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154
  • 493
  • 424
  • 424
  • 424
  • 424
  • 424
  • 268
  • 219
  • 209
  • 207
  • 116
  • 100
  • 89
  • 43
  • Tagged with
  • 4810
  • 4810
  • 2522
  • 1577
  • 980
  • 954
  • 921
  • 727
  • 705
  • 672
  • 535
  • 415
  • 404
  • 390
  • 36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81

六朝賦「物色」硏究. / Liu chao fu "wu se" yan jiu.

January 1983 (has links)
梁佩嫦. / 手稿本 (cops. 283 複印本)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語文學部. / Shou gao ben (cops. 283 fu yin ben)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61-75). / Liang Peichang.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yan jiu yuan yu wen xue bu. / 引言 --- p.1-3 / Chapter 第一章 --- 『物色』的定義及溯源 --- p.4-85 / Chapter 甲 --- 定義 --- p.5-27 / Chapter 乙 --- 溯源 --- p.28-85 / Chapter 1 --- 詩經中的即物起興 --- p.28-47 / Chapter 2 --- 屈宗辭賦中的景物  --- p.48-69 / Chapter 3 --- 漢賦中情景之結合 --- p.70-85 / Chapter 第二章 --- 《文選》「物色賦」四篇分析 --- p.86-171 / Chapter 甲 --- 宗玉《風賦》 --- p.95-118 / Chapter 乙 --- 潘岳〈秋興賦〉 --- p.119-138 / Chapter 丙 --- 謝惠連〈雪賦〉  --- p.139-152 / Chapter 丁 --- 謝莊〈月賦〉 --- p.153-171 / Chapter 第三章 --- 六朝賦「物色」選例   --- p.172-263 / Chapter 甲 --- 時代喪亂的寫照 --- p.175-188 / Chapter 1 --- 曹丕〈感物賦〉 / Chapter 2 --- 王粲〈登樓賦〉 / Chapter 3 --- 鮑照〈蕪城賦〉 / Chapter 乙 --- 佛老思想的反映 --- p.189-201 / Chapter 1 --- 孫綽〈登天台小賦〉 / Chapter 2 --- 湛方生〈風賦〉〈懷春賦〉等 / Chapter 3 --- 謝靈運〈山居賦〉 / Chapter 丙 --- 描述隱居山林  --- p.202-206 / Chapter 1 --- 潘岳〈閒居賦〉 / Chapter 2 --- 陸倕〈歸田賦〉 / Chapter 丁 --- 記敘羈旅官遊 --- p.206-221 / Chapter 1 --- 陸機〈述思賦〉等 / Chapter 2 --- 謝靈運〈歸塗賦〉 / Chapter 3 --- 鮑照〈遊思賦〉 / Chapter 4 --- 江淹〈去故鄉賦〉等 / Chapter 戊 --- 抒發生離死別 --- p.222-246 / Chapter 1 --- 曹丕〈柳賦〉等 / Chapter 2 --- 陸機〈思親賦〉等 / Chapter 3 --- 江淹〈別賦〉〈恨賦〉 / Chapter 4 --- 梁簡文帝〈秋興賦〉〈臨秋賦〉、梁元帝〈蕩婦秋思賦〉 / Chapter 己  --- 應制酬唱 --- p.247-263 / Chapter 1 --- 二曹〈愁霖賦〉〈喜霽賦〉等 / Chapter 2 --- 謝朓〈七夕賦奉護軍命作〉 / Chapter 3 --- 庾信〈春賦〉 / Chapter 第四章 --- 「物色」與六朝人生活與風尚的關係 --- p.264-307 / Chapter 甲 --- 貴遊風氣 --- p.264-285 / Chapter 乙 --- 登山臨水,巖棲山居 --- p.226-301 / Chapter 丙 --- 構築庭園  --- p.302-307 / Chapter 第五章 --- 六朝賦中「物色」的技巧 --- p.308-371 / Chapter 甲 --- 設色 --- p.310-326 / Chapter 乙 --- 練字 --- p.327-357 / Chapter 丙 --- 音律 --- p.358-371 / Chapter 第六章 --- 結論 --- p.372-388 / 注釋 --- p.1-60 / 參考書目 --- p.61-74
382

廣府話說唱本木魚書的硏究. / Guang fu hua shuo chang ben mu yu shu de yan jiu.

