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權力與信任對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 : 以銀行放款部門主管為例

夏侯欣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各方對探討「知識」(knowledge)的興趣方興未艾「知識」乃為一種「流量」的概念,即知識可以在知識的擁有者與接受者之間相互交流;對知識擁有者而言,是一種選擇性「推」的過程,對知識接受者為「拉」的過程,當二者平衡時,則產生最適的流量。也就是說,知識擁有者並非完全願意將知識傳授給予知識接受者,即使接受者一味的想學習知識,但若擁有者不願將知識傳授給接受者時,也無濟於事;反之,即使擁有者願意傳授知識給接受者,但接受者沒有任何學習意願時,也無法達到知識學習的目的。學者認為日本企業的成功來自於傳播新知的共識,即將知識在企業內廣泛的分享,供參與者取用;正是這種雙重的內部與外部活動不斷刺激日本企業持續創新,而形成日本企業的競爭優勢。所以,組織宜透過一些機策來激勵員工去吸收外界的知識,並能提昇成員分享知識的意願。因此,對「知識分享意願」課題的深入探討有其相當的重要性。 本研究是在探討組織內知識擁有者個人分享的意願,因此分析單位界定在「個人」。一般而言,從事主管職位者,多半是因為具備多年經驗,並充分了解部門的專業知識,且可以將之傳承與部屬,所以,本研究假設,部門中較具備知識與經驗者為「部門主管」;因此,理論架構建立是以「主管」做為探訪對象,即以部門主管的角色(「知識擁有者」)來探討對部屬(「知識接受者」)知識分享的意願。但因各產業與各部門所涉及的知識迥異、產業特性差別甚鉅,所以在實證上為了降低上述因素的干擾,擬將以「單一產業與部門-銀行業的放款部門」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根據相關理論的探討與實務的觀察,發現影響分享意願的因素應該可以歸整為三種層次來探討;第一層次為個人層次的影響,其次為人際層次的影響,第三層次則為組織層次的影響。依據上述三種層次建立影響知識分享意願的理論架構。 個人層次的影響是認為主管的人格特質決定主管的行為特性與思維方式的特性,因此,影響主管知識分享意願。人際層次的影響則從人際間的「信任」與「權力」的長期互動觀點來探討。若以長期觀點來探討部門主管對部屬的信任感時,發現部門主管對部屬的信任感影響該主管對部屬的知識分享意願,即當信任感越高,則對部屬的知識分享意願越高,進而影響未來知識分享的行為;而該行為則對主管的權力會造成影響,一旦此影響為正面時,即對部門主管有利,則主管對部屬下一時點信任感程度會提高;反之,影響為負面時,則主管對部屬下一時點的信任感程度會降低。而部門主管對部屬下一時點的信任感會影響下一時點的知識分享意願。因此就縱斷面的探討,本研究認為影響部門主管知識分享意願的因素可以分由兩部份來加以討論,一為當部門主管考慮是否分享知識予部屬時,該「主管對部屬的信任感」會影響主管對部屬的知識分享意願;另一方面,部門主管在考慮是否分享知識予部屬時,該主管會「預期知識分享後對主管權力的影響」;當部門主管預期知識分享對其權力的影響為正面時,則對部屬知識分享的意願會提昇,反之,當預期對其權力的影響為負面時,則為部屬知識分享的意願會降低。本研究並進一步探討「主管對部屬的信任感」與「預期知識分享後對主管權力的影響」前因變項。組織層次的影響則認為文化藉由影響我們的行為模式而影響我們的工作行為,組織的文化與其組織成員息息相關;其中「組織文化」界定在該部門成員的行為模式與該企業組織可以觀察的制度為主。 本研究以銀行放款部門主管作為研究對象的實證結果發現,雖然人格特質的差異造成個人行為的差異,但行為是由情境所決定,即有時會因為雙方的互動行為,形成行為的差異,故分享性人格特質對知識分享意願的影響效果並不顯著,而主管與部屬互動中所產生的信任感與知識分享對主管在公司地位的影響是形成主管對知識分享意願差異的主要因素,前者之影響程度甚過後者。因此,即使該主管並不具備分享的特質,但因與部屬的互動關係良好,則主管仍願意分享知識予部屬。 因此主管將知識分享予部屬,雖會危及主管在部門中之地位,但當部門主管認為部屬行為一致性越高,該部屬對主管所做所為皆是有利,使得主管越願意對部屬抒發個人情感,則部門主管認為該部屬會對其造成不利影響的機率越低,因此主管願意承擔將知識分享與該部屬後,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所以部門主管越願意將知識分享予該部屬。而影響主管是否信任該部屬的首要條件為該部屬與主管的親近程度,其次,影響主管信任該部屬的條件是對主管絕對的服從、盡力維護主管利益,因為此類型部屬不論在任何情況下,皆會以主管的立場與利益來考量。至於工作能力與工作態度越佳的部屬,則工作績效越佳,能全力以赴完成目標,因此主管可以放心將工作交付與該部屬,所以主管對該部屬信任感高。 影響主管願不願意分享知識予部屬另一考慮因素為知識分享後是否會對主管在組織中的地位有所影響,包括能使主管被部屬認同的程度、使高層主管對部門主管重視的程度或主管被部屬取代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容易找尋其他替代的部屬。其中,主管最重視的是預期知識分享後,部屬處理事務態度越積極者,則可加速問題的解決,進而越能提昇部門績效,使得該主管越會受到高層人士的重視,越能提昇主管在銀行的地位,即升遷機會增加,則主管越願意分享知識予該部屬。至於組織制度對於主管知識分享意願的影響方面,根據銀行授信部門主管為研究對象的整體影響結果顯示,組織層次的影響效果雖與理論一致,但相較於主管與部屬人際關係對知識分享意願的影響效果,其影響效果並不顯著。

Page generated in 0.01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