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研究

賴協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的規劃現況與問題,探討用後評估的方法與準則,並與學校運動場地規劃情形作比較,探究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童對運動場地規劃的意見、滿意度、期望及其差異性,探析不同的運動場地規劃變項中,學童對運動場地滿意度的差異性,研究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童在運動場地上的使用情形,最後並提出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規劃與用後評估的相關建議,俾供相關單位、人員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以臺北市140所公立國民小學為普查及基本資料分析對象,並以其中6所國民小學的學童為問卷調查(有效樣本1015人)及觀察(共計4534人次)對象,另外以訪談(共計30人)的方式了解運動場地規劃的理念、意見與建議。在資料分析上,主要採用描述性分析、次數百分比統計、斯皮爾曼等級相關、肯德爾和諧係數、卡方考驗和MANOVA變異數分析等方法。經研究結果發現: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的規劃現況:(一)臺北市國民小學九成以上有設置室外球場、遊戲場和田徑場,近六成有體育館(或室內球場),而僅三成有游泳池。(二)田徑場、室外球場及遊戲場的開放情形以對外免費開放最多,體育館(或室內球場)以對外租借最多,而游泳池多數未開放。(三)臺北市國民小學的學校規模有六成多屬中小型,場地配置類型以田徑場被校舍所包的最多,而運動場地密度多數偏高。 二、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規劃上所面臨的問題:(一)學校運動場地的維護檢修工作應再加強。(二)學校運動場地開放後,造成環境維護及管理上嚴重的問題。(三)學校運動場地有密度過高、面積太小、設施老舊等問題。 三、用後評估方法與準則:(一)用後評估的研究方法趨向多元化,以文獻查詢、問卷調查為主。(二)用後評估準則以相關設備標準、規劃及設計相關資料、規劃理念及設計手法為主。 四、運動場地規劃情形與部定設備基準的比較結果:(一)田徑場、室外球場和游泳池的規劃情形多數符合部定設備基準規定。(二)遊戲場和體育館(或室內球場)的規劃情形部分未符部定設備基準規定。 五、學童對運動場地規劃的意見:(一)上體育課時,學童最喜歡在室外球場打球,在游泳池游泳戲水。(二)上體育課時,教師最常使用的運動場地是室外球場和田徑場。(三)學童下課時間在離開教室後,最喜歡到遊戲場和室外球場。(四)不同性別、年級學童下課時間喜歡的場地及活動類型有差異。(五)下課時間有近四成的學童經常到學校運動場地上玩,有八成五的學童喜歡團體運動遊戲方式,有五成多的學童覺得運動場地好 玩。(六)下課時間學童在學校運動場地的使用頻率、友伴人數、興趣高低上,因性別、年級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六、學童對運動場地規劃的滿意度:(一)學童對運動場地規劃的滿意度傾向滿意。(二)低年級、小規模、田徑場與校舍配置屬於分開並列或半包的類型、場地密度低的國小學童對運動場地滿意度較高。 七、學童對運動場地規劃的期望:(一)希望學校能再增設鞦韆、溜冰場、棒(壘)球場、滑水道等。(二)希望學校運動場地能多種花草樹木,且場地變得更大,設施種類更多。 八、學童在運動場地上的使用情形:(一)學童下課時間使用運動場地時,常出現不同活動聚集在同一場地的情形。(二)上體育課和下課時間,跑道的使用效益不盡理想。(三)下雨天,教師會使用體育館(或室內球場)上體育課,而下課時間有的學童會利用雨勢稍緩之際,到運動場地上運動遊戲。 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建議:(一)撥補適當經費,增建游泳池,增設室外球場及遊戲場的設施。(二)國小田徑場跑道設置率頗高,然使用效益不盡理想,規劃時可作更彈性的考量。(三)遊戲器材應依年級高低分開設置,增設體育館(或室內球場)中的更衣室、沐浴室等設施及游泳池水道道數,並改善國小游泳池開放供社區民眾使用的情形。(四)教師上體育課時,可考慮多使用學童喜歡的室外球場與游泳池。(五)學校運動場地的規劃可考量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學童的需求與意見。(六)降低學校規模、學生人數與運動場地密度。(七)國小校舍與運動場地應該分開設置。(八)學校運動場地應適當區隔。(九)規劃學校運動場地時應符合使用者參與設計的理念。(十)加強學校運動場地的定期檢修,並有專人管理,以維護使用者的安全。(十一)學校運動場地應開放供社區民眾使用,並加強維護清潔的工作。 二、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一)研究對象方面,可以國中生、學校教師或社區人士為研究對象。(二)研究內容方面,可針對行為層面、技術層面及功能層面進行深入探討;可比較學童晴天和雨天在運動場地上的使用情形、場地及活動選擇等的差異。(三)研究方法方面,除了善用文獻查詢、標準調查問卷、觀察、訪談、檔案記錄等方法外,也可使用追蹤及模擬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可採用個案研究法,以深入了解運動場地設施規劃及使用情形。

Page generated in 0.01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