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Myriad案後基因檢測產業之問題與挑戰 /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Genetic Testing Industry after Myriad Case

王薏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因攜帶人類遺傳資訊,基因檢測於現今醫藥發展趨於個人化醫療的走向極具發展性,開發用於體外診斷試劑、藥物伴隨檢測等,準醫療計畫宣布後更使其成為醫療生技產業中的重點開發項目。然Myriad案卻一反美國專利商標局數十年給予基因專利的態度,認為分離和純化後的基因為天然產物,而不符合專利適格。 在1852年,最高法院在Le Roy v. Tatham案中勾勒出天然產物不符合專利適格的雛形,由於自然的力量、抽象的概念及自然的產物不符合專利適格的原因除了是因為沒有人可以獨佔自然的力量,也因其會阻礙未來進步與發明。Myriad案中論述的過程當中,各級法院分別由分離及純化後的基因的分子特性以及分子化學結構的途徑來剖析基因是否落入自然產物的範圍而不符合專利適格。最終,美國最高法院由分子特性的角度出發,認為Myriad並沒有創造或更變任何BRCA1或BRCA2基因之遺傳資訊,而應獲得專利保護;相對的cDNA則因其係為mRNA逆轉錄而成的,仍可以獲得專利。然最高法院的論述卻忽略cDNA在特性上同樣攜帶遺傳資訊。然自然法則之外,最高法院的判決可能更加是因為為了要讓患者獲得第二檢測意見政策因素而做出傾向限縮基因專利的判斷。 在Myriad案後,從前以專利保護作為重要商業手段的基因檢測產業預計將會許多產業的變化。未來,低成本的基因檢測將使產業帶來轉變,更有利於精準醫療的發展。而廠商以檢測後的結果進行大數據分析為營利來源、改採取營業秘密方式保護等,應為可採納的因應方式。

Page generated in 0.03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