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lling suggestions: "subject:"distory anda criticism"" "subject:"distory anda eriticism""
381 |
六朝賦「物色」硏究. / Liu chao fu "wu se" yan jiu.January 1983 (has links)
梁佩嫦. / 手稿本 (cops. 283 複印本)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語文學部. / Shou gao ben (cops. 283 fu yin ben)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61-75). / Liang Peichang.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yan jiu yuan yu wen xue bu. / 引言 --- p.1-3 / Chapter 第一章 --- 『物色』的定義及溯源 --- p.4-85 / Chapter 甲 --- 定義 --- p.5-27 / Chapter 乙 --- 溯源 --- p.28-85 / Chapter 1 --- 詩經中的即物起興 --- p.28-47 / Chapter 2 --- 屈宗辭賦中的景物 --- p.48-69 / Chapter 3 --- 漢賦中情景之結合 --- p.70-85 / Chapter 第二章 --- 《文選》「物色賦」四篇分析 --- p.86-171 / Chapter 甲 --- 宗玉《風賦》 --- p.95-118 / Chapter 乙 --- 潘岳〈秋興賦〉 --- p.119-138 / Chapter 丙 --- 謝惠連〈雪賦〉 --- p.139-152 / Chapter 丁 --- 謝莊〈月賦〉 --- p.153-171 / Chapter 第三章 --- 六朝賦「物色」選例 --- p.172-263 / Chapter 甲 --- 時代喪亂的寫照 --- p.175-188 / Chapter 1 --- 曹丕〈感物賦〉 / Chapter 2 --- 王粲〈登樓賦〉 / Chapter 3 --- 鮑照〈蕪城賦〉 / Chapter 乙 --- 佛老思想的反映 --- p.189-201 / Chapter 1 --- 孫綽〈登天台小賦〉 / Chapter 2 --- 湛方生〈風賦〉〈懷春賦〉等 / Chapter 3 --- 謝靈運〈山居賦〉 / Chapter 丙 --- 描述隱居山林 --- p.202-206 / Chapter 1 --- 潘岳〈閒居賦〉 / Chapter 2 --- 陸倕〈歸田賦〉 / Chapter 丁 --- 記敘羈旅官遊 --- p.206-221 / Chapter 1 --- 陸機〈述思賦〉等 / Chapter 2 --- 謝靈運〈歸塗賦〉 / Chapter 3 --- 鮑照〈遊思賦〉 / Chapter 4 --- 江淹〈去故鄉賦〉等 / Chapter 戊 --- 抒發生離死別 --- p.222-246 / Chapter 1 --- 曹丕〈柳賦〉等 / Chapter 2 --- 陸機〈思親賦〉等 / Chapter 3 --- 江淹〈別賦〉〈恨賦〉 / Chapter 4 --- 梁簡文帝〈秋興賦〉〈臨秋賦〉、梁元帝〈蕩婦秋思賦〉 / Chapter 己 --- 應制酬唱 --- p.247-263 / Chapter 1 --- 二曹〈愁霖賦〉〈喜霽賦〉等 / Chapter 2 --- 謝朓〈七夕賦奉護軍命作〉 / Chapter 3 --- 庾信〈春賦〉 / Chapter 第四章 --- 「物色」與六朝人生活與風尚的關係 --- p.264-307 / Chapter 甲 --- 貴遊風氣 --- p.264-285 / Chapter 乙 --- 登山臨水,巖棲山居 --- p.226-301 / Chapter 丙 --- 構築庭園 --- p.302-307 / Chapter 第五章 --- 六朝賦中「物色」的技巧 --- p.308-371 / Chapter 甲 --- 設色 --- p.310-326 / Chapter 乙 --- 練字 --- p.327-357 / Chapter 丙 --- 音律 --- p.358-371 / Chapter 第六章 --- 結論 --- p.372-388 / 注釋 --- p.1-60 / 參考書目 --- p.61-74
|
382 |
廣府話說唱本木魚書的硏究. / Guang fu hua shuo chang ben mu yu shu de yan jiu.January 1989 (has links)
吳瑞卿. / Thesis (Ph.D.)--香港中文大學, 1989. / Manuscript (Reprint of computer reprin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314-324). / Wu Ruiqing. / Thesis (Ph.D.)--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1989. / 導論 / Chapter I´Ø --- 選取木魚書作硏究對象的意義 --- p.1 / Chapter 一´Ø --- 作為地方文學的 --- p.1 / Chapter 二´Ø --- 作為俗文學的一種 --- p.2 / Chapter II´Ø --- 本論文的硏究目的 / Chapter A´Ø --- 整理及分析一種地方文學遺産 --- p.2 / Chapter B´Ø --- 以木魚書為例論證俗文學的特徵範圍 / Chapter 一´Ø --- 俗文學研究的回顧 --- p.3 / Chapter 二´Ø --- 俗文學的特徴和領域問題 --- p.7 / Chapter 三´Ø --- 木魚書與俗文學 --- p.8 / Chapter III´Ø --- 木魚書研究在其他方面能提供的貢獻 / Chapter 一´Ø --- 中國相類性質的文學比較硏究 --- p.11 / Chapter 二´Ø --- 中、外通俗文學比較 --- p.11 / Chapter 