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周遊列國抑文化滲透? 孔子學院在東南亞的剖析 /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r Cultural Penetration? The analysis of China's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Southeast Asia

自後冷戰時期開始,中國國內對於「柔性權力」的討論非常熱絡,對於北京來說,柔性權力是一項值得利用的外交政策工具,特別是中國特有的歷史文明所轉譯而成的「文化」元素,近年來更被中國政治菁英視為最重要的柔性權力資源,尤其以一種不帶威脅、潛移默化的力量,朝國際社會投射。於是,這種以文化因素或文化底蘊為特色的柔性權力外交,旋即成為當代中國外交政策中最重要、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藉著此一政策工具的推廣,中國希望利用「文化」的影響力逐步改變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負面觀感,而順著這樣的戰略思考所發展而來的實際政策便是「孔子學院」的推廣計畫。作為海外中國文化傳遞工具的孔子學院,特別在與中國具有地緣鄰近性與文化親近性的東南亞,更成為中國發展、擴張孔子學院之柔性權力外交效果的重要示範區。有鑑於此,本文的研究重點將放在東南亞區域,研究並探討孔子學院在東南亞的發展狀況,希望能藉此瞭解東南亞國家如何看待及理解孔子學院,並檢視東南亞國家孔子學院的在地運作情形,深入分析孔子學院是否會因為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發展之關係,而有不同的運作模式。

本論文共分作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此章針對本論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問題與背景做一鋪陳,以開展出整篇論文所要呈現的研究圖像。第二章的重點主要是將第一章所呈現的中國柔性權力論述予以聚焦,針對中國近年來孔子學院推廣計畫做一完整的陳述。第三章開始,本論文將要以東南亞為研究區域,探討孔子學院在東南亞的發展概況。本文挑選三個國家(新加坡、泰國、柬埔寨)作為孔子學院發展類型的代表,並就孔子學院在這三個國家的發展做一深入的剖析。第四章則是順著前一章的脈絡,進一步根據孔子學院所分佈的東南亞國家與中國之關係,將孔子學院的發展方式與以歸納,以瞭解在各種不同類型的關係中,孔子學院與該國的互動模式並與前章論述做呼應。最後,在結論部分,呈現出海外合作國對孔子學院的運作模式的「自主性」與「鑲嵌性」,並點出中國輸出孔子學院的真實面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82600081
Creators趙晧嵎, Chao, Hao Y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