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5
  • 24
  • 2
  • 1
  • Tagged with
  • 27
  • 27
  • 9
  • 8
  • 8
  • 6
  • 6
  • 5
  • 5
  • 5
  • 5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清末四川陸軍進藏之研究

徐新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西康建省對川藏影響之研究

黃華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疆域遼闊,地理環境之差異性極強,風土人情,亦各地異趣。就地勢而言,邊境各地,實乃一高原地帶。東北起興安嶺,經蒙古、新疆、青海而止於康藏,類皆乾燥而冬冷之高地,漢族少而蒙、藏、西番、突厥等諸族居之,人之生活則以畜牧為主。試檢史籍,此等高原本身,常成歷史變遷之動源。高原上民族,由高原向四方發展,扮演我國歷史上異族入侵之角色,卻促成我中華民族數度之大融合。古之鬼方,漢之西羌、匈奴、魏晉之五胡,唐之突厥、吐蕃與遼、金、元或入寇邊關,或入主中原,莫不皆肇源於此高原地帶。不惟此也,高原民族西遷,亦有載於史籍。月氏、匈奴、鳥孫,蒙古皆曾西侵,或入印度,或入歐洲。有元一朝,其帝國橫跨歐亞,亦肇源於高原民族之例也。準是以觀,我國邊疆地帶,乃為一退可以守,進可以攻之區域。誠能擁有高原之全部,於境內諸民族善加撫綏,則邊防似可金甌無缺,得居高臨下,主動因應之勢。漢唐元清,史實昭彰,母庸贅述。惟自民國肇造,五族共和,欣然有望,統一團結,亦拭目有期,然曾幾何時,內開軍閥,政爭割裂混亂之局,外成鷹爪黑熊,南北侵掠之勢,以是西藏告警,新疆有變,而外蒙變色,致邊事蜩螗擾攘,莫可終日,困政府於一籌莫展之境,良堪浩歡,習邊防者能不惕勉,有所獻替。 西康位於我國西部,居西南高原之中心。密邇川、青滇、藏,因氣候地勢之特殊,國防價值亦無形提高,其建省也,正外足以支援衛藏,遙探新疆,鞏固邊防,內亦能拱護川滇,保衛秦隴,屏障西陲。蓋西康為溝通中藏文化之中樞,聯繫漢藏兩族之紐帶,且為政府經營治理西藏所必經之橋樑,今欲開發西藏,撫綏邊民,自非先建設西康不為功,以西康為開發西藏之動力,藉川滇之有力支援,循序漸進此方為解決康藏問題根本之圖,昔姚錫光有言:「::今者極意經營,不於五江流域闢殖自堅(按:所謂五江,係指大金川,大、小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而言,全在今西康省境內),再圖西展,乃以區區千川兵,深入遠戌,外無可仰之積,內無後勁之援,馴至達賴出亡,驚棲吉嶺,挾之足重,為患方長,乃謂懾我兵威,戢其狡志,蠻方耆定。端在於斯,西望殷憂,曷其有極::」(見籌藏芻議序),誠至論也。 盱衡當今世局之演變,檢討民主極權權力斗爭之盛衰起伏,誠今人痛心曷極。鑒諸北極熊刻正伸張勢力於印度洋,企圖三面包圖共匪,而印度卻趁火打劫,藉勢吞併錫金,盡撤西藏屏藩,吾國邊陲,從此更為多事,自屬意料而其南北夾攻之有利形熊,亦大體完成,我反攻大陸後,此種形勢不僅有續存之可能,亦或變本加厲,以故肆應解決之方策,我人更應及早圖謀,急不容緩。惟就國防觀點予以探索,則不難發,現加強西康開發與交通整建,仍屬根本之圖,蓋於未來抗俄斗爭中,其真正之指揮供應中心實非四川莫屬,西康密邇川藏,遙聯新疆,其於作戰運輸體系中,實居樞紐地位,能否發揮其功能,及時擔當疏遵川陝、川甘、陝甘新、諸線運輸瓶頸之任務,而不再蹈抗日期間因康藏割裂而交通受阻之覆轍,關係未來戰爭成敗极大,筆者不敏,特就「西康建省對川藏影響之研究」為交,藉以就正於諸先進。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諸論,首就時代背景略予追溯,隨申述個人研究動機與應用方法,資料搜集過程,心得與感想,並就資料蒐集,提供介紹。第二章為從歷史認識西康,乃採用西康史探源之方法,描述我國歷代對西康之開發與經營,希於敘述中了解各朝經營之得失。為敘述方便,區分為商周時代之戎羌,漢唐之經營,宋元明之羈縻以及清代前期之經營諸階段,就正史所載,予以扼要敘述。第三章為從地理認識西康,即本其自然與人文概況之脈絡,首對西康山川形勢,氣候,資源予以敘述。復就行政區劃,民族分佈,社會結構,交通城市,分別予以列舉,而置重於資源與民族分布,社會結構以及未來交通之整建,企圖以自然特性與文化背景作基礎,社會型熊為藍本,交通規劃為手段,揉合而成一股推動未來西康建設之動力。第四章為西康之建省,追溯西康建省之時代背景,以明其使命。本章共分:「建省之肇始-鹿傳霖時期,建省之奠基-趙爾豐時期建省之延宕-軍閥割據時期以及建省之實施-抗戰時期」各節。第五章為西康之建設,敘述西康建省後,實際建設之情況,以明西康建設之成敗,俾作爾後之參考。其中省政機構之遞嬗,乃欲以時間遞嬗為經,以制度變遷為緯,了解西康建設一般動態,並置重農工等經濟建設方面,夷務與墾務經營之提出,乃採重點敘述,至文教設施,即欲就其設施,作普遍,廣泛之描述,覽其成就,究其缺失,並企求從各種因素中,尋出一確切可行之途徑,俾為爾後施教之借鏡。末就建設後所發生之幾項問題,如省會建置問題,社會阻力如何消除,康藏界務如何調整,分別加以分析,提供解決意見。第六章為結論,即就國防觀點,探討西康建省之時代性,可行性及其可能深具之影響又如何?分就對四川、西藏,新疆加以申述,並綜合本文所論,對西康今後建設之重點與步驟,提供個人之意見,以作結束。 本文之成有賴蔣師君章之殷切指遵,授業解惑之情,將永繫心靈,沒齒難忘。
3

