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日治時期台灣的防空 / Air Defense of Taiwan in Japan Ruled Period

范耿鈞, Fan,Geng J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防空可約略分積極與消極的防空,積極的防空指的是以軍事武力達到防空目的,也就是軍防空;而消極的防空是以民眾動員為主,因而稱為民防空,本篇論文探討的,即是與多數民眾切身相關的民防空。日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派遣人員前往歐洲學習新穎的航空與防空技術,而關東大地震的發生,不僅帶來的龐大人員財產損失,災後的情景也雷同歐洲城市遭受空襲後的樣貌,尤其日本屋舍多是以木材做為建築本體,火勢的延燒速度更是驚人,也促使日本政府加快防火與防空的腳步。 自九一八事件之後,日本帝國進入了所謂的十五年戰爭時期,防空相關法規的制定以及舉行各種防空相關演習是戰時體制下的特色,當時身為日本領土的臺灣,也承襲著日本防空的腳步,以應付日益繁重的防空事項。在戰爭末期面對盟軍的全面轟炸,不論是軍防空或者是民防空都無法應付持續不斷且龐大架次的空襲,疏散民眾已經成為臺灣總督府最後也是唯一的作法。當時總督府對於防空的宣導有相當多的途徑,除了各式的防空宣導途徑之外,防空團體的成立可看出執政當局試圖把全臺灣民眾納入防空體制所做的努力,而家庭防空群以婦女為主要成員的現象,也代表了日治末期人力資源不足的困境。 自1943年底開始,隨著日本軍隊的節節敗退以及喪失太平洋諸島嶼的控制權,臺灣遭受盟軍轟炸的頻率也越來越多,空襲已經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當中不得不面對的一部分。臺灣人民從一開始的恐慌到後期則是聽天由命,甚至是苦中作樂,皆充實反映了臺灣民眾遭到空襲的心路歷程,而無眼的炸彈以及戰爭的無情,卻淡化了臺灣人與日本人之間的隔閡,人性最初單純的關懷與援助也在猛烈的轟炸中顯露無遺。

Page generated in 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