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列寧時期政治宣傳海報之研究

蔡佳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海報原是屬於藝術性的創作品,然而在蘇聯將其與政治相結合發展成政治宣傳海報,因此其特性是既屬藝術又屬政治。在西方電影中,時常可看到將政治宣傳海報當成藝術品掛於牆上,例如在電影《恐懼的總和》(«The Sum of All Fears»)中,主角是一名蘇聯歷史學家,其辦公室的牆上就掛著一幅由摩爾(Д. С. Моор, 1883-1946)所畫的《五月一日─勞動節》(«1 Мая Праздник Труда», 1920, 圖3-3-13)海報,電影畫面所欲呈現的意涵一方面是作為裝飾品,另一方面則是象徵著蘇聯。在2003年筆者曾到過聖彼得堡及莫斯科,當地所有書店皆將過去蘇聯時期所發行的政治宣傳海報重新印製,作為海報、書冊、明信片等予以販售,足見其對俄國而言,是珍藏品,亦是代表俄國的紀念品。 一個以專制統治為主,並對所有傳媒嚴加控管的國家,竟能發展出如此特殊又美麗的海報藝術,實是令人玩味。蘇聯政治宣傳海報給予人的第一印象是用色強烈、主題鮮明、並流露出鼓舞士氣的愛國情操,此外亦會出現如同連環漫畫般具故事性的內容,海報中的人物角色除了號召群眾的英雄人物,也有諷刺敵人的戲謔角色。如此兼具著藝術與政治之雙重性的海報,想必無論是政黨領導者或是繪製海報的藝術家,於俄共建立初皆是無法預料得到其能嶄露頭角,進而成為國家重要的宣傳媒介。所以,對於政治宣傳海報於蘇聯時期的發展也就令人十分好奇,同時其引人矚目的藝術宣傳手法也相當值得深究。 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的俄共不論在政治、經濟、或社會皆處於混亂之中,但是政治宣傳海報卻絲毫不受影響的開始茁壯成長,反而似乎因破碎國家的局勢激起了海報畫家創作的靈感,大量的作品自十月革命後便不斷湧現。因此,由這些海報作品中除了可以欣賞畫家的繪畫手法、感受海報內容所流露的情感外,同時從這些政治宣傳海報中也能勾勒出當時的歷史背景及時代意涵。因此若要解讀十月革命後由列寧(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Ленин), 1870-1924)所統治的蘇共歷史,亦應能透過海報的內容來理解,而這也唯有結合了政治與藝術於一體的政治宣傳海報才能達到此目的。

Page generated in 0.02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