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新聞常是公眾矚目的焦點,在資訊流通快速的現代社會,許多犯罪事件尚未進入司法程序,即因媒體報導而公眾皆知。如果人人對該事件中被指為犯罪者已有定見,對其而為的司法程序又如何能在不受輿論壓力的情形下進行?當「媒體審判」取代了司法審判,法治國原則已盪然無存,當事人權利更受侵犯。然而,這牽涉到許多層面的問題,諸如偵查目的之維護、當事人之人格權、公平審判、無罪推定、社會治安、新聞自由等等,複雜至極,如何在其中尋求平衡點,益顯困難。本文從偵查不公開原則談起,探討偵查資訊對公眾公開的各種問題,分析偵查不公開所保障的各種權利之間如何折衝,並參考美國、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國的立法例或實務見解,與我國現行法制情況進行比較,試圖建構可運作的法律體系,最後並討論在偵查資訊已然公開的情形下,如何進行補救及處置。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651036 |
Creators | 張時嘉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