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重要事件對我國股價影響之研究

本研究共分五章,各章內容摘述如下:
第一章:
本章是研究導論,敘述本研究之動機、目的、範圍、方法、及限制。本研究之動機有二,一篇分析我國股價行為(Behavior)的特性,二為探討重要事件對股價波動影響的大小和方向,基於上述動機,希望能達成下列四個目的:(1)分析我國近年來股價波動的型態,(2)研究股價對重要事件的反應,(3)檢討內容分析法在股價分析上的實用性,及(4)印證前人之研究成果。本研究以民國五十九年至六十二年,四年期間為時間範圍,所稱重要事件是指:(1)經「聯合報」第一版以六欄三行以上頭條標題報導,及(2)同版另有一則以上報導與其有關之事件。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將一百三十件重要事件分為十二類,並加以量度,以進行定量分析。在諸多影響股價之因素中,本研究尚無法將其他因素對股價之影響加以隔離,此為本研究之最大限制。
第二章:
本章分析重要事件之特性,敘述重要事件分類及度量之方法,重要事件發生之特性及其意義。在五十九年至六十二年間,符合重要事件定義之新聞標題共一百三十則。依本研究之分類準則將其分為十二類,並將每則標題對我國整體利益之影響,按極好、好、稍好、中、稍壞、壞、極壞等七個等級加以度量,分別以+3,+2,+1,0,-1,-2,-3代表。重要事件之發生不具季節性,但各類重要事件有集中於某年發生之傾向。在一星期各天中,亦有明顯傾向顯示星期一發生之次數較其他各天為少,可能與假期及時差有關。在一百三十則重要事件中,有50%之等級為0,3.1%之等級為+3,4.6%之等級為-3,而各類重要事件之等級有相當差異,有的類本身即具有極端性質。
第三章:
本章分析我國股價波動型態,敘述股價指數,及波動之意義與特性。本研究有關股價資料係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所編製之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而來,並以前一交易天指數為基礎,計算每一交易天股價漲跌之幅度。在五十九年至六十二年1174個交易天中,股價上漲之交易天有656天,佔55.9%,下跌之交易天有514天,佔43.8%。在一年各月中,七、八、九三個月,股價下跌之交易天數多於上漲之天數。一星期中各天,股價漲跌次數無明顯差異。我國股價漲跌次數頻繁,其漲跌只能維持一51.7%,兩天者佔24.2%,六天以上者只佔2.5%。本研究以每日股價與前一交易天相較,漲跌2.2%以上者為重大波動,在1174個交易天中,有89天股價發生重大波動,佔總交易天7.6%。
第四章:
本章分析重要事件對股價影響,敘述重要事件發生後,股價波動情況,及各類重要事件對股價之影響,對於六十二年中,股價劇烈波動影響研究信度(Reliability)之可能性,亦於本章提出檢討。據研究分析顯示,重要事件發生後第一交易天,股價發生波動之機會大於一般交易天,股價發生重大波動之機會,其信賴度可達90%,而其波動之幅度及方向,與重要事件之性質間,存在中度正相關(相關係數+0.58)。重要事件發生後第二交易天,股價亦有較易發生重大波動之傾向,但其信賴度只達73%,且波動之幅度及方向,與重要事件之性質存在低度負相關。重要事件發生後第三交易天,股價波動之情況與一般交易天無明顯差異。在各類重要事件中,以「金融情勢變化」、「外國對華政策於我不利」、及「經濟情勢變化」三類,對我國股價之影響最為顯著,其餘各類,影響不甚顯著。在研究時間範圍內,各年重要事件發生次數及股價重大波動次數間,相關係數達0.92,故六十二年股價劇烈波動不致引起分析結果之重大偏差。
第五章:
本章是研究結論,分為三個部份:研究成果部份,敘述研究發現;前人研究之印證部份。比較我國與美國股價對重要事件反應之異同;研究過程部份,報告本研究應用內容分析法之困難。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856
Creators余榮聰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