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水權交易制度理論與實際 /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ater Markets

戴雅明, Dai, Ya 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水資源多年來供不應求的問題,由於供給面管理已面臨瓶頸,不得不尋求以強調經濟誘因,效率使用為理念的需求面管理。水權交易制度是需求面管理政策中最符合價格機能運作的制度,本文由臺灣的水資源財產權演進的歷史,以及理論模型的推導,加上既有文獻的探討,和國外施行的經驗,認為此制度確實可行。它的優點是讓用水者面對真實的機會成本,可以增加用水效率,除此之外,還可分散缺水風險,使分配更具彈性,反應留川使用效益的公共價值,並且可以顧及公平性和增進整體社會福利。雖然此制度有其缺陷,但是藉制度的設計,政府適當的管制,應可克服這些問題。   國內現行的水利法不允許水權自由交易,其中充滿政府管制色彩。在制定之初幾乎不顧及經濟法則,但是隨著由供需主導的經濟力量,例如嘉南平原水權之爭,已迫使水利法的修正,允許需由政府核准的附帶補償的移轉,這新增條文的精神已離自由交易不遠。不過由各種跡象顯示,政府對水資源的管理態度將更強調對水資源調配的主控權,但是此主控權的行使,四十年以來一直拋不開各種包袱,在未來也很難相信主管機關能做到社會最適的調配。   本文所提出的理論模型,是為了做政策上的選擇。參考Baumol and Oates(1988),徐世勳(民國80年),蕭代基(民國81年)等的模型架構,將留川及離川使用交互影響的關係,以及污染排放因素模型化。並討論在確定及不確定下的政策選擇,比較Pareto最適條件及市場均衡條件,在水量方面,主要是是探討水權費及水權交易制度,在水質方面,比較污染排放稅和可轉讓污染染排放許可證。論文結果發現,在確定情況下,上述政策無差異。在供給函數不確定下,應採水權交易制度和污染排放稅。本文最後提出政策建議,以集水區地方自治組織,來輔助市場交易,以及外部效果內部化工作。本文目的除了在財產權歷史和理論上做進一步探討,也希望提供臺灣成立水權交易制度政策上的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