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虞集書法研究

林豐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宋代自蘇軾、黃庭堅、米芾追求書法意趣,強調個人面目後,由於三人理論實踐並重,書翰精美,天下人翕然從之,遂蔚為風潮。然而後人未具備蘇、黃、米的書學根柢,徒然肆逞己意,遂造成「怒張筋脈、屈折生柴」的奇狀怪態。 元初,趙孟頫登高一呼,提倡以魏晉古法挽救南宋書壇流弊,鮮于樞、鄧文原等人呼應,不僅一改宋末怒張燥露為清新雅正的書法,同時也振興唐宋以來罕見的篆、隸、章草等書體。虞集於壯年來到大都,曾親詣於趙孟頫,又嘗與鄧文原為同事,以個人書法理論與創作實踐,繼續引領復古潮流。經由前面數章的討論,我們看到了元代中後期書壇,有不同於元初趙孟頫所帶動的妍美典雅、流暢遒麗的風格表現,呈顯更多樣的面貌。 從虞集的書法理論可以窺知元代這股風潮的淵源和內涵:一方面虞集以史家觀點歷敘北宋以來到元代書壇的遞嬗演變,對於北宋、金代和南宋、金亡和南宋末、元初四個時期書壇風尚、書學對象及其弊端,皆一語中的,為後人一再引用;尤其遍觀內府庋藏後,更慧眼獨具指出南宋皇室、吳說已經出現學習二王以改革書風的做法,元初趙孟頫、鮮于樞等人只是將此一伏流引導為當代主流,兼以個人書畫藝術創作的實踐配合,為習書者建立標竿,挽救衰頹不振的書壇。另一方面則以個人美學觀點品評前人書畫,首先將書品和人品聯繫對應,故要求創作者先立人品這一基礎而必要的質素,再輔以文學、書畫的藝術修養,特別是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心性涵養工夫,以達到學問廣、胸次高、見識廣的人格修養;次則進一步強調藝術作品的興觀群怨功能,藉由美的形式使人的精神產生感發、激勵、淨化的昇華,並轉換為理性的道德認知、實踐,以達到助教化、成人倫的社會功能。第三方面則接受趙孟頫的書畫同源論,以書法的技巧作畫,強調筆墨,重視書寫本身的趣味,把唐宋以來工筆畫的形似造型轉化為元代文人畫的簡率意象。虞集以此一美學觀點評價繪畫作品,對於當時畫風也起著推波助瀾的功用。 虞集的書法創作與書學理論可以相互映證:虞集遒美妍媚、流暢典麗的行草風格帶有二王的影子,含蓄蘊藉、清健勁秀的前、後期行楷面貌,分別受到虞世南、歐陽詢的影響,以及書寫久不受重視的篆隸書體,這些都表現出時代特色;而虞集刻意選擇顏真卿書學,作為個人情感意念的表露和投射,融鑄隸法於書作,展現樸質挺健書風,這些則是迥異於時人的獨特表徵。 元代書法風貌多樣且富於變化,尤其是中晚期。本文從虞集書法切入,嘗試從其書法理論與實際創作,深入掌握其書法風格、特色,以建構出虞集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希望藉由這一主題的研究,能使豐富多樣的元代書法更全面而完整。
2

五四時期的反儒思潮

陳昭順, CHEN,ZHAO-S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旨在闡述五四時期知識界對儒家的批評,藉以了解儒家在近代歷史發展的曲折 歷程,及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知識分子鼓吹現代化對儒家傳統所持的態度。全文 共分成五章。 第一章是導論,除介紹學術界對五四時期反儒思想的研究概況外,并說明筆者何以選 擇本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以及各章的論述主題。 第二章探討清季儒家地位的變遷,和當時知識分子對儒家傳統的看法。分別從救國主 義導致儒家的認同危機,基督教傳播對儒家的影響,及諸子思想復活對儒家的衝擊等 三方面著手,以說明五四時期反儒思潮形成的背景。 第三章論述民初孔教運動,袁世凱的帝制和清廢帝的復辟運動利用孔子作招牌,以及 軍閥的尊孔活動在知識界所造成的影響。以進一步了解民初的政治和思想環境,與反 儒思潮間的互動關系。 第四章介紹知識分子反儒思想的內容,計分成儒家思想與君主專制、倫理革命與新道 德的提倡,獨尊儒述與思想解放三個部分,最后一節將討論反儒思想的學理基礎。 第五章結論,除綜結全文主要論點外,并說明五四時期的反儒思潮在現代儒家發展史 的意義。 在史料方面,本文除了采用較常見的報刊和文集外,并收集新出版的重要史料,如〈 吳虞集〉、〈吳虞日記〉、〈孔府檔案選編〉等,都是臺灣學述界所未曾引用過的史 料,對本文撰寫提供不少助益。

Page generated in 0.01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