January 1989 (has links)
吳瑞卿. / Thesis (Ph.D.)--香港中文大學, 1989. / Manuscript (Reprint of computer reprin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314-324). / Wu Ruiqing. / Thesis (Ph.D.)--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1989. / 導論 / Chapter I´Ø --- 選取木魚書作硏究對象的意義 --- p.1 / Chapter 一´Ø --- 作為地方文學的 --- p.1 / Chapter 二´Ø --- 作為俗文學的一種 --- p.2 / Chapter II´Ø --- 本論文的硏究目的 / Chapter A´Ø --- 整理及分析一種地方文學遺産 --- p.2 / Chapter B´Ø --- 以木魚書為例論證俗文學的特徵範圍 / Chapter 一´Ø --- 俗文學研究的回顧 --- p.3 / Chapter 二´Ø --- 俗文學的特徴和領域問題 --- p.7 / Chapter 三´Ø --- 木魚書與俗文學 --- p.8 / Chapter III´Ø --- 木魚書研究在其他方面能提供的貢獻 / Chapter 一´Ø --- 中國相類性質的文學比較硏究 --- p.11 / Chapter 二´Ø --- 中、外通俗文學比較 --- p.11 / Chapter 三´Ø --- 社會發展史研究 --- p.12 / Chapter IV´Ø --- 資料範圍及前人研究回顧 / Chapter A´Ø --- 前人硏究的回顧 / Chapter 一´Ø --- 敘錄及研究 --- p.12 / Chapter 二´Ø --- 文獻筆記 --- p.14 / Chapter 三´Ø --- 短文 --- p.14 / Chapter 四´Ø --- 其他硏究 --- p.14 / Chapter B´Ø --- 本文所用資料範圍 --- p.15 / Chapter C´Ø --- 輔助資料 / Chapter 一´Ø --- 輔助錄音資料 --- p.18 / Chapter 二´Ø --- 殘存曲目 --- p.19 / Chapter D´Ø --- 資料的捜集和處理 / Chapter 一´Ø --- 資料來源 --- p.19 / Chapter 二´Ø --- 資料處理 --- p.20 / Chapter V´Ø --- 硏究的局限 / Chapter 一´Ø --- 資料的限制 --- p.21 / Chapter 二´Ø --- 木魚書年代考証的困難 --- p.22 / Chapter 三´Ø --- 文字與口頭間的距離 --- p.23 / Chapter 第一章 --- 木魚書的體製與源流 / Chapter I´Ø --- 木魚書的體製 / Chapter 一´Ø --- 外型 --- p.24 / Chapter 二´Ø --- 编制 --- p.25 / Chapter 三´Ø --- 出版形式 --- p.27 / Chapter II´Ø --- 《木魚》釋名 / Chapter 一´Ø --- 《木魚》、《木魚書》和《木魚歌》的定義 --- p.29 / Chapter 二´Ø --- 《木魚》名稱的來源 --- p.31 / Chapter III´Ø --- 木魚歌起源的論爭 / Chapter 一´Ø --- 源於踏歌之說 --- p.33 / Chapter 二´Ø --- 源於摸魚歌之說 --- p.34 / Chapter 三´Ø --- 源於蜑歌之說 --- p.36 / Chapter 四´Ø --- 源於江浙彈詞之說 --- p.38 / Chapter 五´Ø --- 源於變文、寶卷之說 --- p.40 / Chapter 六´Ø --- 其他說法 --- p.40 / Chapter IV´Ø --- 木魚書與廣東說唱曲藝的關係 --- p.41 / Chapter 一´Ø --- 木魚曲藝的特徴和源流 --- p.42 / Chapter 二´Ø --- 龍舟曲藝的特徴和源流 --- p.43 / Chapter 三´Ø --- 南音曲藝的特徴和源流 --- p.44 / Chapter V´Ø --- 木魚書的歴史一一發源、興盛與衰落 --- p.45 / Chapter 第二章 --- 木魚書的結構和格式 / Chapter I´Ø --- 句式 / Chapter A´Ø --- 句數 --- p.51 / Chapter B´Ø --- 基本句型及組織 --- p.52 / Chapter 一´Ø --- 句律平仄 --- p.52 / Chapter 二´Ø --- 對句 --- p.53 / Chapter 三´Ø --- 音步節奏 --- p.56 / Chapter C´Ø --- 起式和煞尾 / Chapter 一´Ø --- 起式 --- p.57 / Chapter 二´Ø --- 煞尾 / Chapter D´Ø --- 雜句 --- p.60 / Chapter II´Ø --- 韻式 / Chapter A´Ø --- 韻系 --- p.60 / Chapter B´Ø --- 押韻 / Chapter 一´Ø --- 偶句 --- p.63 / Chapter 二´Ø --- 奇句 --- p.66 / Chapter 三´Ø --- 換韻 --- p.66 / Chapter 四´Ø --- 重覆押韻字 --- p.66 / Chapter III´Ø --- 襯字 --- p.67 / Chapter 一´Ø --- 襯字的作用 --- p.69 / Chapter 二´Ø --- 襯字與曲詞内容 --- p.69 / Chapter 三´Ø --- 襯字的規律 --- p.71 / Chapter 第三章 --- 木魚書的題材與内容 / Chapter I´Ø --- 前人研究的回顧 --- p.78 / Chapter II´Ø --- 故事性木魚書的内容結構 / Chapter A´Ø --- 引首 / Chapter 一´Ø --- 引首的内容 --- p.81 / Chapter 二´Ø --- 引首的作用 --- p.88 / Chapter B´Ø --- 結尾 --- p.88 / Chapter C´Ø --- 故事内容 --- p.90 / Chapter 一´Ø --- 才子佳人戀愛奇緣故事 --- p.92 / Chapter 二´Ø --- 通俗民間歷史故事 --- p.98 / Chapter 三´Ø --- 勸善佛道故事 --- p.106 / Chapter 四´Ø --- 仙凡奇緣故事 --- p.108 / Chapter 五´Ø --- 神怪故事 --- p.110 / Chapter 六´Ø --- 民間公案故事 --- p.112 / Chapter 七´Ø --- 家庭倫理故事 --- p.115 / Chapter III´Ø --- 非故事類木魚書 --- p.119 / Chapter 一´Ø --- 故事摘錦 --- p.120 / Chapter 二´Ø --- 有關婦女生活 --- p.120 / Chapter 三´Ø --- 有關方土習俗和生活 --- p.127 / Chapter 四´Ø --- 勸世文 --- p.128 / Chapter 五´Ø --- 諷剌時弊 --- p.129 / Chapter 六´Ø --- 關懷國是 --- p.133 / Chapter 七´Ø --- 純供娛樂 --- p.134 / Chapter 第四章 --- 木魚書的流行情況及其傳播型態 / Chapter I´Ø --- 木魚書的流行情況 --- p.136 / Chapter 一´Ø --- 現存木魚書的數量 --- p.137 / Chapter 二´Ø --- 同書異名的現象 --- p.138 / Chapter 三´Ø --- 從出版商的數目反映木魚書流行的情況 --- p.139 / Chapter II´Ø --- 木魚書的傳播型態 --- p.142 / Chapter A´Ø --- 傳播方式 / Chapter 一´Ø --- 口頭傳播 --- p.143 / Chapter 1. --- 群眾聚集欣賞藝人的演唱 --- p.143 / Chapter 2. --- 藝人沿門賈唱 --- p.144 / Chapter 3. --- 家庭内的傳唱 --- p.145 / Chapter 4. --- 文人間的酬唱 --- p.146 / Chapter 二´Ø --- 文字傳播 --- p.146 / Chapter B´Ø --- 傳播型態的特色 / Chapter 一´Ø --- 口頭與文字傳播並行 --- p.147 / Chapter 二´Ø --- ¨ёł離口頭傳播的局限 --- p.148 / Chapter 三´Ø --- 橫跨讀書人與民眾的世界 --- p.148 / Chapter III´Ø --- 推廣的概念一一雛型廣告的出現 --- p.149 / Chapter 第五章 --- 木魚書的作者、傳播者和受眾 / Chapter I´Ø --- 社會背景:明清社會階層結構的改變 --- p.153 / Chapter II´Ø --- 木魚書的作者 / Chapter A´Ø --- 作者的類別 --- p.156 / Chapter 一´Ø --- 文人 --- p.156 / Chapter 二´Ø --- 藝人 --- p.158 / Chapter 三´Ø --- 職業编撰人 --- p.159 / Chapter B´Ø --- 作者的創作對象 --- p.159 / Chapter C´Ø --- 作者的創作動機 / Chapter 一´Ø --- 表面動機 --- p.160 / Chapter 二´Ø --- 現實動機 --- p.161 / Chapter 三´Ø --- 潛藏動機 --- p.161 / Chapter III´Ø --- 木魚書的受眾 / Chapter 一´Ø --- 說唱曲藝的觀眾和聽眾 --- p.163 / Chapter 二´Ø --- 憑曲自娛的受眾 --- p.164 / Chapter 三´Ø --- 說唱藝人 --- p.165 / Chapter 四´Ø --- 讀者 --- p.165 / Chapter 五´Ø --- 其他 --- p.166 / Chapter IV´Ø --- 木魚書的傳播者一一出版商和藝人 --- p.166 / Chapter A´Ø --- 出版商 / Chapter 一´Ø --- 出版商的興起 --- p.167 / Chapter 二´Ø --- 木魚書的出版情況 --- p.170 / Chapter 三´Ø --- 木魚書出版商的角色 --- p.171 / Chapter B´Ø --- ¨®Ơ唱藝人 --- p.172 / Chapter V´Ø --- 作者、“守門人´ح和受眾間的關係 --- p.174 / Chapter 一´Ø --- 從商業活動的角度 --- p.174 / Chapter 二´Ø --- 從大眾娛樂的角度 --- p.175 / Chapter 三´Ø --- 從教化的角度 --- p.175 / Chapter 四´Ø --- 矛盾和協調 --- p.176 / Chapter 五´Ø --- 方言與作者、受眾的關係 --- p.177 / Chapter 六´Ø --- 作者、守門人和受眾間關係的特性 / Chapter 1. --- 實用性 --- p.179 / Chapter 2. --- 商業性 --- p.179 / Chapter 第六章 --- 木魚書的思想意識 / Chapter I´Ø --- 前人的論說 --- p.182 / Chapter A´Ø --- 傳统木魚書的思想意識 --- p.183 / Chapter 一´Ø --- 世界觀的構成 / Chapter 1. --- 個人的主體存在 --- p.183 / Chapter 2. --- 世界的主宰 --- p.183 / Chapter 3. --- 人與人、人與社群的關係 --- p.184 / Chapter 二´Ø --- 對生命的觀察與信仰 / Chapter 1. --- 人的無自主性 / Chapter i) --- 天命不可違 --- p.185 / Chapter ii) --- 緣份不可抗拒 --- p.187 / Chapter iii) --- 倫理道德不能拂逆 --- p.189 / Chapter iv) --- 人生如夢 --- p.189 / Chapter 2. --- 人的自主性 / Chapter i) --- 因果報應 --- p.191 / Chapter ii) --- 至誠可以感天 --- p.194 / Chapter 三´Ø --- 木魚書所認同的行為規範與生活態度 / Chapter 1. --- 忠、孝、節、義的觀念 --- p.195 / Chapter 2. --- 妥協、忍耐、不反抗的態度 --- p.197 / Chapter 四´Ø --- 木魚書所隠藏的深層不滿和補償意識 --- p.199 / Chapter 1. --- 對天命不滿的補偾´ؤ´ؤ天的人格化 --- p.199 / Chapter 2. --- 對人倫關係的不滿一´ؤ女性的強化 --- p.283 / Chapter 3. --- 對食官污吏的不滿´ؤ´ؤ清官與皇帝的理想化 --- p.209 / Chapter 4. --- 