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巴西的民族同化政策 / Politica Etnica Assimilacionista do Brasil

守般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探討500年來巴西政府對印第安人以及對非洲系人的民族同化政策。首先,殖民政府以利用印第安人勞力為目的,試圖使印第安人融入主體社會中,但最後印第安人受到保護區的隔離;其次,為了解決非洲系人的差異問題,且受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巴西在1890年開始採取以混種為目標的白化政策,卻在1970年代受到國內外輿論的壓力而被迫放棄白化政策。 本論文運用各種歷史文獻來探討巴西印第安人和巴西非洲人的民族同化過 程,分析政府在不同時期的同化政策有什麼轉變,並且解釋民族同化政策的結果為什麼走向失敗,最後演變為多元化的局面。 為了呈現巴西民族同化政策的全貌,將政策區分為三個階段來分析。第一階段,從殖民開始到巴西獨立為止(1500~1822),是政府對印第安人納為臣民的奠基期;第二階段,從巴西帝國時期到巴西成立共和國前夕(1823~1889),是印第安人受到監護對待的時期;第三階段,自建立共和國並採取白化政策起,到放棄白化政策為止(1890~1970),是非洲系人受到強制同化的時期。 本研究發現,16世紀以來政府對印第安人的同化政策,以及1890年以後政府對非洲系人的同化政策,都趨向失敗,歸納有以下三個因素:(1)非洲系人與歐洲系人的人口數量有懸殊差異;(2)印第安人及非洲系人兩者,並未與做為主體民族的歐洲系人混居,且印第安人在20世紀因政府實施保留地政策而免於被同化;(3)相較於南美其他國家,巴西政府對非洲系人的民族同化政策起步緩慢。這些因素進而促使巴西走向多元化。

Page generated in 0.10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