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馬共與中共關係之研究

當前錯經綜複的國際局勢,儘管姑息逆流餘燼未熄,但自由與奴役,民主與集權「針鋒相對」的態勢,始終是壁壘分明的。雖然蘇俄與中共之間,已由意識形態的「文斗」,走向劍拔弩張的「武斗」,但是這兩個共產政權對於赤化全世界,意圖「埋葬資本主義世界」的終極目標,依然是殊途同歸。
東南亞在目前的低氣壓,可以說正處於徬徨、煩躁、浮動和不安之中,此一地區遠在高棉和越南未瀹陷前,就不瀰漫著強烈的「中立主義」,這實不過是使人暫時迷惘麻醉,慢慢走向死邙陷阱的魔咒而已。過去在尼赫魯與蘇卡的身上也屢驗不爽,故會經一度消沉。不料自一九七一年以後又被馬來西亞拉薩克總理從垃圾桶□檢出,再度加以提倡。殊不知過去尼、蘇的慘痛教訓與共黨的善於利用「中立主義」,竟一昧地進而他一面親共一面反共的兩面政策,如此,只有使這一地區的國家與人民對共黨感到惶恐而已。
從地理上看,由泰國、馬來西亞、星加坡、印尼、菲律賓等五國所組成的「東南亞國家協會」,猶如在南中國海面擺開的長虹。馬毛建交後,毛共惡勢力已由拉薩克引入此長虹之核心。東南亞國協之間,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為菲南回教徒而引起的齟齬,印尼與星加坡對馬國與毛共「建交」後情勢發展之猜疑與關懷,馬國對泰國南部回教徒分離運動之態度,均為東南亞國協當前所令人關注的問題,且將影響及該國協之合成力與結合體。
自棉共和越共及最近這寮共奪取政權後,中共之勢力已延伸到中南半島的邊緣,俄共鑑於毛共勢力之擴張,勢必影響其在東南亞之活動,為圍堵毛共,及從南北控制毛共,俄共在此地區,已表示大感興趣,因此,俄共自必更加緊介入此一地區的活動。如此,則拉薩克所大聲疾呼的東南亞中立化,不僅不能獲得美、俄、毛的保證,且將使此一原來安定的地區,成為美、俄、毛積極介入,尤其是俄、毛爭持的焦點。
拉薩克與毛共建交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為斷絕毛共對馬共的支持,使馬共問題成為馬國之內政問題,以便一舉消滅它;但要知道,同一種族在兩個不同地區建立兩個性質相同的共產黨,它們的關係豈止是血緣關係而已,毛共更不會因此放棄去持其兄弟黨,而毛共與馬國建交祇是一時之權謀,拉薩克之想法乃是一廂情願的。本文就敘述從馬共建黨開始到每一階段與中共之關係,以便說明中共與馬共關係遠非拉薩克一紙「聯合公報」所能取代的,這是本文寫作的目的。
本文中所提到的馬共,祇限於得由陳平領導的馬共中央指揮的西馬,至於東馬的砂撈越共黨則因其建黨、來源、體制均與陳平領導的馬共不同,所以本文將不包括東馬的砂共。再就本文提要,簡述如下:
第一章「馬共成立的背景與成長的經緯」,從馬共於一九三○年四月三十日建黨開始到它組織「馬來亞人民抗日軍」和「馬來亞民族抗日同盟」從事抗日戰爭為止,就其組織、與中共初期關係及反英、反日帝國主義予以分節。
第二章「全面武裝叛亂」,敘述抗日戰爭勝利後,馬共一度取得合法政黨地位,但於英國重返馬來亞後,成立「馬來亞聯合邦」於一九四八年二月一日,馬共再度轉入地下活動,到了六月二十日馬共以絕的心情放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以六千人之眾發動全面武裝叛亂,展開為期十二年用暴力奪取政權的斗爭。
第三章「華玲談判與森林游擊戰」,自譚普勒實施「新村教育」和「一分槍桿,三分教育」政策後,結實地給馬共來個迎頭痛擊,使得馬共潰不成軍地進入森林,祇得改以和談方式來取得暫時的喘息機會,再加上中共全力的支援,使得本已成為釜底游魚的馬共,得以死灰復燃。
第四章「足可堪憂的馬共」,馬共配合毛共的顛覆策略,透過華巫兩族在野黨兩面利用,造成馬國社會問題的嚴重,也迫使拉薩克幻想藉與毛共建交,來斷絕毛共對馬共的支援,希圖一舉消滅馬共。馬毛建交後,確實使馬共陳營發生分裂,但這是毛共鐵棒與胡蘿葡策略的運,欲藉馬共之分裂造成「武裝斗爭」和「議會斗爭」雙管齊下的時機,希圖推翻拉薩克政府,建立共產政權。由此可知,馬共的分裂,並不是馬國政府之福。
本文撰寫之初,筆者深感資料之缺乏,更苦於難獲第一手資料,所以在寫作過程中,謹以小心求證的態度下筆,力求事實的充分證明。
由於碩士論文本身祇是作為未來專題研究的指標,筆者願在這一篇論文中以一個「學徒」的身份從事這項新的賞試。
筆者願在此向國際關係研究所杭主任致最大的謝忱;從論文題目的撰定到總結,杭老師均給予筆者詳盡的指示和無微不至的照顧,使身為學徒的筆者,有如沐春風之感;因此,本論文如有任何不合理之處,應由筆者負全責的。
在論文寫作期間,筆者會數度請教羅石圃老師和陳森文老師,並蒙熱心提供資料,指點迷津,獲益良多,特此向二位恩師申謝。此外,東亞所師長們的督促,學長們的協助,國際關係研究所、調杳局的提供「啟蒙」寶貴資料,筆者在此一併申謝。最後要向錫卿第致謝,因為他給了筆者精神的耐力和鼓勵。
筆者資質愚鈍,尚需多方面嚴格的磨鍊,在初次撰寫論文中,錯誤及疏漏之處勢難避免, 尚祈
師長們及先進批評改正,俾使這一學徒能有改進的機會。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699
Creators王錫圭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