對禮教道德的不谋´ؤ´ؤ大膽的兩性描寫 --- p.212 / Chapter B´Ø --- 清末民初短篇木魚的思想意識 --- p.214 / Chapter 一´Ø --- 革命及愛國思想 --- p.215 / Chapter 二´Ø --- 社會改革思想 --- p.217 / Chapter V´Ø --- 從木魚書反映人民的鳥托邦世界 / Chapter 一´Ø --- 人民理想中的世界 --- p.219 / Chapter 二´Ø --- 理想世界的構成 --- p.221 / Chapter 三´Ø --- 理想世界的根源 --- p.223 / Chapter 第七章 --- 木魚書的語言和表逹技巧 / Chapter I´Ø --- 正统文學與“民間文學´ح之間的灰色地帶 --- p.226 / Chapter II´Ø --- 木魚書在語言上所出現的特殊現象 / Chapter 一´Ø --- 音字 --- p.227 / Chapter 二´Ø --- 錯別字 --- p.229 / Chapter 三´Ø --- 俗寫字或創新字 --- p.230 / Chapter 四´Ø --- 砌詞就韻 --- p.231 / Chapter III´Ø --- 濃厚的地方色彩 / Chapter 一´Ø --- 方言的運用 --- p.232 / Chapter 二´Ø --- 品物和比喻 --- p.233 / Chapter IV´Ø --- 表逹技巧和語言公式化 --- p.236 / Chapter V´Ø --- 模倣性超越創造性 --- p.240 / 結論 / Chapter I´Ø --- 俗文學及“民間文學´ح研究發展出現的問題 --- p.243 / Chapter II´Ø --- 過去有關俗文學特徴的矛盾 --- p.248 / Chapter 一´Ø --- 傳播方式的問題 --- p.248 / Chapter 二´Ø --- “大眾性´ح與“群體性´ح的問題 --- p.249 / Chapter 三´Ø --- 作者的問題 --- p.250 / Chapter 四´Ø --- “新鮮而未經雕琢´ح的問題 --- p.250 / Chapter III´Ø --- 從木魚書看俗文學的特徴問題 --- p.251 / Chapter 一´Ø --- 民族性和鄉土性 --- p.251 / Chapter 二´Ø --- 進步的抑保守的 --- p.252 / Chapter 三´Ø --- 新鮮的抑模倣的 --- p.253 / Chapter 四´Ø --- 吸收性及融和性 --- p.254 / Chapter 五´Ø --- 勸世與社會認可性 --- p.254 / Chapter IV´Ø --- 木魚書與“商俗文學´ح --- p.255 / Chapter 一´Ø --- 大規模的集體傳播性 --- p.255 / Chapter 二´Ø --- 城市化 --- p.256 / Chapter 三´Ø --- 商業化 --- p.257 / Chapter V´Ø --- 從木魚書研究看俗文學的領域問題 --- p.258 / Chapter VI´Ø --- 從木魚書看俗文學研究的重要性及展望 --- p.263 / 附件目錄 / Chapter A´Ø --- 附表 / Chapter 附表一: --- 現存主要木魚書藏處目錄 --- p.325 / Chapter 附表二: --- 木魚書同書異名表 --- p.346 / Chapter 附表三: --- 木魚書出版商及作者資料表 --- p.349 / Chapter 附表四: --- 失佚原書之木魚書標題表 --- p.366 / Chapter 四A: --- 中山大學風俗硏究室於一九二九年發表所藏廣東唱本目錄 --- p.367 / Chapter 四B: --- 《梁氏所藏所見木魚書敘目》 --- p.371 / Chapter 附表五: --- 廣州共和報1922年至1925年間所刊登南音、龍舟、木魚曲詞目錄 --- p.374 / Chapter B´Ø --- 附錄 / Chapter 附錄一: --- 南音木魚書格律示例 --- p.376 / Chapter 附錄二: --- 龍舟木魚書格律示例 --- p.377 / Chapter 附錄三: --- 三首演唱曲格律示例 --- p.378 / Chapter 附錄四: --- 南音《再生緣》之《上林苑題詩》(唱曲及木魚書比較) --- p.379 / Chapter 附錄五: --- 《客途秋恨》(唱曲及木魚書比較) --- p.381 / Chapter 附錄六: --- 《紅樓夢》之《夢遊太虛》木魚書曲詞 --- p.383 / Chapter 附錄七: --- 《五諫刁妻》木魚書曲詞 --- p.384 / Chapter 附錄八: --- 《賢妻諫賭》木魚書曲詞 --- p.387 / Chapter C´Ø --- 附圓 / Chapter 附圖一: --- 木魚書封面圖 --- p.390 / Chapter 附圖二: --- 木魚書封面圖 --- p.391 / Chapter 附圖三: --- 木魚書的木刻插圖 --- p.392 / Chapter 附圓四: --- 木魚書内文编排圖版例一 --- p.393 / Chapter 附圃五: --- 木魚書内文编排圖版例二 --- p.394 / Chapter 附圖六: --- 粗劣木魚書刻板示例 --- p.395 / Chapter 附圖七: --- 木魚書拼揍成書圖版示例一 --- p.396 / Chapter 附圖八: --- 木魚書拼揍成書圖版示例 --- p.397 / Chapter 附圓九´Ø一: --- 《丁山打雁》、《二度梅》内文圖版 --- p.398 / Chapter 附圖九´Ø二: --- 《生祭李彦貴》、《車龍公子花燈記》内文圖版 --- p.399 / Chapter 附圖九´Ø三: --- 《閨諫瑞蘭》、《朝上鶯歌》内文圖版 --- p.400 / Chapter 附圃九´Ø四: --- 《盤龍寳扇》、《三棄梨花》内文圖販 --- p.401 / Chapter 附画九´Ø五: --- 《金生挑盒》、《梁天來告御狀》内文圖版 --- p.402 / Chapter 附圖九´Ø六: --- 《五諫刁妻》、《考世条》内文圖版 --- p.403 / Chapter 附圖九´Ø七: --- 《鳳儀亭訴苦》、《五弄琵琶》内文圖版 --- p.404 / Chapter 附圔九´Ø八: --- 《梁李爭第一》、《英台回鄉》内文圖版 --- p.405 / Chapter 附圖九´Ø九: --- 《石女嘆五更》、《金橋問卦》内文圖版 --- p.406 / Chapter 附圔九´Ø十: --- 《天九歌》、《蘇娘嘆五更》内文圖版 --- p.407
383