清代駐藏大臣之研究

蕭金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

乾隆末年廓爾喀與西藏軍事衝突之始末及其影響

張駿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藏地方位居我國西陲,早自元初其地各大法王即接受朝廷束力封,明代武備雖弱,但西藏各地法王、土司于轉世、承襲之時,必須赴京陛見,已經成為其人在當地取得合法地位的保證,清初邊陲多事,西藏亦不例外,但以西藏僧界已有傾向朝廷之傳統,是以其內之亂,大多由于俗界之煽動,有清一朝,初期對于西藏的統治方式恩重于威,直至乾隆末年廓爾喀之役後才重大的改變,而這項改變的對象並非僅指西藏僧俗人眾,更重要的是制度上的影響,這就是我寫本篇論文的主要動機,其次就是若西藏學者以及外國學者在討論本次廓爾喀與西藏軍事衝突的事件時,多未能將事實經過交待清楚,是以令人產生錯覺誤以為當時的大清朝廷對西藏並未盡到照顧的責任,而將此二次衝突中的敗筆一味推由大清朝廷負責,在這些事件中最不明白的一事即「巴忠賄和」,經過資料的搜集與分析,事實的真相終于大白,這事件必須由西藏方面負擔其咎。本論文的目的並非企圖在漢藏之間追究數百年前的責任問題,但歷史事實必須謹慎還原,因此在本論文中或許有些許地方在西藏同胞看來多少有些刺眼,尚祈我西藏同胞海涵。
5

中共西藏自治區對外貿易發展之研究

劉耀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

藏族之唐卡藝術 / The Tankha Art of Tibet

羅中展, LO, CHUNG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藏族唐卡或稱藏族掛軸畫,乃藏族藝術作品中一項特殊的表現形式。就內 容觀察,唐卡顯示著濃厚的宗教性質;由型式發展來看,這種繪畫形式受 到漢地及印度、尼泊爾等地的影響,經過長時期發展與融合後,唐卡目前 已是藏族一項獨特的藝術作品。由於唐卡具有題材包羅廣泛、主題內容各 具意義、製作技巧及理論並非一般人能掌握、色彩及顏料等材料具特性等 等性質存在,同時唐卡畫像中隱涵著藏族宗教觀、思想價值觀、審美原則 等抽象意義因此,本論文由文獻整理及實地調查兩種方法著手,希望對唐 卡本身的發展、存在的背景、代表意義、運用功能等方面研討,期以說明 唐卡在藏族社會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與在藝術上的特殊的意義。本研究採取 文獻整理及實地訪問方式完成,目的除了對藏族唐卡的特殊性做解說外, 並對藏族的社會文化做瞭解.且對藏族文化內涵做更深一層的體認,以作 為認識藏族文化的另一個基礎。
7

