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新聞訪問之追問研究-以模糊及迴避回答為例

翁維薇, Wong, Wei-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面對受訪者模糊及迴避難題時,記者如何追問之問題解決過程。依「受訪者模糊及迴避的相關研究」得知,「模糊」意指消息來源、訊息內容、接收者與情境的不協調狀態組成,「迴避行為」則可定義為受訪者僅對一部份或是完全未對問題提供任何相關的資訊。而「記者的追問行為」,可定義為問答接續受到挑戰或阻礙時,為滿足問答情境的一致性與連貫性,並消除接收者製造的情境障礙,提問者根據情境各個因素修正宣稱,再次提出符合對話主題情境問題。至於「問題解決過程」,問題的定義就是初始狀態與目標狀態的衝突或差異,而問題解決可說是建立問題表徵後至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當情境不同且社會條件改變時,人們的問題解決目標就會跟著改變,且依個體所有之不同資源形成各式各樣的問題解決策略。 本研究的研究問題為「問問題工作中,記者面臨受訪者模糊及迴避難題時的追問之解決策略、目標設定、及問題表徵相關情境之感知」,而本研究之一對一的平面媒體新聞訪問,研究方法是採取個案研究法、言說分析、及深度訪談法三種方法,分別針對新聞訪問之字詞、命題、及提問者進行分析與探究。 資料分析發現,記者在表意目標部份,常將追問目標設定於確定事物及原因,而具體資訊、限定問題範圍、及引述受訪者先前回答,則是追問策略的三大特性。在人際目標部份,記者追問問題的目標設定多為與受訪者站在同一立場,主要運用策略則為不加稱謂以展現親近之社會關係。在文本目標部份,記者追問問題的目標設定之特性,即為與受訪者之前的回答有密切關連,運用策略大多接續先前的問答情境,或與受訪者之回答在命題、語意、及功能上連貫,以及以打斷或在受訪者停頓時進行追問。 在問題表徵情境部份,在社會情境方面,記者追問時對受訪者所處的社會結構與社會團體多所感知,而採取的追問策略也會隨之強調所處的社會結構與所屬社會團體間的互動關係。在歷史情境方面,記者多以與受訪者過去之共識策略進行追問。在文化情境方面,記者會根據這些價值觀組織問題進行追問。最後,在概念與認知架構上,記者多運用理解與詮釋他人行為或事物組織追問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可分為幾個命題呈現: 一、記者追問之解決問題策略運用,與追問目標之設定有關。 二、記者追問之解決難題策略運用,與追問時之問題表徵情境感知有關。 三、記者的追問策略運用,與其修補行為有關。 四、記者的追問目標設定,與追問時之問題表徵情境感知有關。 五、記者的追問目標設定,與立即追問與否有關。 六、記者追問之問題表徵情境,與受訪者問答互動情境有關。 七、記者追問之問題表徵情境,與受訪者模糊及迴避回答前之問答對話有關。 八、記者追問之問題表徵情境,與受訪者模糊及迴避回答有關。 九、記者追問之問題表徵情境,與新聞情境有關。 十、記者的追問時,如能感知愈多的問題表徵情境,愈能解決受訪者模糊及迴避的難題。 因此,記者進行追問行為時,首先必先判定受訪者模糊及迴避之回答為何,經由問題解決的思考過程,感知問題表徵相關情境,設定有關於表意、人際與文本之目標,進而採取可行的解決策略,順利由受訪者口中獲得所欲得的相關資訊。

Page generated in 0.01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