Metamorphosis in the Chinese narrative: a comparative study.

January 1988 (has links)
by Wan-kan Chin. / Includes passages in Chinese. / Thesis (M.Ph.)--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8. / Bibliography: leaves 164-184.
384

The Chinese short story of 1917-1927: patterns of influence.

January 1988 (has links)
by Lee Zhengwei.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8. / Bibliography : leaves 109-116.
385

從志蓮淨苑的佛敎儀式中探討朝暮課誦之音樂硏究. / Cong Zhi lian zheng yuan de fo jiao yi shi zhong tan tao zhao mu ke song zhi yin yue yan jiu.

January 1995 (has links)
黎美倫. / 論文(碩士) -- 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音樂學部, 1995. / 參考文獻: leaves 139-142. / Li Meilun.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p.1 / Chapter 第二章 --- 佛敎在中國之發展槪況 --- p.5 / Chapter 第一節 --- 佛敎之傳入 --- p.5 / Chapter 第二節 --- 佛敎在各朝代之發展槪況 --- p.6 / Chapter 1. --- 漢代佛敎 --- p.6 / Chapter 2. --- 魏晉佛敎 --- p.7 / Chapter 3. --- 南北朝佛敎 --- p.8 / Chapter 4. --- 隋唐佛敎 --- p.9 / Chapter 5. --- 宋明佛敎 --- p.13 / Chapter 6. --- 晚淸及民國年間之佛敎 --- p.14 / Chapter 第三章 --- 佛敎在香港之發展槪況 --- p.17 / Chapter 第一節 --- 發展歷史 --- p.17 / Chapter 第二節 --- 香港佛敎寺院分佈及分類 --- p.21 / Chapter 第四章 --- 佛敎儀式之介紹 --- p.23 / Chapter 第一節 --- 佛敎儀典 --- p.23 / Chapter 第二節 --- 道場懺法 --- p.26 / Chapter 第三節 --- 朝暮課誦 --- p.27 / Chapter 1. --- 早晚課的意義 --- p.27 / Chapter 2. --- 早晚課常用的經文 --- p.27 / Chapter 3. --- 早晚課進行的程序 --- p.47 / Chapter 4. --- 早晚課中使用之法器 --- p.48 / Chapter 5. --- 早晚課誦的記譜法 --- p.49 / Chapter 第五章 --- 實地考察:志蓮淨苑之朝暮課誦 --- p.52 / Chapter 第一節 --- 志蓮淨苑簡介 --- p.52 / Chapter 1. --- 位置 --- p.52 / Chapter 2. --- 歷史 --- p.52 / Chapter 3. --- 寺內位置分佈 --- p.54 / Chapter 4. --- 寺內佛事活動 --- p.56 / Chapter 5. --- 寺內僧人活動 --- p.59 / Chapter 6. --- 寺內所採用之法器 --- p.60 / Chapter 第二節 --- 志蓮淨苑的早課程序 --- p.65 / Chapter 1. --- 儀式目的 --- p.65 / Chapter 2. --- 儀式進行日期 --- p.65 / Chapter 3. --- 儀式進行時間 --- p.65 / Chapter 4. --- 儀式進行地點 --- p.65 / Chapter 5. --- 儀式參予人數 --- p.66 / Chapter 6. --- 儀式中採用語言及聲音 --- p.66 / Chapter 7. --- 儀式中使用物件 --- p.67 / Chapter 8. --- 儀式中參予者的動作 --- p.67 / Chapter 第三節 --- 志蓮淨苑的晚課程序 --- p.72 / Chapter 1. --- 儀式目的 --- p.72 / Chapter 2. --- 儀式進行日期 --- p.72 / Chapter 3. --- 儀式進行時間 --- p.12 / Chapter 4. --- 儀式進行地點 --- p.72 / Chapter 5. --- 儀式參予人數 --- p.72 / Chapter 6. --- 儀式中採用語言及聲音 --- p.72 / Chapter 7. --- 儀式中使用物件 --- p.73 / Chapter 8. --- 儀式中參予者的動作 --- p.73 / Chapter 第六章 --- 朝暮課誦之音樂分析 --- p.79 / Chapter 第一節 --- 梵唄的定義及功能 --- p.79 / Chapter 第二節 --- 早課的曲目分析 --- p.80 / Chapter 1. --- 《爐香讚》的音樂分析 --- p.86 / Chapter 2. --- 《佛號》的音樂分析 --- p.89 / Chapter 3. --- 《回向偈》的音樂分析 --- p.92 / Chapter 4. --- 《彌陀偈》的音樂分析 --- p.96 / Chapter 5. --- 《繞佛》的音樂分析 --- p.100 / Chapter 6. --- 《念聖號》的音樂分析 --- p.103 / Chapter 7. --- 《三皈依》的音樂分析 --- p.107 / Chapter 8. --- 《彌陀讚》的音樂分析 --- p.112 / Chapter 第三節 --- 晚課的曲目分析 --- p.115 / Chapter 1. --- 《四生登於寶地》的音樂分析 --- p.117 / Chapter 2. --- 《普賢警眾偈》的音樂分析 --- p.120 / Chapter 3. --- 《伽藍讚》的音樂分析 --- p.125 / Chapter 第四節 --- 早晚課音樂的分析結果 --- p.128 / Chapter 1. --- 調式方面 --- p.128 / Chapter 2. --- 音域方面 --- p.130 / Chapter 3. --- 旋律方面 --- p.130 / Chapter 4. --- 曲式結構方面 --- p.132 / Chapter 5. --- 節奏方面 --- p.132 / Chapter 6. --- 唱法方面 --- p.133 / Chapter 7. --- 表情方面 --- p.133 / Chapter 8. --- 異音性和聲方面 --- p.134 / Chapter 9. --- 演唱方式方面 --- p.134 / Chapter 10. --- 法器伴奏方面 --- p.135 / Chapter 第五節 --- 音樂在早晚課儀式中之運用及功能 --- p.136 / Chapter 1. --- 音樂與信仰的關係 --- p.136 / Chapter 2. --- 音樂與訊息的關係 --- p.136 / Chapter 3. --- 音樂與調節氣氛的關係 --- p.136 / Chapter 第七章 --- 結語 --- p.138 / 參考書目 --- p.139 -142 / 附錄一.香港佛敎聯合會´ؤ九九二年度法事表 --- p.143 / Chapter 二. --- 香港佛光協會一九九三年法事表 --- p.144 / Chapter 三. --- 香港的佛學講座時間表 --- p.145
386

