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1991年的崩解,造成境內各加盟國的獨立,蘇聯南部的哈薩克與中亞其他四國也重新出現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蘇聯時期是以「中亞與哈薩克」(Srednyaya Azia i Kazakhastan: Middle Asia)稱呼該地區,中亞五國元首在1993年1月中亞五國首腦會議中,通過一致使用「中亞」(Central Asia)一詞做為地區統稱。 故以下本文所指的中亞五國是包含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以及塔吉克五個共和國。中亞五國宣佈獨立後,中國政府在1992年旋即承認中亞五國的獨立,並且派出高規格的政府代表團出訪,顯示中國政府相當重視與中亞國家的關係,其主要原因在於中亞地區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三國與中國有30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同時與中國的新疆地區邊界存在許多跨境民族,因此中亞地區的形勢變化與中國密切相關。
中亞位於歐亞大陸接合處,連接中國、俄羅斯、高加索與西亞,乃至歐洲,深具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亞五國的獨立,外界首先注意到的是本地區的能源蘊藏豐富,據估計裡海(Caspian)地區的石油蘊藏約占全球8%,天然氣蘊藏量約占全球4.3%,其他例如水資源、稀有金屬等蘊藏量充沛,亦使得中亞地區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日益水漲船高。
分析未來中國的中亞政策,必須從政治軍事安全合作、經貿合作領域以及全球戰略的角度切入;政治軍事安全合作領域上,中國與中亞國家從上海五國定期會晤機制開始,便有良好之互動經驗,中國將中亞視為穩定後院,西部安全環境穩定之餘,將有利於中國早日實現邁向海洋的東進政策。此外共同反對三股勢力也是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重心之一,對中國新疆地區情勢之穩定與否具關鍵性影響。中國與中亞的經貿合作,主要分為能源合作與雙邊貿易關係,中亞地區蘊含豐富能源,若能為中國所用,將可解決中國在經濟蓬勃發展過程中能源吃緊之難題,而雙邊經貿關係的開展,一方面中國新疆地區經濟獲得改善,一方面中亞可從中國取得經濟體制平和轉換之經驗,創造雙贏局面。從全球戰略的角度切入,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美國在中亞地區取得若干軍事基地,此舉改變了中亞地區的戰略環境,美軍駐紮中亞接鄰中國新疆最近的距離只有數十公里,對中國西北邊界安全造成不小的壓力。但美中關係仍須加入衡量其他因素,相信在未來二十到三十年間,中國將不會直接挑戰美國在中亞的政策;主要原因是中國領導人一向視中美關係為中國外交關係的「重中之重」。中國雖然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大國,但是綜合國力遠不及美國,不管是政、經、軍領域均與美國有相當差距,不宜貿然正面挑戰美國。故可以預期中國日後的戰略設計將致力尋求與美國發展穩定、協作的友好關係,不到最後關頭,必然不會輕易地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大環境沒有正面挑戰美國的能力;從區域層次分析,中美兩國在中亞地區的共同利益,特別是反恐合作,美國憂慮中亞地區的恐怖主義肆虐,危及美國本土安全,中國則不喜見到中國境內的疆獨勢力以中亞地區為庇護所,故中美以反恐為合作基礎,開啟在本區域合作之先例,對雙方均有益處。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2600141 |
Creators | 黃心儀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