現階段西藏獨立運動的發展

方諾妮, FANG, NUO-N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清末民初之交,西藏趁中央紛亂之際,復受帝國主義煽動醞釀獨立,國民政府時期漢 藏關係雖然略有改善,但西藏仍處於半獨立狀態,1950年中共進兵西藏,195 1年與西藏政府簽下「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議」,由於中共對藏人仍存戒心,而急 於想掌握西藏政府的政權,因此造成1959年的西藏抗暴事件,結果十四輩達賴出 奔印度,成立「流亡政府」,積極從事西藏的獨立運動,1959年後中共在西藏推 行「社會主義改革」,以圖改變西藏的社會結構,文革期間中共更在極左政策的引導 下,對西藏實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民施融合政策,而且大肆破壞西藏的宗教文物 ,「文化大革命」使得漢藏關係再度惡化,並給予海外藏人主張「西藏獨立」的正當 化口實,更擴大了藏獨運動的發展,1978年鄧小平上台,對西藏實行開放的彈性 政策,於是爭取達賴回藏成為中共現階段的重要工作,達賴為了回應中共的統戰,不 斷奔走國際爭取支援,並在1987年及1988年提出「五點計劃」和「中間方案 」來解決西藏問題,本論文的重點即在探討1978年至1988年流亡組織與中共 之間的關係。 本論文共計四章八節,其主要內容為: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範圍、方法與限制。 第二節 西藏地理環境的特殊性。 第三節 歷代的漢藏關係。 第二章:西藏獨立運動的肇始與擴大 第一節 西藏獨立運動的肇始。 第二節 西藏獨立運動的擴大。 第三章:達賴流亡組織的活動 第一節 海外流亡組織的概況。 第二節 達賴流亡組織與中共的對話。 第三節 藏獨運動對中共治藏政策的影響。 第四章:結論
8

中共對外關係中「西藏問題」之研究

楊以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9

帕摩竹巴政權興起之研究

程碧惠, CHEN, BI-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帕摩竹巴是元末取代薩迦的一個政權。因為史料不足,常為近世史家所忽略,但其與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有密切關係,實有深入研究之必要。本文擬參酌漢藏史料,以探究 其興起之原因、過程及影響。 本論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前言,敘述研究之動機、目的與方法,並評介有關帕摩竹巴政權的藏文史籍及 本文之研究限制。 第二章帕摩竹巴政權興起前的吐蕃,先就整個大環境描繪出帕摩竹巴政權興起前的吐 蕃局勢,分析薩迦政權因何而起及其建立後的內部隱憂,再以大規模反薩迦的止貢林 洛事件,顯示薩迦政權的不穩定。 第三章帕摩竹巴萬戶的崛起,則是小環境的介紹,由帕摩竹巴萬戶的由來、中衰、崛 起,探討在薩迦政權統治下的衛藏情勢,以及帕竹萬戶的特殊性。 第四章帕摩竹巴政權的建立,除了從創建者絳曲堅參充滿傳奇的一生,導出帕竹興起 的原因、過程之外,並深入研究元朝、薩迦昆氏以及絳曲堅參三者的互動關係,以明 帕竹政權取代薩迦政權的真正因素。 第五章「帕摩竹巴政權興起的影響」,是針對絳曲堅參政教措施的內容,探討絳曲改 革時弊的原因與影響,並從日後西藏政教情勢的發展,與帕竹的政策息息相關,肯定 帕竹在西藏歷史上的地位。最後在第六章結論部分,則從佛教傳入吐蕃後的發展,找 出西藏政教糾紛的癥結,並說明帕竹政權的興起與政教合一制度的關係。
10

從藏戲「蘇吉尼瑪」及「囊薩雯波」探討藏族傳統文化理念

鄭夙芬, ZHEN, SU-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西藏問題已經不僅是中國內政之事務,並且已逐漸為國際所矚目。而所謂“ 西藏問題”之發生,實肇因彼此之溝通不夠,尤其是內地對於藏人文化及習俗之不了 解,造成對藏人之傷害與誤解,而使藏人產生排漢意識,並非真正的仇恨。有鑑於此 ,本論文希望直接透過藏文典籍,來探討藏族的文化,以增加對藏族之了解。因而選 擇能夠充分表現民族文化的戲劇做為研究的對象,並以藏戲中相當深入人心且具代表 性的「蘇吉尼瑪」與「囊薩雯波」作為研究主體。首先將劇本逐字翻譯,做為研究之 素材,再以人類學的角度,配合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及佛學的觀點,來探討藏族 的文化理念。 本論文內容分為六章: 第一章前言。內容主要為闡述研究之動機、範圍、方法、限制及目的。 第二章藏戲的起源與發展。內容以藏戲的源流、派別、表演的特色及及演出劇目為研 究主題,並探討戲劇與其文化的關係。 第三章「蘇」劇與「囊」劇的背景與內容。主要經由對這二個劇本的來源與背景之探 討,以了解藏族本土文學的發展梗概,以及所涵化的外來文化;同時也將這二個劇本 的譯文,縮錄於本章中。 第四章整理由劇本中所反映出來的藏族習俗,主要在探討藏族的社會階級、婚姻與家 庭、道德與法律及其死亡與葬喪這幾方面的風俗習慣,並與田野工作報告及其他著作 中的記載比較對應。 第五章從劇本中探討藏族的人生觀、宗教觀、倫理觀及生物觀等有關之思想觀念,以 作為了解藏族文之依據,並試圖澄清一些造成誤解之觀念。 第六章結論。總結研究所得之藏人文化理念。

Page generated in 0.01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