三´Ø --- 社會發展史研究 --- p.12 / Chapter IV´Ø --- 資料範圍及前人研究回顧 / Chapter A´Ø --- 前人硏究的回顧 / Chapter 一´Ø --- 敘錄及研究 --- p.12 / Chapter 二´Ø --- 文獻筆記 --- p.14 / Chapter 三´Ø --- 短文 --- p.14 / Chapter 四´Ø --- 其他硏究 --- p.14 / Chapter B´Ø --- 本文所用資料範圍 --- p.15 / Chapter C´Ø --- 輔助資料 / Chapter 一´Ø --- 輔助錄音資料 --- p.18 / Chapter 二´Ø --- 殘存曲目 --- p.19 / Chapter D´Ø --- 資料的捜集和處理 / Chapter 一´Ø --- 資料來源 --- p.19 / Chapter 二´Ø --- 資料處理 --- p.20 / Chapter V´Ø --- 硏究的局限 / Chapter 一´Ø --- 資料的限制 --- p.21 / Chapter 二´Ø --- 木魚書年代考証的困難 --- p.22 / Chapter 三´Ø --- 文字與口頭間的距離 --- p.23 / Chapter 第一章 --- 木魚書的體製與源流 / Chapter I´Ø --- 木魚書的體製 / Chapter 一´Ø --- 外型 --- p.24 / Chapter 二´Ø --- 编制 --- p.25 / Chapter 三´Ø --- 出版形式 --- p.27 / Chapter II´Ø --- 《木魚》釋名 / Chapter 一´Ø --- 《木魚》、《木魚書》和《木魚歌》的定義 --- p.29 / Chapter 二´Ø --- 《木魚》名稱的來源 --- p.31 / Chapter III´Ø --- 木魚歌起源的論爭 / Chapter 一´Ø --- 源於踏歌之說 --- p.33 / Chapter 二´Ø --- 源於摸魚歌之說 --- p.34 / Chapter 三´Ø --- 源於蜑歌之說 --- p.36 / Chapter 四´Ø --- 源於江浙彈詞之說 --- p.38 / Chapter 五´Ø --- 源於變文、寶卷之說 --- p.40 / Chapter 六´Ø --- 其他說法 --- p.40 / Chapter IV´Ø --- 木魚書與廣東說唱曲藝的關係 --- p.41 / Chapter 一´Ø --- 木魚曲藝的特徴和源流 --- p.42 / Chapter 二´Ø --- 龍舟曲藝的特徴和源流 --- p.43 / Chapter 三´Ø --- 南音曲藝的特徴和源流 --- p.44 / Chapter V´Ø --- 木魚書的歴史一一發源、興盛與衰落 --- p.45 / Chapter 第二章 --- 木魚書的結構和格式 / Chapter I´Ø --- 句式 / Chapter A´Ø --- 句數 --- p.51 / Chapter B´Ø --- 基本句型及組織 --- p.52 / Chapter 一´Ø --- 句律平仄 --- p.52 / Chapter 二´Ø --- 對句 --- p.53 / Chapter 三´Ø --- 音步節奏 --- p.56 / Chapter C´Ø --- 起式和煞尾 / Chapter 一´Ø --- 起式 --- p.57 / Chapter 二´Ø --- 煞尾 / Chapter D´Ø --- 雜句 --- p.60 / Chapter II´Ø --- 韻式 / Chapter A´Ø --- 韻系 --- p.60 / Chapter B´Ø --- 押韻 / Chapter 一´Ø --- 偶句 --- p.63 / Chapter 二´Ø --- 奇句 --- p.66 / Chapter 三´Ø --- 換韻 --- p.66 / Chapter 四´Ø --- 重覆押韻字 --- p.66 / Chapter III´Ø --- 襯字 --- p.67 / Chapter 一´Ø --- 襯字的作用 --- p.69 / Chapter 二´Ø --- 襯字與曲詞内容 --- p.69 / Chapter 三´Ø --- 襯字的規律 --- p.71 / Chapter 第三章 --- 木魚書的題材與内容 / Chapter I´Ø --- 前人研究的回顧 --- p.78 / Chapter II´Ø --- 故事性木魚書的内容結構 / Chapter A´Ø --- 引首 / Chapter 一´Ø --- 引首的内容 --- p.81 / Chapter 二´Ø --- 引首的作用 --- p.88 / Chapter B´Ø --- 結尾 --- p.88 / Chapter C´Ø --- 故事内容 --- p.90 / Chapter 一´Ø --- 才子佳人戀愛奇緣故事 --- p.92 / Chapter 二´Ø --- 通俗民間歷史故事 --- p.98 / Chapter 三´Ø --- 勸善佛道故事 --- p.106 / Chapter 四´Ø --- 仙凡奇緣故事 --- p.108 / Chapter 五´Ø --- 神怪故事 --- p.110 / Chapter 六´Ø --- 民間公案故事 --- p.112 / Chapter 七´Ø --- 家庭倫理故事 --- p.115 / Chapter III´Ø --- 非故事類木魚書 --- p.119 / Chapter 一´Ø --- 故事摘錦 --- p.120 / Chapter 二´Ø --- 有關婦女生活 --- p.120 / Chapter 三´Ø --- 有關方土習俗和生活 --- p.127 / Chapter 四´Ø --- 勸世文 --- p.128 / Chapter 五´Ø --- 諷剌時弊 --- p.129 / Chapter 六´Ø --- 關懷國是 --- p.133 / Chapter 七´Ø --- 純供娛樂 --- p.134 / Chapter 第四章 --- 木魚書的流行情況及其傳播型態 / Chapter I´Ø --- 木魚書的流行情況 --- p.136 / Chapter 一´Ø --- 現存木魚書的數量 --- p.137 / Chapter 二´Ø --- 同書異名的現象 --- p.138 / Chapter 三´Ø --- 