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西康建省對川藏影響之研究

黃華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疆域遼闊,地理環境之差異性極強,風土人情,亦各地異趣。就地勢而言,邊境各地,實乃一高原地帶。東北起興安嶺,經蒙古、新疆、青海而止於康藏,類皆乾燥而冬冷之高地,漢族少而蒙、藏、西番、突厥等諸族居之,人之生活則以畜牧為主。試檢史籍,此等高原本身,常成歷史變遷之動源。高原上民族,由高原向四方發展,扮演我國歷史上異族入侵之角色,卻促成我中華民族數度之大融合。古之鬼方,漢之西羌、匈奴、魏晉之五胡,唐之突厥、吐蕃與遼、金、元或入寇邊關,或入主中原,莫不皆肇源於此高原地帶。不惟此也,高原民族西遷,亦有載於史籍。月氏、匈奴、鳥孫,蒙古皆曾西侵,或入印度,或入歐洲。有元一朝,其帝國橫跨歐亞,亦肇源於高原民族之例也。準是以觀,我國邊疆地帶,乃為一退可以守,進可以攻之區域。誠能擁有高原之全部,於境內諸民族善加撫綏,則邊防似可金甌無缺,得居高臨下,主動因應之勢。漢唐元清,史實昭彰,母庸贅述。惟自民國肇造,五族共和,欣然有望,統一團結,亦拭目有期,然曾幾何時,內開軍閥,政爭割裂混亂之局,外成鷹爪黑熊,南北侵掠之勢,以是西藏告警,新疆有變,而外蒙變色,致邊事蜩螗擾攘,莫可終日,困政府於一籌莫展之境,良堪浩歡,習邊防者能不惕勉,有所獻替。 西康位於我國西部,居西南高原之中心。密邇川、青滇、藏,因氣候地勢之特殊,國防價值亦無形提高,其建省也,正外足以支援衛藏,遙探新疆,鞏固邊防,內亦能拱護川滇,保衛秦隴,屏障西陲。蓋西康為溝通中藏文化之中樞,聯繫漢藏兩族之紐帶,且為政府經營治理西藏所必經之橋樑,今欲開發西藏,撫綏邊民,自非先建設西康不為功,以西康為開發西藏之動力,藉川滇之有力支援,循序漸進此方為解決康藏問題根本之圖,昔姚錫光有言:「::今者極意經營,不於五江流域闢殖自堅(按:所謂五江,係指大金川,大、小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而言,全在今西康省境內),再圖西展,乃以區區千川兵,深入遠戌,外無可仰之積,內無後勁之援,馴至達賴出亡,驚棲吉嶺,挾之足重,為患方長,乃謂懾我兵威,戢其狡志,蠻方耆定。端在於斯,西望殷憂,曷其有極::」(見籌藏芻議序),誠至論也。 盱衡當今世局之演變,檢討民主極權權力斗爭之盛衰起伏,誠今人痛心曷極。鑒諸北極熊刻正伸張勢力於印度洋,企圖三面包圖共匪,而印度卻趁火打劫,藉勢吞併錫金,盡撤西藏屏藩,吾國邊陲,從此更為多事,自屬意料而其南北夾攻之有利形熊,亦大體完成,我反攻大陸後,此種形勢不僅有續存之可能,亦或變本加厲,以故肆應解決之方策,我人更應及早圖謀,急不容緩。惟就國防觀點予以探索,則不難發,現加強西康開發與交通整建,仍屬根本之圖,蓋於未來抗俄斗爭中,其真正之指揮供應中心實非四川莫屬,西康密邇川藏,遙聯新疆,其於作戰運輸體系中,實居樞紐地位,能否發揮其功能,及時擔當疏遵川陝、川甘、陝甘新、諸線運輸瓶頸之任務,而不再蹈抗日期間因康藏割裂而交通受阻之覆轍,關係未來戰爭成敗极大,筆者不敏,特就「西康建省對川藏影響之研究」為交,藉以就正於諸先進。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諸論,首就時代背景略予追溯,隨申述個人研究動機與應用方法,資料搜集過程,心得與感想,並就資料蒐集,提供介紹。第二章為從歷史認識西康,乃採用西康史探源之方法,描述我國歷代對西康之開發與經營,希於敘述中了解各朝經營之得失。為敘述方便,區分為商周時代之戎羌,漢唐之經營,宋元明之羈縻以及清代前期之經營諸階段,就正史所載,予以扼要敘述。第三章為從地理認識西康,即本其自然與人文概況之脈絡,首對西康山川形勢,氣候,資源予以敘述。復就行政區劃,民族分佈,社會結構,交通城市,分別予以列舉,而置重於資源與民族分布,社會結構以及未來交通之整建,企圖以自然特性與文化背景作基礎,社會型熊為藍本,交通規劃為手段,揉合而成一股推動未來西康建設之動力。第四章為西康之建省,追溯西康建省之時代背景,以明其使命。本章共分:「建省之肇始-鹿傳霖時期,建省之奠基-趙爾豐時期建省之延宕-軍閥割據時期以及建省之實施-抗戰時期」各節。第五章為西康之建設,敘述西康建省後,實際建設之情況,以明西康建設之成敗,俾作爾後之參考。其中省政機構之遞嬗,乃欲以時間遞嬗為經,以制度變遷為緯,了解西康建設一般動態,並置重農工等經濟建設方面,夷務與墾務經營之提出,乃採重點敘述,至文教設施,即欲就其設施,作普遍,廣泛之描述,覽其成就,究其缺失,並企求從各種因素中,尋出一確切可行之途徑,俾為爾後施教之借鏡。末就建設後所發生之幾項問題,如省會建置問題,社會阻力如何消除,康藏界務如何調整,分別加以分析,提供解決意見。第六章為結論,即就國防觀點,探討西康建省之時代性,可行性及其可能深具之影響又如何?分就對四川、西藏,新疆加以申述,並綜合本文所論,對西康今後建設之重點與步驟,提供個人之意見,以作結束。 本文之成有賴蔣師君章之殷切指遵,授業解惑之情,將永繫心靈,沒齒難忘。

Page generated in 0.01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