文化工人: 延安作家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1937-1945). / 'Wen hua gong ren': Yan'an zuo jia de zi wo xing xiang yu shen fen ren tong (1937-1945).

January 1995 (has links)
陳偉文. / 書名原題: 「文化工人」 -- 延安作家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1937-1945) / 論文(碩士) -- 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歷史學部,1995. / 參考文獻: leaves 114-120. / Chen Weiwen. / Chapter 1, --- 中共與知識分子的關係 --- p.3 / 中外學者眼中的中國知識分子 --- p.4 / 中共與延安作家 --- p.5 / 「文化工人」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 --- p.6 / 小結 --- p.10 / Chapter 2, --- 文人與黨員的雙重身份´ؤ瞿秋白與張聞天 --- p.17 / 左聯的舵手瞿秋白 --- p.17 / 反關門主義的張聞天 --- p.20 / 雙重身份的影響 --- p.22 / Chapter "3 ," --- 左翼作家聯盟與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 p.26 / 時勢造難´ؤ´ؤ「左聯」的崛起 --- p.27 / 「左聯」與蘇聯 --- p.27 / 中共與普羅文學 --- p.28 / 「左聯」的宗旨及其主張 --- p.28 / 「奴隸總管」周揚 --- p.32 / 「女戰士」丁玲 --- p.34 / 三十年代的艾青、蕭軍實味 --- p.37 / 處於過渡階段的「無產階級作家」 --- p.40 / Chapter 4, --- 整風前延安作家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 --- p.47 / 自我形象的探索 --- p.48 / 關於作家「自我形象」的數點補充 --- p.53 / 對人民的認同 --- p.55 / 對國家黨的認同 --- p.62 / 自我批評 --- p.68 / 小結 --- p.70 / Chapter 5, --- 整風後延安作家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 --- p.80 / 延安整風於王實味事件 --- p.80 / 文藝座談會後作家的自我形象 --- p.85 / 文藝座談會後作家對人民的認同 --- p.89 / 文藝座談會後作家對黨國的認同 --- p.91 / 整風後作家的「自我批評」 --- p.97 / 小結 --- p.99 / Chapter 6, --- 無奈的關係--總結 --- p.109 / 參考書目 --- p.114
387

唐代詩人評唐詩之硏究. / Tang dai shi ren ping Tang shi zhi yan jiu.