從出版商的數目反映木魚書流行的情況 --- p.139 / Chapter II´Ø --- 木魚書的傳播型態 --- p.142 / Chapter A´Ø --- 傳播方式 / Chapter 一´Ø --- 口頭傳播 --- p.143 / Chapter 1. --- 群眾聚集欣賞藝人的演唱 --- p.143 / Chapter 2. --- 藝人沿門賈唱 --- p.144 / Chapter 3. --- 家庭内的傳唱 --- p.145 / Chapter 4. --- 文人間的酬唱 --- p.146 / Chapter 二´Ø --- 文字傳播 --- p.146 / Chapter B´Ø --- 傳播型態的特色 / Chapter 一´Ø --- 口頭與文字傳播並行 --- p.147 / Chapter 二´Ø --- ¨ёł離口頭傳播的局限 --- p.148 / Chapter 三´Ø --- 橫跨讀書人與民眾的世界 --- p.148 / Chapter III´Ø --- 推廣的概念一一雛型廣告的出現 --- p.149 / Chapter 第五章 --- 木魚書的作者、傳播者和受眾 / Chapter I´Ø --- 社會背景:明清社會階層結構的改變 --- p.153 / Chapter II´Ø --- 木魚書的作者 / Chapter A´Ø --- 作者的類別 --- p.156 / Chapter 一´Ø --- 文人 --- p.156 / Chapter 二´Ø --- 藝人 --- p.158 / Chapter 三´Ø --- 職業编撰人 --- p.159 / Chapter B´Ø --- 作者的創作對象 --- p.159 / Chapter C´Ø --- 作者的創作動機 / Chapter 一´Ø --- 表面動機 --- p.160 / Chapter 二´Ø --- 現實動機 --- p.161 / Chapter 三´Ø --- 潛藏動機 --- p.161 / Chapter III´Ø --- 木魚書的受眾 / Chapter 一´Ø --- 說唱曲藝的觀眾和聽眾 --- p.163 / Chapter 二´Ø --- 憑曲自娛的受眾 --- p.164 / Chapter 三´Ø --- 說唱藝人 --- p.165 / Chapter 四´Ø --- 讀者 --- p.165 / Chapter 五´Ø --- 其他 --- p.166 / Chapter IV´Ø --- 木魚書的傳播者一一出版商和藝人 --- p.166 / Chapter A´Ø --- 出版商 / Chapter 一´Ø --- 出版商的興起 --- p.167 / Chapter 二´Ø --- 木魚書的出版情況 --- p.170 / Chapter 三´Ø --- 木魚書出版商的角色 --- p.171 / Chapter B´Ø --- ¨®Ơ唱藝人 --- p.172 / Chapter V´Ø --- 作者、“守門人´ح和受眾間的關係 --- p.174 / Chapter 一´Ø --- 從商業活動的角度 --- p.174 / Chapter 二´Ø --- 從大眾娛樂的角度 --- p.175 / Chapter 三´Ø --- 從教化的角度 --- p.175 / Chapter 四´Ø --- 矛盾和協調 --- p.176 / Chapter 五´Ø --- 方言與作者、受眾的關係 --- p.177 / Chapter 六´Ø --- 作者、守門人和受眾間關係的特性 / Chapter 1. --- 實用性 --- p.179 / Chapter 2. --- 商業性 --- p.179 / Chapter 第六章 --- 木魚書的思想意識 / Chapter I´Ø --- 前人的論說 --- p.182 / Chapter A´Ø --- 傳统木魚書的思想意識 --- p.183 / Chapter 一´Ø --- 世界觀的構成 / Chapter 1. --- 個人的主體存在 --- p.183 / Chapter 2. --- 世界的主宰 --- p.183 / Chapter 3. --- 人與人、人與社群的關係 --- p.184 / Chapter 二´Ø --- 對生命的觀察與信仰 / Chapter 1. --- 人的無自主性 / Chapter i) --- 天命不可違 --- p.185 / Chapter ii) --- 緣份不可抗拒 --- p.187 / Chapter iii) --- 倫理道德不能拂逆 --- p.189 / Chapter iv) --- 人生如夢 --- p.189 / Chapter 2. --- 人的自主性 / Chapter i) --- 因果報應 --- p.191 / Chapter ii) --- 至誠可以感天 --- p.194 / Chapter 三´Ø --- 木魚書所認同的行為規範與生活態度 / Chapter 1. --- 忠、孝、節、義的觀念 --- p.195 / Chapter 2. --- 妥協、忍耐、不反抗的態度 --- p.197 / Chapter 四´Ø --- 木魚書所隠藏的深層不滿和補償意識 --- p.199 / Chapter 1. --- 對天命不滿的補偾´ؤ´ؤ天的人格化 --- p.199 / Chapter 2. --- 對人倫關係的不滿一´ؤ女性的強化 --- p.283 / Chapter 3. --- 對食官污吏的不滿´ؤ´ؤ清官與皇帝的理想化 --- p.209 / Chapter 4. --- 對禮教道德的不谋´ؤ´ؤ大膽的兩性描寫 --- p.212 / Chapter B´Ø --- 清末民初短篇木魚的思想意識 --- p.214 / Chapter 一´Ø --- 革命及愛國思想 --- p.215 / Chapter 二´Ø --- 社會改革思想 --- p.217 / Chapter V´Ø --- 從木魚書反映人民的鳥托邦世界 / Chapter 一´Ø --- 人民理想中的世界 --- p.219 / Chapter 二´Ø --- 理想世界的構成 --- p.221 / Chapter 三´Ø --- 理想世界的根源 --- p.223 / Chapter 第七章 --- 木魚書的語言和表逹技巧 / Chapter I´Ø --- 正统文學與“民間文學´ح之間的灰色地帶 --- p.226 / Chapter II´Ø --- 木魚書在語言上所出現的特殊現象 / Chapter 一´Ø --- 音字 --- p.227 / Chapter 二´Ø --- 錯別字 --- p.229 / Chapter 三´Ø --- 俗寫字或創新字 --- p.230 / Chapter 四´Ø --- 砌詞就韻 --- p.231 / Chapter III´Ø --- 濃厚的地方色彩 / Chapter 一´Ø --- 方言的運用 --- p.232 / Chapter 二´Ø --- 品物和比喻 --- p.233 / Chapter IV´Ø --- 表逹技巧和語言公式化 --- p.236 / Chapter V´Ø --- 模倣性超越創造性 --- p.240 / 結論 / Chapter I´Ø --- 俗文學及“民間文學´ح研究發展出現的問題 --- p.243 / Chapter II´Ø --- 過去有關俗文學特徴的矛盾 --- p.248 / Chapter 一´Ø --- 傳播方式的問題 --- p.248 / Chapter 二´Ø --- “大眾性´ح與“群體性´ح的問題 --- p.249 / Chapter 三´Ø --- 作者的問題 --- p.250 / Chapter 四´Ø --- “新鮮而未經雕琢´ح的問題 --- p.250 / Chapter III´Ø --- 從木魚書看俗文學的特徴問題 --- p.251 / Chapter 一´Ø --- 民族性和鄉土性 --- p.251 / Chapter 二´Ø --- 進步的抑保守的 --- p.252 / Chapter 三´Ø --- 新鮮的抑模倣的 --- p.253 / Chapter 四´Ø --- 吸收性及融和性 --- p.254 / Chapter 五´Ø --- 勸世與社會認可性 --- p.254 / Chapter IV´Ø --- 木魚書與“商俗文學´ح --- p.255 / Chapter 一´Ø --- 大規模的集體傳播性 --- p.255 / Chapter 二´Ø --- 城市化 --- p.256 / Chapter 三´Ø --- 商業化 --- p.257 / Chapter V´Ø --- 從木魚書研究看俗文學的領域問題 --- p.258 / Chapter VI´Ø --- 從木魚書看俗文學研究的重要性及展望 --- p.263 / 附件目錄 / Chapter A´Ø --- 附表 / Chapter 附表一: --- 現存主要木魚書藏處目錄 --- p.325 / Chapter 附表二: --- 木魚書同書異名表 --- p.346 / Chapter 附表三: --- 木魚書出版商及作者資料表 --- p.349 / Chapter 附表四: --- 失佚原書之木魚書標題表 --- p.366 / Chapter 四A: --- 中山大學風俗硏究室於一九二九年發表所藏廣東唱本目錄 --- p.367 / Chapter 四B: --- 《梁氏所藏所見木魚書敘目》 --- p.371 / Chapter 附表五: --- 廣州共和報1922年至1925年間所刊登南音、龍舟、木魚曲詞目錄 --- p.374 / Chapter B´Ø --- 附錄 / Chapter 附錄一: --- 南音木魚書格律示例 --- p.376 / Chapter 附錄二: --- 龍舟木魚書格律示例 --- p.377 / Chapter 附錄三: --- 三首演唱曲格律示例 --- p.378 / Chapter 附錄四: --- 南音《再生緣》之《上林苑題詩》(唱曲及木魚書比較) --- p.379 / Chapter 附錄五: --- 《客途秋恨》(唱曲及木魚書比較) --- p.381 / Chapter 附錄六: --- 《紅樓夢》之《夢遊太虛》木魚書曲詞 --- p.383 / Chapter 附錄七: --- 《五諫刁妻》木魚書曲詞 --- p.384 / Chapter 附錄八: --- 《賢妻諫賭》木魚書曲詞 --- p.387 / Chapter C´Ø --- 附圓 / Chapter 附圖一: --- 木魚書封面圖 --- p.390 / Chapter 附圖二: --- 木魚書封面圖 --- p.391 / Chapter 附圖三: --- 木魚書的木刻插圖 --- p.392 / Chapter 附圓四: --- 木魚書内文编排圖版例一 --- p.393 / Chapter 附圃五: --- 木魚書内文编排圖版例二 --- p.394 / Chapter 附圖六: --- 粗劣木魚書刻板示例 --- p.395 / Chapter 附圖七: --- 木魚書拼揍成書圖版示例一 --- p.396 / Chapter 附圖八: --- 木魚書拼揍成書圖版示例 --- p.397 / Chapter 附圓九´Ø一: --- 《丁山打雁》、《二度梅》内文圖版 --- p.398 / Chapter 附圖九´Ø二: --- 《生祭李彦貴》、《車龍公子花燈記》内文圖版 --- p.399 / Chapter 附圖九´Ø三: --- 《閨諫瑞蘭》、《朝上鶯歌》内文圖版 --- p.400 / Chapter 附圃九´Ø四: --- 《盤龍寳扇》、《三棄梨花》内文圖販 --- p.401 / Chapter 附画九´Ø五: --- 《金生挑盒》、《梁天來告御狀》内文圖版 --- p.402 / Chapter 附圖九´Ø六: --- 《五諫刁妻》、《考世条》内文圖版 --- p.403 / Chapter 附圖九´Ø七: --- 《鳳儀亭訴苦》、《五弄琵琶》内文圖版 --- p.404 / Chapter 附圔九´Ø八: --- 《梁李爭第一》、《英台回鄉》内文圖版 --- p.405 / Chapter 附圖九´Ø九: --- 《石女嘆五更》、《金橋問卦》内文圖版 --- p.406 / Chapter 附圔九´Ø十: --- 《天九歌》、《蘇娘嘆五更》内文圖版 --- p.407
|
383 |
Metamorphosis in the Chinese narrative: a comparative study.January 1988 (has links)
by Wan-kan Chin. / Includes passages in Chinese. / Thesis (M.Ph.)--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8. / Bibliography: leaves 164-184.
