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民事訴訟之證據保全程序 / Perpetuation of Evidence in Civil Procedure

李冠儀, Li, Guan-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事訴訟法第368條之修正理由謂:「證據保全制度,依現行法之規定,固有事先防止證據滅失或礙難使用,而避免將來於訴訟中舉證困難之功能。惟如能使欲主張權利之人,以了解事實或物體之現狀,將有助於當事人研判紛爭之實際狀況,進而成立調解或和解,以消弭訴訟,以達到預防訴訟之目的。此外,亦得藉此賦予當事人於起訴前充分蒐集及整理事證資料之機會,而有助於法院於審理本案訴訟時發現真實及妥適進行訴訟,以達到審理集中化之目標」,對此修正之評估,學說上有認為因容許在起訴前先行進行證據調查,而使當事人可蒐集並閱覽證據,已兼具英美法事證開示程序與德國獨立證據程序之功能,藉由證據保全程序,使紛爭解決起始於證據調查,非如在訴訟中般在事實有爭執時始調查證據,藉由起訴前之證據保全,可使當事人依所取得證據資料自行研判權利義務之存否,增加自主解決紛爭之機會,在民事訴訟法研修過程中有建議將在民事訴訟法證據章規定中「證據保全」之目名,改為「證據之保全及起訴前(或訴訟繫屬前)調查」等類,已呈現此以證據調查開啟紛爭解決之精神;惟另有認為整體距內容完整之事證開示制度有相當之距離,例如因負舉證責任當事人無權直接要求對造回答問題,當事人向法院聲請對發問時法院未爲任何處置,當事人就此是否得以救濟、事證開示範圍與可事前預防而具實效制裁之制度尚有未明,仍可能陷於證明困難;學說亦有認為觀諸我國僅由法院協助當事人蒐集證據之起訴前證據保全制度,宜修正起訴前證據蒐集之規範,而區分當事人自行蒐集證據與法院協助當事人蒐集證據二種層次,就此使在起訴前之證據蒐集途徑對當事人而言更具選擇性。此關於證據保全程序在民事訴訟中事證蒐集之定位,有關證據保全程序中聲請人就證據保全應證事實與證據方法聲請表明之程度、確定事物現狀證據保全類型要件解釋之寬嚴程度、法院是否應審查聲請將來起訴後本案請求之關聯性,而聲請人是否須釋明本案請求,以及在實體法情報請求權之存續與範圍上有關基於情報請求權為被保全請求之假處分與證據保全程序併用而執行之問題,且涉及證據保全程序與在訴訟上當事人事案解明義務關係之釐清,當事人事案解明義務之存否與範圍界定對於確定事物現狀類型之證據保全核准與否之影響。在證據保全運作上其要件解釋之寬嚴與釋明程度,因鑒於證據保全程序為先行進行之證據調查,在考量其立法意旨貫徹實行之同時,亦應審慎就其核准與否為判斷認定,考量不同類型證據保全之功能,保護相對人權益且避免不必要之證據調查。
2

智慧財產民事案件之證據保全與秘密保護-以秘密保持命令為中心 / 無

陳增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事訴訟法新修正後,新增了確定事、物現狀類型之證據保全,使當事人得利用法院調查蒐集之事證資料,以了解事實或物體之現狀。而為配合智慧財產案件其事證極易隱匿之性質,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8條第4項規定賦予證據保全制度直接強制力之效果,使證據保全成為智慧財產案件訴訟中具有直接強制力之蒐證手段。惟於智慧財產案件中,尤其是專利侵權案件,兩造多具有商業上之強烈競爭關係,且產品之競爭週期短暫,有可能產生一方當事人以證據保全之名義,實則卻係欲窺探對方商業或技術上營業秘密之行為,因此對於智慧財產證據保全案件之秘密保護即有其必要。而因美國和日本法制均設有秘密保持命令之制度,且為緩和秘密保護與訴訟審理主義間之衝突,故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乃參照日本法之制度,引進秘密保持命令制度。依照目前我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1至第15條之規定,秘密保持命令制度可能有以下若干值得討論之問題:秘密保持命令於證據保全程序之應用、法院對於秘密保持命令之審理於裁判、受秘密保持命令拘束之主體範圍以及違反秘密保持命令之刑事責任等,本論文即擬基於前開問題對於秘密保持命令制度進行介紹和提出未來展望。

Page generated in 0.01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