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空屋的迷思: 台灣地區359區市鄉鎮空屋率之成因分析

在住宅市場中,「空屋率」一直是備受注目的焦點,在高空屋率的住宅市場之下,其不但對整體社會資源造成浪費外,亦使整體住宅市場機制之扭曲,故探討高空屋率之成因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2000年台灣359區市鄉鎮空屋率來觀察高空屋率之成因,並分析都市發展程度與住宅存量屬性對空屋率之影響。
研究發現,在區市鄉鎮空屋率之成因分析中,透過實證模型檢驗出不同都市發展程度、人口淨遷徙率及住宅存量屬性對空屋率皆有顯著之影響。都市發展處於鄉鎮階段時,住宅存量屬性的變異對於空屋率的影響程度相當高,不論是小坪數、大坪數或高樓層住宅比例的增加,皆會提高空屋率的比率。反之,對於都市發展處於快速成長階段時,住宅空屋率會比鄉鎮地區來得高,但有趣的是,住宅存量變異對空屋率的影響反而是呈現下降的情形。至於當都市發展至成熟階段時,除了小坪數住宅比例外,其餘變數都不會顯著影響到空屋率的增減,而呈現相對穩定的供需狀態。
空屋率政策應該配合都市發展的階段性,以及住宅產品變異的交互影響效果,才能因地制宜解決台灣高空屋率現象或降低投資風險。例如處於都市發展處於鄉鎮階段時,住宅產品應朝向同質與典型的產品規劃,但是當都市快速發展時,適當地放寬高樓層與大面積住宅產品反而可以降低空屋現象。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257005
Creators林佳蓉, Lin , Chia-Lu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