結果,每個團體欲求最終之勝利,必動員其可運用之資源,採取有效之策略,爭取最有利的優勢,以期決策符合其最大利益。隨著政治民主化的腳步逐漸加快,民間社會團體掙脫禁錮已久的束縛,展現日益生動鮮活的社會力,為國內政治活動平添幾許色彩。 本文從效用模式的觀點探討台電公司與反核團體之間,針對核能四廠建廠政策議題之互動關係,一方面論述雙方贊成與反對之主張及爭議過程;另一方面則檢視雙方在彼此相對的前提下,欲求最終勝利,所採取的種種策略與活動。 由個案分析中了解,行政院及經濟部在決定台電公司增建核四廠時,事先既未體察民意,讓民眾有參與的機會,面對社會各界反對聲浪又未能有適當回顧,而遭致更多的爭議,逼使台電核四廠計劃不得不於七十四年五月暫緩實施,並延宕至今。此一結果不僅顯示政府決策的缺失,更彰顯出民間團體制衡與監督的力量。因之,為達成政策效果,提高民眾順服程度,制訂一套規範政府決策過程的「行政程序法」為當務之急,唯有讓民眾參與、積極溝通、努力協調,方能確保政策實質內容之公平有效。

Page generated in 0.01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