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自營作業者勞動條件與權益之探討-以台北市便當販售業者為例 / 無邱嬿蓉, Ciou,Yan 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市場競爭,許多如批發、零售、餐飲等服務業出現大型化、連鎖體系化的現象,其結果似乎是使得經營傳統商家與店面的自營作業者受到越來越多的競爭壓力,其中自營作業發展情況甚少受到政府的重視。
整體而言,自營作業者自主權雖高,卻面臨更大市場環境的生存壓力,獨立工作的自營作業者沒有掌控市場的力量,常常得受到市場力量的支配,處於長期的事業危機感及風險,經常在勞動法令的保障範圍之外,經濟安全程度明顯較低。
本研究發現結論如下:
1、便當販售自營作業者市場競爭壓力大,工時雖長但彈性程度高,並充分運用無酬家屬工作者勞動力以為因應,不認為自我勞動條件不佳,相關職災保障觀念缺乏。
2、自營作業者普遍透過職業工會加保勞健保,以獲得基本社會保險和退休後的老年生活保障,但缺乏職業技能訓練、就業安全等永續經營認知。
3、本業職業工會缺乏凝聚自營作業者集體勞動意識的能力,也未能提供多元化服務及保障的功能。
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1、政府應立法或修訂相關法規預防自營作業者工時彈性下造成的過勞。
2、檢討及研議自營作業者得以自行加入勞工保險,放寬領取老年給付後加入職災保險的規定,以及提供就業保險的保障。
3、政府可輔導強化職業工會的職業與就業安全教育功能,除可藉此培育自營作業者之市場競爭能力,長期而言亦可促使其達到團結自營作業者,有利因應市場競爭的積極目的。
|
2 |
我國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險制度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of self-employment in Taiwan陳靖玟, Chen, Ching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09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顯示,當年度自營作業人口約為一百三十三萬餘人,約占我國就業人口百分之十三的比例,高出歐美國家許多,由於國人普遍存在「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文化心態,故自營作業者為我國勞工就業時重要的選項之一。過去,自營作業者一直被當作衡量國家經濟發展落後的指標,這類人口不論是在勞動條件或社會保障方面,向來較不受重視,然而隨著貿易自由化與產業結構轉變的衝擊,農林漁牧業能吸納的就業人口逐漸減少,勞動市場所提供的正職工作也持續減少,在失業率攀升的壓力下,先進國家開始重視自營作業者吸納失業人口、調節勞動市場供需的功能,為了鼓勵失業或一般受僱勞工開創自己的就業機會,近年來歐洲國家已經逐步改善自營作業者的社會安全保障,以降低勞工投入自營作業的風險。
有鑑於自營作業者對我國就業市場之重要性,以及國際間積極改善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險條件的趨勢,本研究遂以建構我國完善的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障制度為目的,分別從勞工保險、職災保險與就業保險三方面,分析我國現行社會保險制度所存在之問題與缺失,再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建議。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的方式,瞭解自營作業者參加勞工保險的經驗與實務上所面臨的問題,更進一步透過訪談瞭解自營作業者對於本身失業風險的認知以及參加就業保險的意願。此外,本研究也透過比較研究的方式,進而瞭解其他國家對於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障所採取的作法,以作為我國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險政策調整方向之參考。
研究發現,我國自營作業者在勞工保險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勞工保險所主張的「申報主義」制度,並未一體適用於自營作業者;二、自營作業者投保資格審查責任未作明確劃分;三、自營作業者投保薪資調整的作法可能產生公平性的疑慮;在職災保險方面,目前自營作業者參加職災保險存在著職災保險給付與第三人不法行為損害賠償兼得之問題;在就業保險方面,研究發現自營作業者同樣存在著失業的風險,風險可能來自於景氣影響、同業之間的競爭或是從業地點變動等因素,加上自營作業者普遍具有教育程度偏低和中高齡的特徵,在學歷與年齡的雙重限制下,自營作業者一旦退出自營作業部門,就可能因為轉業困難而導致長期失業,甚至被迫退出勞動市場。
最後,本研究針對目前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險制度相關問題,分別提出以下建議,包括勞工保險的投保資格審查作業應明確授權由職業工會行使;輔導自營作業者辦理營業登記,以實際所得作為投保薪資調整依據;勞工保險條例應增列保險人代位權之規定;將自營作業者納入就業保險之保障對象;以營業登記之註銷或繳回相關執業證照,作為自營作業者失業之認定標準。
|
3 |
我國非正式部門就業者的勞動條件與權益之探討 / A Study on Labor Conditions and Rights of Informal Sector Workers in Taiwan丁于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就業者樣態趨向多元化,除了傳統受僱於私人企業及公部門的就業者,還有一群人選擇投入自營作業,成為自營作業者或無酬家屬工作者;他們是屬於「非正式部門」就業的類型。非正式部門是與傳統正式部門相對應的概念,在我國就業人口中佔有一定的比例;這些勞動者的工作特性與一般受僱者不同,他們的工作時間具有不確定性,難以區分工作報酬結構,更要承擔所有工作風險。因此與受僱者相比,其勞動條件與勞動權益有較為不足之可能。故本研究著重於我國非正式部門就業者勞動條件與勞動權益探討,藉由相關文獻回顧與整理,瞭解非正式部門的形成背景、定義、概念、所遭遇的問題;再透過我國現有法規與深度訪談,瞭解實務上勞動條件與權益之情況。勞動條件包括工作時間概況、賺取收入報酬之手段、工作安全衛生與職業災害補償等議題。勞動權益則從非正式部門就業者參與工會組織、相關就業保障及老年保障等面向著手。
經由文獻探討與訪談結果歸納,研究發現非正式部門就業者營業收入不穩定,易產生工作時間過長現象;整體缺乏職業災害預防觀念,且加入職業工會意願較低。勞動權益部分,就業不穩定的非正式部門就業者缺乏發聲管道,就業安全保障不足。故針對研究結論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加強營業登記,建立良好就業環境。
二、鼓勵非正式部門就業者加入職業工會投保勞工保險,並輔導職業工會提供就
業安全、工作安全衛生等課程訓練。
三、將非正式部門就業者納入就業保險及擴大其他勞動政策適用範圍。
四、針對特定族群制訂政策,以滿足各年齡層就業者需求。
|
Page generated in 0.02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