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mintháw ya minshpút? (做番抑是做人?)──邵族的祭祀體系與民族邊界簡史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邵族在政治上雖然得到了身分的認定,但是其傳統文化的保存、維護和傳承卻正面臨著極大的危機,甚至於連民族邊界都可能在逐步消弭模糊之中,本論文嘗試從現今邵族新舊交揉的祭儀體系中,分析它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也就是說在邵族最基底的祭儀文化當中,支撐邵族之所以為邵族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邵族」有別於「非邵族」的邊界,除了最無爭議的語言條件之外,在於他的「傳統祖靈信仰」,如果邵族能夠守住「民族宗教」裡「祖靈信仰」的部分,則邵族的民族邊界就可以清楚界定,亦即:邵族不致於由thaw(邵)變成shput(平地人)。
邵族的祖靈信仰在外部為具體化的「公媽籃」,而在內部則由「祀拜的方式和場域」衍生出家族認同和民族認同,經由「先生媽拜公媽籃」、「公領域和私領域交替祀拜」與「婚入者擔任pariqaz」的儀式,不斷地銘印邵族的「家族身分」與「民族身分」,傳統氏族結構的社會組織也因此得以經常加以確認並維繫,邵族的民族邊界於是突顯出來:邵族仍然是邵族,不會模糊了他與別族之間的界線。
傳統的祖靈信仰是邵族的民族邊界,足以區隔出邵族和其他民族的不同,而祖靈信仰的具體依托是「ulalaluan(公媽籃)」和shinshí(先生媽)」,前者是具體化的祖靈,後者是執行祖靈信仰的人,如果能妥善保護「ulalaluan(公媽籃)」和shinshí(先生媽)」的傳承,鞏固並且確保邵族的傳統祖靈信仰方式,則邵族的民族邊界就不虞有消失的可能。
|
Page generated in 0.02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