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中央與地方關係之研究-地方保護主義之探討 / The Study of PRC's Central-Local Relation from Reform and Open --The Consideration of Local Protectionism

在毛澤東的極權主義政權之下,中共的中央與地方關係經過不斷地改變過程。不過,雖然經過「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權力下放和中間的收權,中共的中央與地放一直屬於上傳下達的隸屬關係。到鄧小平時代,中共推動經濟改革政策,為了成功地實行經濟改革,在多方面採取權力下放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放權讓利」的財政體制改革和計劃體制改革。其結果,在很多方面獲得成功,且給地方很大的自主性。不過也有負面的現象,而且這些現象成為阻礙經濟改革的主要素。其中明現的現象是「地方保護主義」、「諸侯經濟」等的現象。地方保護主義是指從狹隘的局部利益出發,採取不合理的干預手段和措施,人為地製造障礙、限制、封鎖區際間相互貿易,割裂區際間資源技術、市場等的經濟聯繫。地方保護主義對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影響深大。地方的自主性擴大導致地方主義之抬頭,影響到中央宏觀調控能力之弱化。因此中共中央採取整頓措施,不過這些整頓措施反而阻礙經濟改革的速度,而且遭到地方的抵制與反抗。中共十四大以後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加強經濟改革的速度,中央與地方關係也隨著待重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268
Creators孔裕植, Kong, Yoosik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