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投資組合保險應用─複製型賣權策略與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CPPI)之比較蘇思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投資組合保險的概念發源自1980年代,對於較保守或是對於股市未來走勢不清楚的投資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投資策略,既可以保障原本所投資的本金,亦可參與上方的獲利。投資組合保險策略所運用的範疇很廣,尤其適用於大筆資金之持有者,且只願意承受一定範圍的損失風險,如:退撫基金、保險基金或各類信託基金之基金經理人。
本研究以台灣50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為研究對象,探討複製性賣權及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等兩種資產配置策略,在不同市況下(2006年至2011年)之績效,並與買入持有策略做比較。其中,本文以GARCH波動度模型估計複製性賣權策略中之波動度;在CPPI策略中,由於考量到不同市場狀況下,投資人之風險偏好程度應會有所不同,風險乘數亦會有所改變,因此本文將風險乘數最適化,以改善傳統之固定風險乘數CPPI策略。
由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複製性賣權策略在空頭市場之績效會比買入持有策略及台灣50ETF好。然而,在大空頭時,由於股價急速下滑,導致資產配置來不及調整,而產生保險誤差。另外,複製性賣權在多頭市況下,較低的保本比例,會帶來較高之報酬。
2. CPPI策略在各種市況下,其績效大致都會優於買入持有策略,且完全沒有出現保險誤差,但只有在空頭走勢下,CPPI會打敗市場,原因在於CPPI發揮了保護下檔風險的功能,且說明了投資組合保險策略之目的並非超越市場報酬。
3. 將複製性賣權策略與CPPI策略相比時,從報酬率來看,空頭市場下CPPI的保護功能較複製性賣權強,而多頭或盤整市況下,並無一致的結果。從Sharpe ratio、長期相對平均成本、上方獲取率損失等績效指標,CPPI大致上都比複製性賣權好得多。
|
Page generated in 0.02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