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鶴與鷺鷥的飛行──閱讀李渝與郭松棻

鄧安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這篇訂名為「鶴與鷺鷥的飛行」的論文,是以李渝為研究中心,郭松棻為對照。以鶴與鷺鷥這兩種相像,又各自在兩人文本中具有象徵中國與台灣意味的鳥類代表兩位作家,除了精神上的高標意涵,更是因為兩位作家在生命、文學旅程、文本及生活中,具有極大的相關性、相同性,且兩人互相陪伴、觀摩、砥礪、頡頏的過程,正宛如兩隻鳥類在空中時高時低或快或慢地相伴飛行。因此本篇論文從兩位作家的生命史著手,採取傳記(歷史)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較閱讀法,將兩人文本作歷時性與共時性的閱讀,旨在掌握作家創作的主題內涵,分析其文學技巧,梳理兩人作品隨生命歷程演變的軌跡,並比較兩人文本的「同中之異」及「異中之同」。 論文第二章筆者先回顧兩人的成長地及過程、同時代的重要大事和氛圍,藉以了解其創作的背景和源頭。接著論文的第三章主要在追溯兩人出國及釣運的介入退出,期間思想和創作的轉折,並探究藝術和哲學評論與兩人小說文本之間的關聯性。其中李渝提出的「多重渡引」手法和「心源」理念,以及郭松棻的哲學思考和兩人的小說創作關係密切,透過上述發現,有助於筆者釐清小說思想脈絡和內涵。第四章則探討兩人回歸文學的心路歷程、初期創作,並兼論影響兩人最鉅的兩位作家──魯迅和沈從文,除了藝術手法及主題意識相近,兩代之間也傳承著知識份子特有的龐大苦悶和使命感。第五章則是李渝和郭松棻的文本比較,藉由具代表性的篇章,分析兩人的異同。除了精深的現代主義美學技巧、歷史與家國的極大關懷等相似點之外,其中筆者以為最大的差異在於主題意識──桃花源的尋得與失落,追究其差異的形成則與李渝的「心源」理念息息相關。最後,第六章結論部分,筆者總結李渝與郭松棻生命和創作的研究為三點:一、作家在整個生命歷程中不斷介入和退出的行動,正足以顯現其崇高深厚的人格底蘊。二、不論外在風格差異,兩位作家的文本內裡都具有寧靜溫柔而抒情的一致氣質。三、對書寫美學的極致追求,及其堅毅高潔的意志,不僅拔昇兩位作家的作品於時代、地域、民族意識和生命處境之上,進入世界藝術的領域,也使他們化身為鶴與鷺鷥,超越現實,真正成為李渝筆下永恆的「傳奇」。

Page generated in 0.01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