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個理想社區的追尋: 培僑中學46-97年文化社會學探索. / 培僑中學46-97年文化社會學探索 / Yi ge li xiang she qu de zhui xun: Pei qiao zhong xue 46-97 nian wen hua she hui xue tan suo. / Peiqiao zhong xue 46-97 nian wen hua she hui xue tan suoJanuary 1999 (has links)
馮惠卿.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1999. / 附參考文獻. / 附中英文摘要. / Feng Huiqing.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 -- 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1999. / Fu can kao wen xian.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Chapter 第一部: --- 歷史\文化\空間社會學 / Chapter 第一章: --- 徘徊於中國與香港之間 / 序言:自傳、歷史與社會 / Chapter A. --- 論文之架構 / Chapter 第一部: --- 歷史\文化\空間社會學一一硏究課題、方法與架構 / Chapter 第二部: --- 一個理想社區的轉化一一四個發展階段 / Chapter 第三部: --- 總結一一歷史、意識與空間 / Chapter B. --- 研究課題:有理想的學校一一愛國學校 / Chapter I. --- 培僑是一所愛國學校 / Chapter II. --- 愛國學校的特色:社會理想行動者、獨特社群文化 / Chapter III. --- 培僑作爲愛國學校的典型 / Chapter C. --- 硏究之重要性: / Chapter I. --- 香港歷史的硏究:戰後香港教育史、左派系統之硏究 / Chapter II. --- 民族教育的內涵與實踐 / Chapter III --- .社會理論的應用:社區硏究、歷史\文化\空間社會學 / Chapter D. --- 硏究之局限 / Chapter E . --- 結語 / Chapter 第二章: --- 歷史\文化\空間社會學 / 序言:歷史\文化\空間社會學 / Chapter A. --- 歷史\文化\空間社會學:解析的轉向 / Chapter I . --- 社會生活是一種文本:韋伯與吉爾茲 / Chapter II. --- 旁觀的介入者:參與觀察 / Chapter III. --- 知識的考掘:歷史的痕跡一一文獻閱讀 / Chapter (i) --- 戰後香港社會歷史發展之文獻 / Chapter (ii) --- 戰後香港教育史之文獻 / Chapter (iii) --- 愛國學校之硏究文獻 / Chapter B. --- 經驗的重構:心態史硏究 / Chapter I. --- 年鑒學派、日常生活歷史研究 / Chapter II . --- 歷史之重構:深入訪問 / Chapter C . --- 空間之介入: / Chapter D. --- 結語 / Chapter 第三章: --- 「理想社區」之探索 / 序言:理論的折衷主義 / Chapter A. --- 社區硏究:失落的社區價値 / Chapter B . --- 「社區運動」:追求理想、前仆後繼的社會運動 / Chapter I . --- 烏托邦社區與社區運動 / Chapter II . --- 中國的「理想社區」:人民公社運動 / Chapter C . --- 「理想社區」的界定:「分離」與「聚合」的過程 / Chapter I. --- 分離過程:社會距離 / Chapter II. --- 聚合過程:價値理想 / Chapter (i) --- 價値理想的內涵::神聖性質、象徵系統 / Chapter (ii) --- 價値理想的護持與更新:儀式 / Chapter D . --- 「理想社區」的生活實踐 / Chapter I. --- 「理想社區」的空間: / Chapter (i) --- 空間距離 / Chapter (ii) --- 空間設計:集體空間 / Chapter (iii) --- 空間性質:差異性空間與同質化空間 / Chapter II. --- 社區日常生活實踐 / Chapter E . --- 結語 / Chapter 第四章: --- 一個香港的「理想社區」 / 序言:培僑是一個「理想社區」 / Chapter A. --- 分離過程:社會距離-徘徊於中、港之間 / Chapter B. --- 聚合過程:價値理想 / Chapter I. --- 價値理想的內涵 / Chapter (i) --- 民族主義 / Chapter (ii) --- 共產主義 / Chapter (iii) --- 民主意識 / Chapter II. --- 價値理想的護持與更新:儀節 / Chapter C. --- 「理想社區」的生活實踐 / Chapter I. --- 「理想社區」的空間 / Chapter (i) --- 空間距離 / Chapter (ii) --- 空間設計:集體空間 / Chapter (iii) --- 空間性質:差異性空間與同質化空間 / Chapter II. --- 社區日常生活實踐:社區是個大家庭、大熔爐 / Chapter D. --- 結語 / Chapter 第二部: --- 一個理想社區的轉化 / Chapter 第五章: --- 「理想社區」的生成:1946-1956 / 序言: / Chapter A: --- 時代背景 / Chapter I. --- 中國:國共內戰與新民主主義建設 / Chapter II. --- 香港:戰爭政治、社會秩序之重建 / Chapter B. --- 「理想社區」的誕生 / Chapter C. --- 「理想社區」的形成與發展 / Chapter I. --- 社會建構距離 / Chapter (i) --- 對新中國的嚮往 / Chapter (ii) --- 對殖民地政府的拒斥 / Chapter II. --- 「價値理想」 / Chapter (i) --- 內涵:民族與共產主義 / Chapter (ii) --- 儀節:國旗與升旗禮 / Chapter D. --- 「理想社區」的生活實踐 / Chapter I. --- 「理想社區」的空間 / Chapter (i) --- 空間距離:地理位置 / Chapter (ii) --- 空間設計:集體空間 / Chapter (iii) --- 空間性質:差異性空間 / 一一空間製造 / 一一空間管理 / Chapter II. --- 社區日常生活實踐:社區是個大家庭 / Chapter E . --- 結語 / Chapter 第六章: --- 「理想社區」的頂峰:1957-1978 / 序言:火紅的革命歲月 / Chapter A. --- 時代背景: / Chapter I. --- 中國: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革命 / Chapter (i) --- 大躍進運動 / Chapter (ii) --- 文化大革命 / Chapter II. --- 香港:經濟與政治的發展 / Chapter (i) --- 社會發展 / Chapter (ii) --- 政治高壓 / Chapter B. --- 「理想社區」的頂峰:閾限時期 / Chapter I. --- 社會距離的激化:自成一國的左派系統 / Chapter (i) --- 58年杜伯奎校長被遞解出境的事件 / Chapter (ii) --- 67年的「反英抗暴」事件 / Chapter II. --- 「價値理想」的內涵與護持 / Chapter (i) --- 共產主義的理想:反霸反帝反殖 / Chapter (ii) --- 毛澤東之個人崇拜 / Chapter C . --- 「理想社區」的特色 / Chapter I. --- 「理想社區」的空間 / Chapter (i) --- 空間設計:集體空間 / Chapter (ii) --- 空間性質:差異性空間 / 一一空間製造:五個單位的建立 / 一一空間管理:値周班活動 / Chapter II. --- 社區日常生活實踐:閾限社區 / Chapter D. --- 結語 / Chapter 第七章: --- 「理想社區」的轉化:1979-1990 / 序言:掙扎求存的時期 / Chapter A. --- 時代背景: / Chapter I. --- 中國:經濟開放改革與政治改革訴求 / Chapter II. --- 香港:教育改革與主權回歸 / Chapter B. --- 「理想社區」的失落: / Chapter I. --- 社會建構距離:刻意融入香港主流社會 / Chapter (i) --- 融入主流教育制度 / Chapter (ii) --- 教師來源的轉變 / Chapter (iii) --- 爭取「轉津」行動 / Chapter (iv) --- 申請「直資」行動 / Chapter II. --- 「價値理想」的失落 / Chapter (i) --- 毛主義的否定:「三信危機」 / Chapter (ii) --- 對中國共產黨的懷疑:「六四事件」 / Chapter (iii) --- 儀節之形式化 / Chapter C. --- 「理想社區」的生活實踐 / Chapter I. --- 「理想社區」的空間 / Chapter (i) --- 空間距離:地理位置 / Chapter (ii) --- 空間設計:集體空間 / Chapter (iii) --- 空間性質:差異性空間向同質化的空間的過渡 / ´ؤ´ؤ空間制造 / ´ؤ´ؤ監視空間 / ´ؤ´ؤ理性化空間管理 / Chapter II. --- 社區生活實踐:融入主流社會的努力 / Chapter D. --- 結語 / Chapter 第八章: --- 「理想社區」的重建:1991-1997 / 序言:新的歷史任務 / Chapter A. --- 時代背景: / Chapter I. --- 中國:後89年的政治、社會環境 / Chapter II. --- 香港:後過渡時期的政治紛亂 / Chapter B. --- 「理想社區」的重建: / Chapter I . --- 社會建構距離: / Chapter (i) --- 加入「直資計劃」 / Chapter (ii) --- 政治中心的靠近 / Chapter (iii) --- 革命傳統的重建 / Chapter II. --- 價値理想的內涵: / Chapter (i) --- 不再統一的價値理想:民族主義、民主意識 / Chapter (ii) --- 校慶節、國慶節與畢業典禮 / Chapter C . --- 「理想社區」生活實踐 / Chapter I. --- 「理想社區」的空間:同質化空間 / Chapter (ii) --- 空間管理 / Chapter (ii) --- 監視空間 / Chapter II. --- 社區生活實踐:理性化與科層化 / Chapter D . --- 結語 / Chapter 第三部: --- 總結 / Chapter 第九章: --- 歷史、意識與空間 / Chapter A. --- 歷史:行動者的軌跡´ؤ´ؤ四個不同階段的發展回顧 / Chapter I. --- 「理想社區」的生成:46-56年 / Chapter II. --- 「理想社區」的頂峰:57-78年 / Chapter III. --- 「理想社區」的轉化:79-90年 / Chapter IV. --- 「理想社區」的重建:91-97年 / Chapter B. --- 意識:民族主義、民主意識與反思 / Chapter C. --- 空間:獨立自主 / Chapter I. --- 中心與邊陲:中國與香港、社會與培僑 / Chapter II. --- 集體與個人:日常生活的實踐 / Chapter D. --- 結語:歷史的節奏
|
2 |
政治與敎育之相互作用: 一所香港「愛國學校」之硏究 =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 case study of a "patriotic school" in Hong Kong. / Zheng zhi yu jiao yu zhi xiang hu zuo yong: yi suo Xianggang ai guo xue xiao zhi yan jiu =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 case study of a "patriotic school" in Hong Kong.January 1994 (has links)
以香港培僑中學為硏究對象 / 論文(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敎育學部,1994. / 參考文獻: leaves 147-157 / 林嘉嘉. / Chapter 第一章 --- 硏究問題簡介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前言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概念界定 --- p.4 / Chapter 第三節 --- 研究問題 --- p.10 / 註釋 --- p.11 / Chapter 第二章 --- 文獻評´述´ؤؤ硏究的理論 --- p.15 / Chapter 第一節 --- 殖民地教育 --- p.15 / Chapter 第二節 --- BLAU的交換理論 --- p.19 / Chapter 第三節 --- ARCHER及VAUGHAN的「支´配´ؤؤ 抗爭」理論 --- p.20 / Chapter 第四節 --- 香港戰後的發展 --- p.22 / 註釋 --- p.26 / Chapter 第三章 --- 研究方´法´ؤؤ研究問題的評述 --- p.28 / Chapter 第一節 --- 硏究意義 --- p.28 / Chapter 第二節 --- 研究範圍 --- p.28 / Chapter 第三節 --- 研究方法及步驟 --- p.30 / Chapter 第四節 --- 研究限制 --- p.34 / 註釋 --- p.36 / Chapter 第四章 --- 培僑創辦與發展的背景(1946-1966) --- p.37 / Chapter 第一節 --- 中國大陸的政治與教育概況 --- p.37 / Chapter 第二節 --- 中英關係概況 --- p.40 / Chapter 第三節 --- 香港教育概況 --- p.43 / 註釋 --- p.47 / Chapter 第五章 --- 培僑中學的教育方針及運作 --- p.50 / Chapter 第一節 --- 1946-1949 --- p.51 / Chapter 第二節 --- 1949-1958 --- p.56 / Chapter 第三節 --- 1958-1966 --- p.66 / 註釋 --- p.79 / Chapter 第六章 --- 「支配」與「抗拒」的權力關係 --- p.85 / Chapter 第一節 --- 權力主體 --- p.85 / Chapter 第二節 --- 社會交換中之權力運作 --- p.89 / Chapter 第三節 --- 「支配」與「抗拒」 --- p.113 / 註釋 --- p.118 / Chapter 第七章 --- 總結 --- p.125 / Chapter 第一節 --- 培僑在中、港政治影響力衝搫 下的回應 --- p.125 / Chapter 第二節 --- 培僑中學的特色 --- p.126 / Chapter 第三節 --- 培僑中學的生存條件 --- p.128 / Chapter 第四節 --- 政治與教育之相互作用 --- p.129 / Chapter 第五節 --- 本研究的獨特之處 --- p.130 / Chapter 第六節 --- 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 p.132 / 註釋 --- p.133 / 後記 --- p.134 / 註釋 --- p.138 / 附錄 --- p.139 / 參考書目 --- p.147
|
Page generated in 0.01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