January 1973 (has links)
手稿本.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 Shou gao ben.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505-506).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 Chapter 第一章 --- 緒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資料──唐代詩評作品概述 --- p.6 / Chapter 第二節 --- 唐詩之分期 --- p.23 / Chapter 第二章 --- 太宗貞觀至中宗景龍 --- p.32 / Chapter 第一節 --- 上官儀 --- p.36 / Chapter 第二節 --- 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 p.39 / Chapter 第三節 --- 沈佺期、宗之問 --- p.46 / Chapter 第四節 --- 蘇味道、李嶠、崔融、杜審言 --- p.53 / Chapter 第五節 --- 陳子昂 --- p.59 / Chapter 第六節 --- 其他 --- p.65 / Chapter 第七節 --- 結論 --- p.71 / Chapter 第三章 --- 宗玄開元天寶 --- p.73 / Chapter 第一節 --- 張說、張九齡 --- p.77 / Chapter 第二節 --- 王昌齡、王之渙、李頎 --- p.84 / Chapter 第三節 --- 王維、孟浩然、劉長卿 --- p.95 / Chapter 第四節 --- 高適、岑參 --- p.114 / Chapter 第五節 --- 李白 --- p.122 / Chapter 第六節 --- 杜甫、鄭虔、蘇源明、薛據、嚴武 --- p.141 / Chapter 第七節 --- 錢起、郎士元 --- p.169 / Chapter 第八節 --- 其他 --- p.173 / Chapter 第九節 --- 結論 --- p.182 / Chapter 第四章 --- 肅宗至德至代宗大曆 --- p.188 / Chapter 第一節 --- 元結、孟雲卿 --- p.190 / Chapter 第二節 --- 韋應物、皎然 --- p.202 / Chapter 第三節 --- 大曆十子及李益 --- p.213 / Chapter 第四節 --- 王建 --- p.234 / Chapter 第五節 --- 其他 --- p.237 / Chapter 第六節 --- 結論 --- p.243 / Chapter 第五章 --- 德宗建中至憲宗元和 --- p.245 / Chapter 第一節 --- 白居易、劉禹鍚、元稹、李紳 --- p.249 / Chapter 第二節 --- 韓愈、孟郊、盧仝、賈島 --- p.296 / Chapter 第三節 --- 張籍、李賀 --- p.331 / Chapter 第四節 --- 柳宗元 --- p.349 / Chapter 第五節 --- 姚合 --- p.355 / Chapter 第六節 --- 其他 --- p.359 / Chapter 第七節 --- 結論 --- p.370 / Chapter 第六章 --- 穆宗長塵至文宗開成 --- p.372 / Chapter 第一節 --- 杜牧 --- p.374 / Chapter 第二節 --- 張祐 --- p.381 / Chapter 第三節 --- 許渾 --- p.388 / Chapter 第四節 --- 劉得仁 --- p.392 / Chapter 第五節 --- 李商隱、段成式、溫庭筠 --- p.396 / Chapter 第六節 --- 其他 --- p.410 / Chapter 第七節 --- 結論 --- p.415 / Chapter 第七章 --- 武宗會昌至昭宗天祐 --- p.418 / Chapter 第一節 --- 薛能 --- p.420 / Chapter 第二節 --- 皮日休、陸龜蒙 --- p.427 / Chapter 第三節 --- 司空圖 --- p.448 / Chapter 第四節 --- 方干 --- p.454 / Chapter 第五節 --- 鄭谷 --- p.462 / Chapter 第六節 --- 韋莊 --- p.467 / Chapter 第七節 --- 其他 --- p.472 / Chapter 第八節 --- 結論 --- p.488 / Chapter 第八章 --- 總結 --- p.490 / Chapter 第一節 --- 唐人評唐詩之標準 --- p.490 / Chapter 第二節 --- 唐詩之影響 --- p.502 / Chapter 附錄 --- 參考書目 --- p.505
388

Imagistic ac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poetic tension in Yeats' theatre.

January 2000 (has links)
by Wong Hing Yi.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0.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31-137). / Abstrac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Introduction --- p.1 / Chapter Chapter One --- "“The Last Romantic or the First Modern?"": in the light of the predecessors and contemporaries" --- p.7 / Chapter Chapter Two ---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study of the poetic metaphor in Yeats's poems" --- p.29 / Chapter Chapter Three --- """An illusion that should not be quite an illusion"": a study of the visual image in Yeats´ةs plays" --- p.51 / Chapter Chapter Four --- Image as Action: Yeats as the forerunner of the modern theatre --- p.80 / Conclusion --- p.112 / Illustrations --- p.119 / References --- p.131
389

《香港佛敎天童精舍焰口佛事之儀式音樂硏究》. / Study of Yan-kou buddhist ritual music of Tian Tong Buddhist Vihara in Hong Kong / 香港佛敎天童精舍焰口佛事之儀式音樂硏究 / "Xianggang fo jiao Tian tong jing she yan kou fo shi zhi yi shi yin yue yan jiu". / Xianggang fo jiao Tian tong jing she yan kou fo shi zhi yi shi yin yue yan jiu

