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全民國防與中華民國學生軍訓教育之研究

張舜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民國防」是世界各國在現實主義的引導下,以國家安全為著眼,以軍事安全為前提,為有效預防及遏止敵人入侵所採取的一種作為;然而,伴隨資訊革命、科技的進步,國家安全的概念、內涵和國家安全威脅有了很複雜的變化,不能再從傳統安全觀的角度來看國家安全的發展。冷戰結束,一個全新的國際安全環境正逐漸形成。後冷戰時期的安全威脅,不是來自超級強權的軍事對抗或是軍事衝突而可能是來自天災人禍、環保、走私、販毒、疾病傳染,都應含括其中。就我國而言,長期以來中共的武力恫嚇有增無減,而近年來國內天災人禍頻仍,造成有形、無形的傷害損失,難以計數;顯示國家的安全威脅,並不僅是來自外部的軍事威脅,還包括了來自內部的天然與人為的威脅因素。因此,建立全面性的綜合性安全,乃是政府或民間都必須具有的基本共識與準備,那就是平時與戰時機制要能結合運用,因此「全民國防」將成為維護國家綜合安全最具效能的平戰結合概念。而我國「學生軍訓教育」,始終以建立愛國家、堅強心理防衛與達到全民國防為目標,正值2004年2月1日,全民國防教育法公布,又適逢軍訓制度改革之際,如何隨著社會變遷,調適其價值與功能,發現軍訓教育的核心目的,進而獲得社會認同與肯定。雖然教官的角色備受爭議,但教官終能不斷配合時代的需要而自我調適,由最初的軍事管理,轉變為傳授軍訓教學、輔導、服務學生生活以及教育服務役行政的管理者四種角色功能。這四種價值功能,已普遍獲得肯定。然而,為了使軍訓制度能永續發展,應適時檢討更改組織名稱、明訂教官角色功能、提高教官學術專業水準、協助教官取得教師資格等政策方向。本研究提出未來學生軍訓教育將隨著時代的變化,學生軍訓教育也將轉型成學校全民國防教育,成為推動「全民國防」最有效率的執行方式,而學校國防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能在戰時能夠動員青年學生服勤,支援軍事作戰;平時發揮人力資源,協助緊急救難、救災。為達到此一目標,未來學校全民國防教育應以青年服勤動員為軸心,建構整體架構,讓全民國防在學校教育中以青年服勤知能教育為主軸,以軍事防衛、全民防衛、平民防衛及心理防衛為骨幹,進而達到全民國防之目的。

Page generated in 0.019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