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以選擇權理論法模型及Z-Score Model檢視博達公司違約事件

鄭寶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財務報表是投資大眾據以了解企業財務體質的主要來源,然而安隆事件的發生,造成投資人依賴財務報表的信心幾近崩潰。近期國內博達科技公司在財報中有帳列現金63億元情況下,因無法償還即將到期的29.8億公司債,而無預警的向法院聲請重整,爆發財務危機事件,似乎又是一樁企業以虛飾誇大之財務報表,誤導投資人,致使無數投資人損失慘重之案例。究竟財務報表能夠表達的企業營運情況是什麼?我們到底可不可以利用財務報表,即使是經過美化的報表,看出企業有行為不軌的蛛絲馬跡? 本研究是在傳統財務比率分析方法失效時,打算從另一個角度,尋找企業違約前之徵兆。利用選擇權理論法模型,以及Z-Score模型來檢視博達公司的信用風險,試著以信用風險模型探索其信用危機發生前之警訊。最重要的是,為使一般投資人皆可利用此信用風險模型作為信用風險管理的參考,故所有資料來源均為集中市場公開資訊,不論是股價、各種財務報表及公告資訊,均是利用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www.tse.com.tw)中取得資訊。 本研究運用兩種理論模型實證結果,選擇權理論法模型並無出現特別警訊,反而是Z-Score模型結果令人滿意,不論是Altman區別函數,或是替代之「本土型」區別函數計算結果,均在博達公司財務危機事件發生一年前就以區別分數顯示其有財務危機之警訊。甚至針對博達公司倍受質疑的業績灌水、營收虛增問題,調整銷貨收入,並重新代入Z-Score模型後,Z值之預警效果更加提前反映及顯著。

Page generated in 0.02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