|
384 |
The Chinese short story of 1917-1927: patterns of influence.January 1988 (has links)
by Lee Zhengwei.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8. / Bibliography : leaves 109-116.
|
385 |
從志蓮淨苑的佛敎儀式中探討朝暮課誦之音樂硏究. / Cong Zhi lian zheng yuan de fo jiao yi shi zhong tan tao zhao mu ke song zhi yin yue yan jiu.January 1995 (has links)
黎美倫. / 論文(碩士) -- 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音樂學部, 1995. / 參考文獻: leaves 139-142. / Li Meilun.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p.1 / Chapter 第二章 --- 佛敎在中國之發展槪況 --- p.5 / Chapter 第一節 --- 佛敎之傳入 --- p.5 / Chapter 第二節 --- 佛敎在各朝代之發展槪況 --- p.6 / Chapter 1. --- 漢代佛敎 --- p.6 / Chapter 2. --- 魏晉佛敎 --- p.7 / Chapter 3. --- 南北朝佛敎 --- p.8 / Chapter 4. --- 隋唐佛敎 --- p.9 / Chapter 5. --- 宋明佛敎 --- p.13 / Chapter 6. --- 晚淸及民國年間之佛敎 --- p.14 / Chapter 第三章 --- 佛敎在香港之發展槪況 --- p.17 / Chapter 第一節 --- 發展歷史 --- p.17 / Chapter 第二節 --- 香港佛敎寺院分佈及分類 --- p.21 / Chapter 第四章 --- 佛敎儀式之介紹 --- p.23 / Chapter 第一節 --- 佛敎儀典 --- p.23 / Chapter 第二節 --- 道場懺法 --- p.26 / Chapter 第三節 --- 朝暮課誦 --- p.27 / Chapter 1. --- 早晚課的意義 --- p.27 / Chapter 2. --- 早晚課常用的經文 --- p.27 / Chapter 3. --- 早晚課進行的程序 --- p.47 / Chapter 4. --- 早晚課中使用之法器 --- p.48 / Chapter 5. --- 早晚課誦的記譜法 --- p.49 / Chapter 第五章 --- 實地考察:志蓮淨苑之朝暮課誦 --- p.52 / Chapter 第一節 --- 志蓮淨苑簡介 --- p.52 / Chapter 1. --- 位置 --- p.52 / Chapter 2. --- 歷史 --- p.52 / Chapter 3. --- 寺內位置分佈 --- p.54 / Chapter 4. --- 寺內佛事活動 --- p.56 / Chapter 5. --- 寺內僧人活動 --- p.59 / Chapter 6. --- 寺內所採用之法器 --- p.60 / Chapter 第二節 --- 志蓮淨苑的早課程序 --- p.65 / Chapter 1. --- 儀式目的 --- p.65 / Chapter 2. --- 儀式進行日期 --- p.65 / Chapter 3. --- 儀式進行時間 --- p.65 / Chapter 4. --- 儀式進行地點 --- p.65 / Chapter 5. --- 儀式參予人數 --- p.66 / Chapter 6. --- 儀式中採用語言及聲音 --- p.66 / Chapter 7. --- 儀式中使用物件 --- p.67 / Chapter 8. --- 儀式中參予者的動作 --- p.67 / Chapter 第三節 --- 志蓮淨苑的晚課程序 --- p.72 / Chapter 1. --- 儀式目的 --- p.72 / Chapter 2. --- 儀式進行日期 --- p.72 / Chapter 3. --- 儀式進行時間 --- p.12 / Chapter 4. --- 儀式進行地點 --- p.72 / Chapter 5. --- 儀式參予人數 --- p.72 / Chapter 6. --- 儀式中採用語言及聲音 --- p.72 / Chapter 7. --- 儀式中使用物件 --- p.73 / Chapter 8. --- 儀式中參予者的動作 --- p.73 / Chapter 第六章 --- 朝暮課誦之音樂分析 --- p.79 / Chapter 第一節 --- 梵唄的定義及功能 --- p.79 / Chapter 第二節 --- 早課的曲目分析 --- p.80 / Chapter 1. --- 《爐香讚》的音樂分析 --- p.86 / Chapter 2. --- 《佛號》的音樂分析 --- p.89 / Chapter 3. --- 《回向偈》的音樂分析 --- p.92 / Chapter 4. --- 《彌陀偈》的音樂分析 --- p.96 / Chapter 5. --- 《繞佛》的音樂分析 --- p.100 / Chapter 6. --- 《念聖號》的音樂分析 --- p.103 / Chapter 7. --- 《三皈依》的音樂分析 --- p.107 / Chapter 8. --- 《彌陀讚》的音樂分析 --- p.112 / Chapter 第三節 --- 晚課的曲目分析 --- p.115 / Chapter 1. --- 《四生登於寶地》的音樂分析 --- p.117 / Chapter 2. --- 《普賢警眾偈》的音樂分析 --- p.120 / Chapter 3. --- 《伽藍讚》的音樂分析 --- p.125 / Chapter 第四節 --- 早晚課音樂的分析結果 --- p.128 / Chapter 1. --- 調式方面 --- p.128 / Chapter 2. --- 音域方面 --- p.130 / Chapter 3. --- 旋律方面 --- p.130 / Chapter 4. --- 曲式結構方面 --- p.132 / Chapter 5. --- 節奏方面 --- p.132 / Chapter 6. --- 唱法方面 --- p.133 / Chapter 7. --- 表情方面 --- p.133 / Chapter 8. --- 異音性和聲方面 --- p.134 / Chapter 9. --- 演唱方式方面 --- p.134 / Chapter 10. --- 法器伴奏方面 --- p.135 / Chapter 第五節 --- 音樂在早晚課儀式中之運用及功能 --- p.136 / Chapter 1. --- 音樂與信仰的關係 --- p.136 / Chapter 2. --- 音樂與訊息的關係 --- p.136 / Chapter 3. --- 音樂與調節氣氛的關係 --- p.136 / Chapter 第七章 --- 結語 --- p.138 / 參考書目 --- p.139 -142 / 附錄一.香港佛敎聯合會´ؤ九九二年度法事表 --- p.143 / Chapter 二. --- 香港佛光協會一九九三年法事表 --- p.144 / Chapter 三. --- 香港的佛學講座時間表 --- p.145
