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金光明經》文學特質之研究

周敏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敘事學角度進行佛經文本分析,藉由對《金光明經》敘事結構、表現形式及其話語的把握,釐清此經之文學特質,並凸顯佛經獨特的敘事性。 第一章 緒論:指出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前人研究成果探討、研究範圍方法與步驟,並說明本研究之架構。 第二章《金光明經》的成立與傳譯:根據學者研究,《金光明經》約於西元三、四世紀間成立,並於北涼玄始年間(A.D.412-427)由曇無讖翻譯傳入中國後,經過多次傳譯。自隋唐至宋代,《金光明經》在中國佛教中頗受重視,尤其是天台宗對此經更多所發揮,直至明代都尚有天台僧人為此經注疏。 第三章《金光明經》之敘事結構為「一鼎三足」的結構:全經以「永恆光明的佛陀觀」作為主軸,崇敬讚美佛陀的信仰內涵迴旋反覆出現,成為貫穿整部經文的主旋律。「普會貫通大小乘思想要義」、「弘揚天神天女信仰」、「強調最勝的世間 / 解脫雙重性利益」則成為主軸之下的三個輔軸,架構起全部經的敘事內容,由此開展出兼顧此岸/彼岸、世間/解脫、理/事圓融的信仰內涵。 第四章《金光明經》之敘事形式:運用敘事學的觀點分析經文的敘事形式形式,著重在探究《金光明經》敘事手段與技巧的運用。首先論述其全知視角的運用,其次分析此經「系列劇式」的敘事情節,藉由眾神的聚會組成一幕幕如序列劇般的敘事模式。最後,探討此經時間與空間敘事的幻化多變的特點。 第五章《金光明經》之敘事話語:首先分析其語言表達方式,探究此經韻散結合的表述形式,以及運用對話、套語的表現手法;再者,分析此經修辭特色,如何在各種修辭法的交互運用下,使經文別具節奏旋律之美。最後探討形象化的文學語言,以意象分析為主,討論經中「光明」、「金鼓」以及「如意寶珠」等鮮明意象所顯露之特色與宗教意義。 第六章 結論:最後指出《金光明經》的文學價值在於(一)別具匠心的藝術結構:「一鼎三足」的敘事結構開展理(宗教理論)/事(信仰/儀式)圓融的信仰內涵;(二)靈活彈性的佛經文學形式:富有彈性的敘事形式-承載深刻佛理奧義和多元的天神信仰內容;(三)創造性模擬的藝術語言:優美生動的敘事話語-展現佛經特有的話語世界。最後考察《金光明經》在中國的流傳,「護國」與「懺悔滅罪護國」二個主題發揮很大的作用,於是此經屢次作為鎮護國家的經典,而受皇室重視;另一方面,它又是懺悔滅罪的盛典,而廣為世人接受。

Page generated in 0.01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