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軟性權力之概念與應用:以台灣的外交實踐為例 / The Im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ft Power: a case study on Taiwan foreign affairs

傅筱琳, Fu, Hsiao-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九○年,美國學者奈伊(Joseph S. Nye)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期刊中發表〈軟性權力〉(Soft Power)乙文,指出權力可分為硬性(hard)與軟性兩類。前者屬強制性質,包括軍事攻擊、武力威嚇與經濟制裁;後者則主要以吸引力作為內涵。國家可以藉由本身的價值、文化或特定的外交政策,在國際間設定議程(agenda),讓其他國家認同,舉止符合軟性權力施行國的利益。 本文主張可沿用奈伊軟性權力之概念,尋求國際合作空間:首先界定台灣的軟性權力得分為以下三方面:知識經濟、民主與人權價值、以及「主要以非政府間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作為主體的」社會交流;並列舉以軟性權力開創銜接國際平台的實證。 奈伊在相關著作中指出,應假「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方式來宣揚軟性權力,學者亦有將「軟性權力」與「公共外交」視作「商品」與「行銷策略」之說。本文拆解「公共」(publicity)的意涵,說明台灣的公共外交可從三個層面進行:針對外國群眾(to public)、新參與者(by public)與公開管道的與時俱進(by public)。 繼而闡述我外交部相關的外交活動,包括「人權外交」、「全民外交」、發展「NGOs外交」與國際援助。人權外交即我內政價值的向外展現,因此許多涉外問題將同時接受國際檢視。全民外交則主要涵蓋三項措施:「台灣獎學金」、「外交替代役」與「無任所大使」。 研究結果,本文嘗試釐清「經濟是否屬於軟性權力範疇」的爭議,認為奈伊係將「經濟」緊縮定義為「制裁與酬庸」兩者;筆者另外舉出以「人類安全」(human security)為目的之「經濟援助」與「經濟研發、合作」得納入軟性權力。在其他非傳統外交方面,筆者揭示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 )的「文化產業」角色,在亞洲國家有逐漸增強的跡象,值得我國借鏡。

Page generated in 0.01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