|
386 |
文化工人: 延安作家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1937-1945). / 'Wen hua gong ren': Yan'an zuo jia de zi wo xing xiang yu shen fen ren tong (1937-1945).January 1995 (has links)
陳偉文. / 書名原題: 「文化工人」 -- 延安作家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1937-1945) / 論文(碩士) -- 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歷史學部,1995. / 參考文獻: leaves 114-120. / Chen Weiwen. / Chapter 1, --- 中共與知識分子的關係 --- p.3 / 中外學者眼中的中國知識分子 --- p.4 / 中共與延安作家 --- p.5 / 「文化工人」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 --- p.6 / 小結 --- p.10 / Chapter 2, --- 文人與黨員的雙重身份´ؤ瞿秋白與張聞天 --- p.17 / 左聯的舵手瞿秋白 --- p.17 / 反關門主義的張聞天 --- p.20 / 雙重身份的影響 --- p.22 / Chapter "3 ," --- 左翼作家聯盟與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 p.26 / 時勢造難´ؤ´ؤ「左聯」的崛起 --- p.27 / 「左聯」與蘇聯 --- p.27 / 中共與普羅文學 --- p.28 / 「左聯」的宗旨及其主張 --- p.28 / 「奴隸總管」周揚 --- p.32 / 「女戰士」丁玲 --- p.34 / 三十年代的艾青、蕭軍實味 --- p.37 / 處於過渡階段的「無產階級作家」 --- p.40 / Chapter 4, --- 整風前延安作家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 --- p.47 / 自我形象的探索 --- p.48 / 關於作家「自我形象」的數點補充 --- p.53 / 對人民的認同 --- p.55 / 對國家黨的認同 --- p.62 / 自我批評 --- p.68 / 小結 --- p.70 / Chapter 5, --- 整風後延安作家的自我形象與身份認同 --- p.80 / 延安整風於王實味事件 --- p.80 / 文藝座談會後作家的自我形象 --- p.85 / 文藝座談會後作家對人民的認同 --- p.89 / 文藝座談會後作家對黨國的認同 --- p.91 / 整風後作家的「自我批評」 --- p.97 / 小結 --- p.99 / Chapter 6, --- 無奈的關係--總結 --- p.109 / 參考書目 --- p.114
|
387 |
唐代詩人評唐詩之硏究. / Tang dai shi ren ping Tang shi zhi yan jiu.January 1973 (has links)
手稿本.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 Shou gao ben.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505-506).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 Chapter 第一章 --- 緒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資料──唐代詩評作品概述 --- p.6 / Chapter 第二節 --- 唐詩之分期 --- p.23 / Chapter 第二章 --- 太宗貞觀至中宗景龍 --- p.32 / Chapter 第一節 --- 上官儀 --- p.36 / Chapter 第二節 --- 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 p.39 / Chapter 第三節 --- 沈佺期、宗之問 --- p.46 / Chapter 第四節 --- 蘇味道、李嶠、崔融、杜審言 --- p.53 / Chapter 第五節 --- 陳子昂 --- p.59 / Chapter 第六節 --- 其他 --- p.65 / Chapter 第七節 --- 結論 --- p.71 / Chapter 第三章 --- 宗玄開元天寶 --- p.73 / Chapter 第一節 --- 張說、張九齡 --- p.77 / Chapter 第二節 --- 王昌齡、王之渙、李頎 --- p.84 / Chapter 第三節 --- 王維、孟浩然、劉長卿 --- p.95 / Chapter 第四節 --- 高適、岑參 --- p.114 / Chapter 第五節 --- 李白 --- p.122 / Chapter 第六節 --- 杜甫、鄭虔、蘇源明、薛據、嚴武 --- p.141 / Chapter 第七節 --- 錢起、郎士元 --- p.169 / Chapter 第八節 --- 其他 --- p.173 / Chapter 第九節 --- 結論 --- p.182 / Chapter 第四章 --- 肅宗至德至代宗大曆 --- p.188 / Chapter 第一節 --- 元結、孟雲卿 --- p.190 / Chapter 第二節 --- 韋應物、皎然 --- p.202 / Chapter 第三節 --- 大曆十子及李益 --- p.213 / Chapter 第四節 --- 王建 --- p.234 / Chapter 第五節 --- 其他 --- p.237 / Chapter 第六節 --- 結論 --- p.243 / Chapter 第五章 --- 德宗建中至憲宗元和 --- p.245 / Chapter 第一節 --- 白居易、劉禹鍚、元稹、李紳 --- p.249 / Chapter 第二節 --- 韓愈、孟郊、盧仝、賈島 --- p.296 / Chapter 第三節 --- 張籍、李賀 --- p.331 / Chapter 第四節 --- 柳宗元 --- p.349 / Chapter 第五節 --- 姚合 --- p.355 / Chapter 第六節 --- 其他 --- p.359 / Chapter 第七節 --- 結論 --- p.370 / Chapter 第六章 --- 穆宗長塵至文宗開成 --- p.372 / Chapter 第一節 --- 杜牧 --- p.374 / Chapter 第二節 --- 張祐 --- p.381 / Chapter 第三節 --- 許渾 --- p.388 / Chapter 第四節 --- 劉得仁 --- p.392 / Chapter 第五節 --- 李商隱、段成式、溫庭筠 --- p.396 / Chapter 第六節 --- 其他 --- p.410 / Chapter 第七節 --- 結論 --- p.415 / Chapter 第七章 --- 武宗會昌至昭宗天祐 --- p.418 / Chapter 第一節 --- 薛能 --- p.420 / Chapter 第二節 --- 皮日休、陸龜蒙 --- p.427 / Chapter 第三節 --- 司空圖 --- p.448 / Chapter 第四節 --- 方干 --- p.454 / Chapter 第五節 --- 鄭谷 --- p.462 / Chapter 第六節 --- 韋莊 --- p.467 / Chapter 第七節 --- 其他 --- p.472 / Chapter 第八節 --- 結論 --- p.488 / Chapter 第八章 --- 總結 --- p.490 / Chapter 第一節 --- 唐人評唐詩之標準 --- p.490 / Chapter 第二節 --- 唐詩之影響 --- p.502 / Chapter 附錄 --- 參考書目 --- p.505
|
388 |
Imagistic ac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poetic tension in Yeats' theatre.January 2000 (has links)
by Wong Hing Yi.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0.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31-137). / Abstrac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Introduction --- p.1 / Chapter Chapter One --- "“The Last Romantic or the First Modern?"": in the light of the predecessors and contemporaries" --- p.7 / Chapter Chapter Two ---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study of the poetic metaphor in Yeats's poems" --- p.29 / Chapter Chapter Three --- """An illusion that should not be quite an illusion"": a study of the visual image in Yeats´ةs plays" --- p.51 / Chapter Chapter Four --- Image as Action: Yeats as the forerunner of the modern theatre --- p.80 / Conclusion --- p.112 / Illustrations --- p.119 / References --- p.131
|
389 |
《香港佛敎天童精舍焰口佛事之儀式音樂硏究》. / Study of Yan-kou buddhist ritual music of Tian Tong Buddhist Vihara in Hong Kong / 香港佛敎天童精舍焰口佛事之儀式音樂硏究 / "Xianggang fo jiao Tian tong jing she yan kou fo shi zhi yi shi yin yue yan jiu". / Xianggang fo jiao Tian tong jing she yan kou fo shi zhi yi shi yin yue yan jiuJanuary 1999 (has links)
蔡懿嫻.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1999. / 參考文獻 (leaves 246-256). / 附中英文摘要. / Cai Yixian.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 -- 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1999.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246-256).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緒論 --- p.1 / Chapter (一) --- 硏究源起 --- p.1 / Chapter (二) --- 中國佛教音樂的硏究現況 --- p.1 / Chapter (三) --- 本選題的意義及硏究目的 --- p.5 / Chapter (四) --- 本論文採用之硏究方法 --- p.6 / Chapter 第一章 --- 佛教及其音樂在中國之發展槪況 --- p.8 / Chapter 第一節 --- 佛教之傳入 --- p.8 / Chapter 第二節 --- 佛教音樂在中國的發展槪況 --- p.10 / Chapter (一) --- 漢代至東晉的初弘階段 --- p.10 / Chapter (二) --- 南北朝的建立階段 --- p.12 / Chapter (三) --- 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階段 --- p.13 / Chapter (四) --- 宋元至近代的衰微階段 --- p.15 / Chapter 第二章 --- 佛教在香港的發展槪況 --- p.18 / Chapter 第一節 --- 香港的三大古刹與佛教在香港的歷史槪況 --- p.18 / Chapter 第二節 --- 1900年至1940年佛教在香港的發展槪況 --- p.20 / Chapter 第三節 --- 戰後佛教在香港的發展 --- p.22 / Chapter 第三章 --- 香港的佛教儀式及法事音樂 --- p.24 / Chapter 第一節 --- 香港的佛教儀式 --- p.24 / Chapter (一) --- 《朝暮課誦》及《二時臨齋儀》 --- p.24 / Chapter (二) --- 佛教定期舉行的法事 --- p.25 / Chapter (三) --- 佛教不定期舉行的重要法事 --- p.26 / Chapter 第二節 --- 香港佛教法事音樂 --- p.28 / Chapter 第三節 --- 香港佛教法事音樂的傳授 --- p.29 / Chapter 第四章 --- 《焰口》佛事及其音樂 --- p.34 / Chapter 第一節 --- 《焰口》佛事簡介 --- p.34 / Chapter (一) --- 《焰口》佛事之起源 --- p.34 / Chapter (二) --- 《焰口》佛事之經文版本 --- p.34 / Chapter (三) --- 《焰口》佛事之舉行時間及地點 --- p.36 / Chapter (四) --- 《焰口》佛事之目的 --- p.36 / Chapter 第二節 --- 佛教天童精舍之法會 --- p.37 / Chapter (一) --- 佛教天童精舍之簡介 --- p.37 / Chapter (二) --- 天童精舍之《焰口》佛事 --- p.39 / Chapter (三) --- 《焰口》佛事之參與人員 --- p.41 / Chapter (四) --- 實地考查佛教天童精舍之《焰口》佛事 --- p.41 / Chapter (五) --- 《焰口》佛事之程序 --- p.42 / Chapter (六) --- 《焰口》佛事之音樂記譜 --- p.73 / Chapter 第五章 --- 《焰口》佛事音樂之形態分析 --- p.185 / Chapter 第一節 --- 《焰口》佛事的唱誦形式及經文分類 --- p.185 / Chapter (一) --- 《焰口》佛事的唱誦形式 --- p.185 / Chapter (二) --- 《焰口》佛事的經文分類 --- p.187 / Chapter 第二節 --- 《焰口》佛事梵唄的調式與音階 --- p.193 / Chapter (一) --- 調式 --- p.193 / Chapter (二) --- 調性的轉移 --- p.193 / Chapter (三) --- 音階與音域 --- p.194 / Chapter 第三節 --- 梵唄速度特點 --- p.198 / Chapter (一) --- 散一緊一快一慢 --- p.198 / Chapter (二) --- 散板 --- p.199 / Chapter (三) --- 固定節拍 --- p.199 / Chapter 第四節 --- 旋律的發展手法 --- p.199 / Chapter (一) --- 典型旋律型的運用 --- p.199 / Chapter (二) --- 典型旋律型的變化 --- p.203 / Chapter 第五節 --- 梵唄的結構型態 --- p.205 / Chapter (一) --- 單句反覆變奏體 --- p.205 / Chapter (二) --- 上下句反覆變奏體 --- p.205 / Chapter 第六節 --- 曲調運用手法 --- p.211 / Chapter (一) --- 一曲一詞 --- p.211 / Chapter (二) --- 一曲多用 --- p.211 / Chapter (三) --- 一詞多調 --- p.216 / Chapter (四) --- 套曲 --- p.227 / Chapter 第七節 --- 《焰口》佛事打擊法器的運用 --- p.229 / Chapter (一) --- 《焰口》佛事的打擊法器 --- p.229 / Chapter (二) --- 《焰口》佛事打擊法器的伴奏方式 --- p.232 / Chapter 第八節 --- 儀式音樂在佛教儀式中的意義 --- p.234 / Chapter 第九節 --- 《焰口》佛事與外圍文化的關係 --- p.235 / 總結 --- p.243 / 參考書目 --- p.246
|
390 |
Intertextual variation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llis Cornelia Knight, Angela Carter, Marina Warner and Paula Rego.January 2002 (has links)
by Wong Man-ki.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2.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57-163). / Abstrac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Abstract --- p.i / 論文提要 --- p.iii / Acknowledgements --- p.v / "Introduction ""Intertextuality"": Definitions and Issues" --- p.1 / Chapter Chapter1 --- Intertextuality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Novels: Samuel Johnson's Rasselas and Ellis Cornelia Knight's Dinarbas --- p.34 / Chapter Chapter2 --- Postmodern Intertextuality (I): The Subversive Rewriting Project in Angela Carter's The Bloody Chamber --- p.61 / Chapter Chapter3 --- Postmodern Intertextuality (II): Toward a Broader Scope ´ؤ Multiple Art Forms in Marina Warner's The Mermaids in the Basement and Paula Rego's Nursery Rhymes --- p.100 / Selected Bibliography --- p.157
|
Page generated in 0.06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