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雙語使用之認知處理--概念與詞彙連結之不對稱性研究 /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bilingual: the asymmetry of links between concept and lexicon

本論文採用負向促發作業,探討中英雙語者之認知處理,主要研究目的為:一、探討雙語連結因不同促發順序(L1-L2 或 L2-L1)所致的不對稱性,及其連結性質的差異。二、探討不同 L2 熟練度的雙語者,是否表現出不同的雙語連結型態,而有發展性變遷的現象。三、探討雙語概念、詞彙的連結,是否會因文字形式、雙語文字間的相關或對譯關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型態。
在兩個實驗中,所進行之負向促發作業卻產生正向促發效果,根據文獻推論可能是 SOA 間距不夠長;且繼續分析此促發效果型態,仍有其理論意義。
實驗一以 20 名中文四同學、 20 名英文四同學,進行匿視促發項之跨語言語意相關字彙判斷作業,結果發現:促發順序 L1-L2 產生顯著效果、L2-L1 無顯著效果、兩方向間的不對稱值隨著 L2 熟練度提高而變小。顯示雙語間的不對稱現象,是因兩方向之連結性質不同所致,且此不對稱有發展性變遷的現象,與雙語之「修正階層模式」預測一致。
實驗二以 24 名一般大學生,採相同作業程序,進行匿視促發項之跨語言對譯字(具體、抽象)、相關字字彙判斷,結果發現:整體之數據分析,顯示對譯字並未比相關字產生較大效果;具體對譯字也沒有比抽象對譯字產生較大效果;具體對譯字在兩促發順序之不對稱值也沒有比抽象對譯字小。但分別將對譯字、相關字在不同促發順序分析其不對稱情形、及在 L2-L1 情況對譯字、相關字之效果差異,顯示此部份結果符合以「修正階層模式」為基礎所提出之預測。
總括而言,中英雙語之概念、詞彙連結之不對稱性,亦能以「修正階層模式」加以解釋;但是文字形式對中英雙語之影響,仍有待更進一步研究來加以釐清。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752
Creators劉効樺, Liu, Shiau-Hua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