January 1999 (has links)
蔡懿嫻.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1999. / 參考文獻 (leaves 246-256). / 附中英文摘要. / Cai Yixian.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 -- 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1999.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246-256).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緒論 --- p.1 / Chapter (一) --- 硏究源起 --- p.1 / Chapter (二) --- 中國佛教音樂的硏究現況 --- p.1 / Chapter (三) --- 本選題的意義及硏究目的 --- p.5 / Chapter (四) --- 本論文採用之硏究方法 --- p.6 / Chapter 第一章 --- 佛教及其音樂在中國之發展槪況 --- p.8 / Chapter 第一節 --- 佛教之傳入 --- p.8 / Chapter 第二節 --- 佛教音樂在中國的發展槪況 --- p.10 / Chapter (一) --- 漢代至東晉的初弘階段 --- p.10 / Chapter (二) --- 南北朝的建立階段 --- p.12 / Chapter (三) --- 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階段 --- p.13 / Chapter (四) --- 宋元至近代的衰微階段 --- p.15 / Chapter 第二章 --- 佛教在香港的發展槪況 --- p.18 / Chapter 第一節 --- 香港的三大古刹與佛教在香港的歷史槪況 --- p.18 / Chapter 第二節 --- 1900年至1940年佛教在香港的發展槪況 --- p.20 / Chapter 第三節 --- 戰後佛教在香港的發展 --- p.22 / Chapter 第三章 --- 香港的佛教儀式及法事音樂 --- p.24 / Chapter 第一節 --- 香港的佛教儀式 --- p.24 / Chapter (一) --- 《朝暮課誦》及《二時臨齋儀》 --- p.24 / Chapter (二) --- 佛教定期舉行的法事 --- p.25 / Chapter (三) --- 佛教不定期舉行的重要法事 --- p.26 / Chapter 第二節 --- 香港佛教法事音樂 --- p.28 / Chapter 第三節 --- 香港佛教法事音樂的傳授 --- p.29 / Chapter 第四章 --- 《焰口》佛事及其音樂 --- p.34 / Chapter 第一節 --- 《焰口》佛事簡介 --- p.34 / Chapter (一) --- 《焰口》佛事之起源 --- p.34 / Chapter (二) --- 《焰口》佛事之經文版本 --- p.34 / Chapter (三) --- 《焰口》佛事之舉行時間及地點 --- p.36 / Chapter (四) --- 《焰口》佛事之目的 --- p.36 / Chapter 第二節 --- 佛教天童精舍之法會 --- p.37 / Chapter (一) --- 佛教天童精舍之簡介 --- p.37 / Chapter (二) --- 天童精舍之《焰口》佛事 --- p.39 / Chapter (三) --- 《焰口》佛事之參與人員 --- p.41 / Chapter (四) --- 實地考查佛教天童精舍之《焰口》佛事 --- p.41 / Chapter (五) --- 《焰口》佛事之程序 --- p.42 / Chapter (六) --- 《焰口》佛事之音樂記譜 --- p.73 / Chapter 第五章 --- 《焰口》佛事音樂之形態分析 --- p.185 / Chapter 第一節 --- 《焰口》佛事的唱誦形式及經文分類 --- p.185 / Chapter (一) --- 《焰口》佛事的唱誦形式 --- p.185 / Chapter (二) --- 《焰口》佛事的經文分類 --- p.187 / Chapter 第二節 --- 《焰口》佛事梵唄的調式與音階 --- p.193 / Chapter (一) --- 調式 --- p.193 / Chapter (二) --- 調性的轉移 --- p.193 / Chapter (三) --- 音階與音域 --- p.194 / Chapter 第三節 --- 梵唄速度特點 --- p.198 / Chapter (一) --- 散一緊一快一慢 --- p.198 / Chapter (二) --- 散板 --- p.199 / Chapter (三) --- 固定節拍 --- p.199 / Chapter 第四節 --- 旋律的發展手法 --- p.199 / Chapter (一) --- 典型旋律型的運用 --- p.199 / Chapter (二) --- 典型旋律型的變化 --- p.203 / Chapter 第五節 --- 梵唄的結構型態 --- p.205 / Chapter (一) --- 單句反覆變奏體 --- p.205 / Chapter (二) --- 上下句反覆變奏體 --- p.205 / Chapter 第六節 --- 曲調運用手法 --- p.211 / Chapter (一) --- 一曲一詞 --- p.211 / Chapter (二) --- 一曲多用 --- p.211 / Chapter (三) --- 一詞多調 --- p.216 / Chapter (四) --- 套曲 --- p.227 / Chapter 第七節 --- 《焰口》佛事打擊法器的運用 --- p.229 / Chapter (一) --- 《焰口》佛事的打擊法器 --- p.229 / Chapter (二) --- 《焰口》佛事打擊法器的伴奏方式 --- p.232 / Chapter 第八節 --- 儀式音樂在佛教儀式中的意義 --- p.234 / Chapter 第九節 --- 《焰口》佛事與外圍文化的關係 --- p.235 / 總結 --- p.243 / 參考書目 --- p.246
390

Intertextual variation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llis Cornelia Knight, Angela Carter, Marina Warner and Paula Rego.

January 2002 (has links)
by Wong Man-ki.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2.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57-163). / Abstrac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Abstract --- p.i / 論文提要 --- p.iii / Acknowledgements --- p.v / "Introduction ""Intertextuality"": Definitions and Issues" --- p.1 / Chapter Chapter1 --- Intertextuality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Novels: Samuel Johnson's Rasselas and Ellis Cornelia Knight's Dinarbas --- p.34 / Chapter Chapter2 --- Postmodern Intertextuality (I): The Subversive Rewriting Project in Angela Carter's The Bloody Chamber --- p.61 / Chapter Chapter3 --- Postmodern Intertextuality (II): Toward a Broader Scope ´ؤ Multiple Art Forms in Marina Warner's The Mermaids in the Basement and Paula Rego's Nursery Rhymes --- p.100 / Selected Bibliography --- p.157

Page generated in 0.06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