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影響因素探討─以udn部落格為例 / Exploring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us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 in blogs- a case study of udn blog

具有web2.0精神的部落格誕生後,呼應其上傳、分享與建造關係的本質,互動性機制陸續增加,提供部落客連結和建立關係的可能。使用部落格,不只是為了滿足存在需求,也帶有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社交需求。然而,這樣的精神和需求並未具體呈現在部落格上。部落格主要仍以部落客的發文,和瀏覽人數的跳動為主,其他各項互動性機制的使用比例很低。
為了了解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回溯過往研究,從新聞網站、特殊功用部落格、一般部落格和潛水族相關研究中,整理出人口變項、基本使用情形、使用動機、機制設計、社群氛圍五大方面的影響因素,並以udn部落格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因素對互動性機制使用的解釋力。
本研究先以內容分析蒐集udn部落格上互動性機制使用比例,了解使用情形是否真的如此低落,再以內容分析和網路問卷調查了解影響部落客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udn部落格上互動性機制使用比例極低,使用較為頻繁的互動性機制為「瀏覽>推薦>回應>引用」。而五大面向的影響因素,人口變項和基本使用情形不具解釋力,使用動機、機制設計和互動頻繁的社群氛圍是主要影響因素。不同使用動機,使用的互動性機制有所不同;機制設計的好壞對使用與否具有顯著影響,知覺易用性對回應和留言有解釋力,而知覺有用性則對其他機制有解釋力;社群氛圍中互動頻繁的特色和推薦機制使用密切相關,udn部落格雖帶有報系政治色彩,但並不影響部落客使用互動性機制。
從互動性機制使用影響因素差異來看,udn部落客具有「喜歡互動,卻不主動」的特性,雖然具有互動頻繁的社群氛圍,但整體平台的機制設計並未體現社群概念,仍停留於靜態互動的層次。在社群網站的興起後,其互動性高、即時性強的特色,瓜分部落客使用時間,但部落格「互動性定位更加明確」,部落格從互動性較高的期待轉而被視為是書寫、論述和發表意見的空間,成為未來新的定位。

關鍵字:部落格、部落客、互動性機制、潛水族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451025
Creators李皇萱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